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到2021年,全球生物刺激剂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其中亚太和南美地区是主要市场驱动力。”5月底全球特种肥料大会公布了生物刺激剂市场的最新数据。虽然30亿的市场容量不及传统化肥十分之一,但10%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远远超过传统化肥1.6%的增长率,足以证明在接下来几年生物刺激剂市场的增长速度将非常惊人。

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市场,中国极有可能成为生物刺激剂应用的最大市场,众多国内外企业已争相布局,市场争夺战的大幕正在拉开。
 
在这场争夺战中,什么样的企业最有机会胜出?目前中国的生物刺激剂产业刚刚起步,企业竞争还不充分,但我们发现伴随一批代表企业先后涌现,这个新兴产业的轮廓逐渐清晰,四类企业表现抢眼,也最有机会抢占先机。
 
第一类:中小型企业
 
相对传统肥料行业,生物刺激剂产业更利于中小企业成长。这一点有成熟市场的案例为证。从全球成熟市场的格局看,生物刺激剂市场非常多元化,充满大量的中小企业。新近公布的一份全球市场分析数据显示,很少有生物刺激剂企业能获得非常大的一块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并没有出现垄断企业,这给很多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机会。
从企业运营情况看,中小企业初期投入和贸易运营成本较低,而且应对市场变化反应迅速,应对灵活,这些特质也都非常适应在生物刺激剂这个新兴市场的运作。
所以,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中小企业会得到更多机会,但前提是,这类企业要有非常专业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收益率。
      
第二类:技术营销型企业
 
前面提到,企业要有专业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收益率,才能在生物刺激剂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就是说技术营销型企业会更有竞争力。
 
这一点是由生物刺激剂这个产品的特点决定的。首先,无论是单纯的生物刺激剂产品,还是作为增效剂与传统化肥配伍的产品,都来自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需要企业自身拥有较高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转化能力。其次,这类产品要得到市场和用户的接受,靠传统化肥企业的人海战术肯定行不通,而是要通过技术服务和专业知识方面的系统能力,使用户在短期内对新产品得以认识、了解和接受。
 
在生物刺激剂领域,技术营销型企业不仅要拥有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技术为手段对产品、渠道、服务、用户等进行一系列营销创新,从而帮助渠道和农户认识生物刺激剂,并接受它。
 
第三类:应用研究型企业
 
生物刺激剂是功能性产品,必须进行有针对性地市场推广。这个过程中,注重应用研究的企业最有机会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因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长期的科学试验和大量的数据积累,弄明白使用什么类型的生物刺激素、如何使用、用多少、效果如何等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普及推广,以达到预期效果。
 
德国康朴作为全球生物刺激剂企业,成功经验就是建立了几乎遍布全球的应用研究网络和信息库,从而深入了解每个国家的情况,保证产品开发和市场的快速推广。
 
相比而言,中国有些企业常常出现盲目推广的现象,致使市场开发困难或者只是昙花一现。症结就在于没有找准用户需求,缺少严谨的应用研究。这是目前的短板,更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方向。
 
第四类:本土化强的企业
 
目前在中国市场,进口生物刺激剂产品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也成为市场最活跃的因素。但有观点认为,未来几年,在中国,本土化强的企业通过市场历练将获得更多的优势。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有两点:
 
一是随着市场逐渐成熟,进口生物刺激剂产品的优势将逐渐淡化。在市场初期,外企更多的优势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这一点在开发新兴市场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对培育用户和市场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市场日渐成熟,中外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的差距正在缩小,在相对成熟的市场中,本土化较强的企业在相对成熟的市场中会发展更快。
 
二是,本土化较强的企业的优势会更加明显。相比外企,本土化较强的企业在生产成本、物流、沟通成本上更有优势。除此之外,本土化较强的企业更快速建立服务队伍,保证产品推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能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