登录注册.
世界农化网-立足世界,服务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库 > 强降雨导致大豆菌核病发生严重
快捷产品索引
All>   按公司
All>按作物
X

按分类

All>按分类
强降雨导致大豆菌核病发生严重
大豆菌核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成株期。最早出现在主茎下部的分枝处,形成水渍状病斑,形状不规则,病斑向上、下扩展,呈浅褐色或近白色,后期病斑环绕茎部,使病部以上茎叶干枯,病株容易倒伏。发病部位着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类似鼠粪,为病菌的菌核,很容易脱落。纵剖病秆,中空,可见黑色圆柱形菌核。干燥条件下病株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称苗枯。叶片、豆荚染病形成叶腐和荚腐。
    
该病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混在种子中越冬,春季环境适宜时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源。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雨量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重茬、地势低洼、密度过大或生长茂盛田间郁蔽的大豆田发病严重。7~8月降雨多,导致菌核病发病重。
    
大豆菌核病主要在花期发生,高湿郁蔽环境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过旺的田块住往发病严重。今年7月上中旬梅雨期间,江苏各地出现多个强降雨过程,此时正值大豆开花期,易导致大豆菌核病发生。大豆菌核病病株率达90%,发病已较重,仅用药防冶效果不明显,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一是清沟理墒,保持沟系畅通,降低土壤湿度。二是清除杂草,增加植株间通风透光性。三是控制植株旺长,降低田间郁蔽程度,可用多效唑、烯效唑等药控旺。四是药剂防治,可选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腐霉利、菌核净、咪鲜胺、异菌脲等常用药。注意交替用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
    
据了解,大豆菌核病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苯骈咪唑类药还没有产生较高的抗药性,仍表现敏感,但不同菌株间的敏感性有差异,这两种药仍可以用于防治大豆菌核病。

了解大豆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请点击如下明细: 
评论
 
收藏
更多>>相关产品
点击了解详细解决方案>>
  热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