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黑斑潜叶蝇是近年来危害小麦的新发害虫,在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地均有发生。近期安徽部分地区的早播麦田已有发生,应及早防治。
麦黑斑潜叶蝇为双翅目潜蝇类害虫,成虫体长约3毫米,体黄褐色,有光泽,翅透明、浅黑褐色;幼虫虫体乳白色,蛆状,体长3~3.5毫米,体表光滑、柔软。主要以幼虫潜食叶片危害。雌蝇用粗硬的产卵器刺破麦叶产卵,在叶片上半部留下一行行类似于条锈病病斑的淡褐色针孔状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成黄色小斑点。卵孵后,幼虫在麦苗叶片内危害,潜食叶肉,仅剩透明的表皮,虫道较宽,潜痕呈袋状,内有黑色虫粪,被害叶片从叶尖到叶中部枯黄或呈水渍状,严重的造成小麦叶片前半段干枯,影响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一般每年发生2代,10月中旬成虫交配产卵,11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盛发期,11下旬入土化蛹,次年2月底3月初羽化,4月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发生高峰期,也是田间危害盛期,5月初落土化蛹。
被害株率达15%或百株虫量达25头以上的麦田,应及时施药防治。防治成虫,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拌细土20公斤撒施,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毫升加水25~30公斤喷雾。防治幼虫,在幼虫初发期每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毫升或48%毒死蜱乳油50毫升或40%氧乐果乳油80毫升加水30~50公斤喷雾。
了解其他早播麦田病虫害防治方法,请点击如下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