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4月11日发布消息称,该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何亚文研究团队的绿色农药研究获新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吩嗪-1-羧酸的发酵效价,降低申嗪霉素的生产成本,促进其推广应用。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分子微生物学》。
申嗪霉素是由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上海农乐制品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代谢产物农药,其主效成分是假单胞菌产生的天然代谢产物吩嗪-1-羧酸(PCA),具有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等特点。2016年3月,1%申嗪霉素悬浮剂获颁农药登记证,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灰霉病、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水稻稻曲病、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和小麦赤霉病。
何亚文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申嗪霉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申嗪霉素产生菌包含两个高度同源的合成基因簇phz1和phz2,负责PCA的生物合成。通过基因敲除、构建转录融合报告菌株及 RNA-Seq 分析等手段,研究团队阐明了3类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申嗪霉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转录调控因子RsaL强烈抑制PCA生物合成。通过系统分析RsaL对PCA合成、phz1和phz2表达、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合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RsaL通过多条途径调控PCA的生物合成:(1)RsaL直接结合在phz1的启动子区域负调控phz1表达;(2)RsaL负调控las和pqs群体感应系统以及正调控rhl系统,间接调控phz1和phz2基因簇的表达;(3)RsaL正调控转录因子cdpR表达,CdpR负调控phz1表达,进而抑制申嗪霉素的生物合成。
该成果系统阐明了RsaL调控申嗪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所得rsaL和cdpR双突变菌株可应用于PCA高产工程菌株的改造。RsaL调控群体信号分子3-oxo-C12-HSL的生物合成机制代表一类新型群体感应退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