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据各地植保站监测,当前河南省秋作物病虫害已进入发生高峰期,发生面积迅速扩大,目前田间为害的主要病虫有二代玉米螟、三代粘虫、三代棉铃虫、玉米褐斑病、花生叶斑病、花生白绢病等,三代粘虫在局部虫量较高。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长势较好,由于近期我省降雨较多,田间高温高湿,十分有利于各种病虫害发生为害,尤其对玉米褐斑病、玉米南方锈病、弯孢霉叶斑病、玉米顶腐病、花生叶斑病、花生白娟病、花生茎腐病等病害入侵为害非常有利,强对流天气多,三代粘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等迁飞性、杂食性害虫在局部地区暴发为害风险较大。
 
截至8月3日不完全统计,全省玉米、花生、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达到7611.7万亩次,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较上周增加了1101.2万亩次,增幅达16.9%,防治8908.2万亩次。其中二代玉米螟发生721.18万亩,防治1326.8万亩,平均虫株率3.7%,百株虫量3.6头;玉米褐斑病发生188.9万亩,防治285.1万亩,平均病株率2.6%;棉铃虫发生471.6万亩,防治598.6万亩;花生叶斑病发生418.43万亩,防治609.75万亩,平均病株率23.1%;花生茎腐病发生196.9万亩,防治367.3万亩,平均病株率2.1%;花生白绢病发生120.4万亩,防治147.0万亩,平均病株率2.1%;三代粘虫发生54.8万亩,防治75.6万亩,百株虫量5.6头,洛阳市伊川、宜阳、偃师等地谷子田虫量较高,一般地块5-10头/平方米,高密点地块40-50头/平方米,三门峡灵宝等地玉米田虫量较高,平均百株有虫8头,最高32头。
 
豫南稻区水稻正值孕穗抽穗期,沿黄稻区水稻处在拔节孕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近期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有利于水稻病害的发展蔓延和水稻螟虫的繁殖为害,同时,强对流天气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的迁入。
 
截止到8月2日统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共发生927.8万亩次,防治1128.8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21.7%,发生面积较大的病虫有水稻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稻叶瘟、稻飞虱等,水稻穗颈瘟在豫南早稻田开始显症。水稻二化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43.9万亩次,防治512.6万亩次。目前二化螟二代在豫南稻区是为害高峰期,全省平均虫田率20.5%,最高100%;平均每亩有幼虫1438.5头,最高达8327头,平均枯心率0.8%,最高达50%;水稻纹枯病中度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38万亩,防治238.8万亩次。全省平均病田率34.6%,最高100%;平均病丛率26.2%,平均病株率10.1%,最高100%。豫南稻区发生较重,驻马店、南阳、信阳的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3.5%、12.2%、10.2%。;稻瘟病偏轻发生,豫南部分稻区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37.32万亩,防治169.2万亩次。全省平均病田率18.2%,最高100%;平均病叶率7%,最高100%。豫南稻区平均病叶率相对较高;稻飞虱偏轻发生,豫南部分田块重发。发生面积62.7万亩,防治面积52.8万亩。全省平均虫田率16.1%,最高85%,平均百丛有若虫457.2头,最高8000头,仍以白背飞虱为主,褐飞虱占比只有28.2%;稻纵卷叶螟轻发生,发生面积37.7万亩,防治31.9万亩。全省平均虫田率11.5%,最高95%;平均亩有幼虫51.5头,最高3000头;平均卷叶率2%,最高30%。其它病虫害如三化螟、稻蝗、水稻病毒病等零星发生,穗颈瘟在豫南早稻田开始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