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
|
第一片真叶
|
第二片真叶
|
幼苗地下部颖果形态
|
|||
长(厘米)
|
宽(毫米)
|
尖端形状
|
叶舌形状
|
叶脉
|
||
菵草
|
2-4
|
1
|
锐尖
|
顶端1深裂
|
5条直出平行脉
|
种子藏于具有贮气组织的颖囊中,两颖扁平,形似“辣椒籽”
|
日本看麦娘
|
3.5-9
|
1
|
急尖
|
顶端3齿裂
|
3条直出平行脉
|
扁薄,长卵形,长7-8毫米,芒长7-9毫米
|
看麦娘
|
2-4.5
|
0.5
|
锐尖
|
剑形
|
3条直出平行脉
|
扁薄,卵状长圆形,长3毫米
|
化合物类别 |
作用机制 |
常用化合物名称 |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 |
ACCase |
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 |
苯基吡唑啉类 |
ACCase |
唑啉草酯 |
肟类 |
ACCase |
肟草酮(/三甲苯草酮) |
磺酰脲类 |
ALS抑制剂 |
甲基二磺隆 |
取代脲类 |
PSⅡ抑制剂 |
异丙隆、绿麦隆 |
国家
|
抗性首次报道时间
|
作物
|
除草剂
|
作用位点
|
中国
|
1993
|
谷物、小麦
|
绿麦隆
|
PSⅡ抑制剂
(C2/7)
|
中国
|
2010
|
冬小麦
|
精噁唑禾草灵
|
ACCase
(A/1)
|
日本
|
2010
|
大麦、小麦
|
氟乐灵
|
微管组织抑制剂
(K1/3)
|
国家
|
抗性首次报道时间
|
抗性机制
|
中国
|
1993
|
抗性机制未知,或相关信息未录入数据库。
|
中国
|
2010
|
抗性机制未知,或相关信息未录入数据库。
|
日本
|
2010
|
抗性机制未知,或相关信息未录入数据库。
|
地区
|
概况
|
趋势
|
江苏
|
艾萍等对2009年采集的17个不同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进行敏感性测定,发现14个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江苏句容小麦田菵草种群具有极高的杭性水平,种子生物测定的相对抗性倍数为144.24倍。
艾萍,董立尧,小麦田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ald)对精噁唑禾草灵抗药性的初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江苏镇江市、泰州市、无锡市等稻茬麦田菵草广泛、普遍发生,多有抗性报道。 |
|
安徽
|
皖南水旱轮作小麦区,菵草是仅次于日本看麦娘的第二草相,个别麦区为主要和优势草相,如马鞍山、宣城、芜湖、合肥、滁州等,对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酯的抗性比例约为20%。
|
|
山东
|
菵草在济宁、临沂稻-麦轮作区麦田发生严重,田间调查发生最高密度达530株/m2,危害严重。济宁鱼台已有对精噁唑禾草灵和炔草酯抗性报道。
杂草科学,2009,2:46-48
|
菵草所处化防时代
|
菵草防治/管理方案
|
|
主流化防体系
|
其他
|
|
1.0
|
苗后-
ACCase抑制剂-乐田特、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唑啉草酯、肟草酮
ALS抑制剂-轻骑兵、甲基二磺隆
PSⅡ抑制剂-异丙隆、绿麦隆
其他作用机制-雀灵
|
|
2.0
以杂草“抗性管理”为显著特征
|
靶标抗性(TSR:target site resistance)
单作用机制抗性:
选择其他作用机制的化合物
2个作用机制抗性:
选择其他作用机制的化合物
……
非靶标抗性(NTSR:non target site resistance)
P450s相关抗性
GSTs相关抗性
……
|
[1] 轮作其他作物。如,麦棉轮作等旱旱轮作方式。
[2] 机械或人工等非化学除草方式,土地深翻耕等。
[3] 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合理混用或交替使用。
[4] 合理密植等栽培管理措施。
[5] 苗前和苗后除草剂交替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