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农业从业者,因为机缘巧合的缘故,我自己从2015年底开始从农作物的维度基本上就围绕柑橘一个作物在开展工作。走过了基本上所有中国柑橘的主产区,认识的柑橘产业链的朋友也是形形色色,覆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自身有良多感触,因此一直很想写一篇文章,但三年过去了却又一直不敢落笔,害怕自己的想法不成熟,不宏观,也会挫伤部分柑橘种植者的积极性。
但2018年注定是转折的一年,连续2-3年狂奔的柑橘价格在今年春天急速放缓,加上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局部严重的降雪和冻害天气更加让这个产业雪上加霜。当然,说起这个收获季的柑橘价格,其实在全国情况看来整体是不差的,这主要是两个最核心的因素导致的,第一是黄龙病在广东广西局部以及江西的发生,导致的严重减产使则供需未达到平衡导致价格上涨(这个也是过去三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虽然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等的柑橘种植面积依然巨大,但很多官方数字其实仅仅是一个多年不变的数字而已。这些区域的波动影响不了全国。第二个主要的原因是高品质柑橘的上市,尤其是早熟和晚熟的杂柑,比如沃柑、爱媛、春见、不知火等等。但这些品种中,除了沃柑大规模种植和投产外,其余的种植面积依然很受到局限,因此除沃柑外的杂柑未来依然处在供不应求的局面,整体是让人看好可以坚挺在较高的价位的。但像沙糖桔和沃柑,面临下行的压力依然会持续。桃姐的预言一定程度上应验了,其实这也是市场规律的一部分。
这1-2年来,化工原料价格上升导致的农药、化肥的零售价格的上升已经在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初开始影响终端,人工和地租的上升更是像坐了航天飞船般。因此农户的种植成本在2018年上会较明显的上涨。虽然有如此不利的因素,但整体而言在中国南方农村,柑橘依然是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山区的生活的农村人口很稳定的经济来源以及支柱。影响面积之广、影响人口之大我相信没有哪一个经济作物可以比拟。这个问题涉及到柑橘产业的社会性,在本文就不作论述了。
未来,中国的柑橘如果要走向更良性和高速的发展,需要几个核心的变革的力量来驱动。第一、资本。不仅仅是资本进入柑橘种植业,就像十年前大量外来资本进入香蕉产业一样。还包括资本进入柑橘中下游的产业链,比如贸易公司、果业公司,比如柑橘的加工企业等等。资本是血液,在资源整合和需求开拓方面会给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生命力;第二、思路。过去一两年间,很多种植户问我叶经理,种什么品种的柑橘好,怎么种好的柑橘。但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你对自己定位是什么?对你种植出来的柑橘的市场定位是什么?你对你在于一个柑橘产业链中垂直的定位以及柑橘作为多年生果树可以达到十年甚至十五年生命的这个长周期中的纵向的维度中,你的定位又是什么?你的思路的开拓性以及你所有的出发点决定了之后所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及具体的操作。第三、营销。柑橘是一种食品,也是一种季节性的快速消耗品。首先,对于人类的健康以及品质生活的提高,高品质的水果的消耗必定是干需,中低品质水果也为因为对不同人群的定位进入不同层次的市场。水果的深加工的研发和开拓发展还是非常缓慢,当然新会的陈皮是一个特例,因为这更多还是传承了老祖宗的智慧。所以,柑橘的营销学应该是多元的,不同定位群体和地理区域的营销,国内国外市场的营销,以及从鲜果、浓缩果汁、柑橘的营养和健康制品的营销,都是非常多样。
前些天,去了一趟日本。实话实说,日本是一个柑橘小国,但我们引种的很多新型的杂柑品种很多来自日本。日本柑橘的销售价格很高,可能涉及到较高的人力和生产成本,但其风味和口感,实话实说中国的柑橘品质已经半点不比日本差,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现在需要提高的是,在农残方面要下苦功,这套标准现在很是欠缺。另外在农产品进出口的政策方面,政府也要主导打破贸易壁垒,建立柑橘的贸易通道。只有这两点做到,日韩、东南亚、台湾地区依然是购买力很强的鲜食柑橘市场,他们在这方面的需求被压抑,现在这个市场主要还是被传统的善于全国化贸易的美国以橙类为主导品种所占据,同时欧洲的传统柑橘区西班牙以及新兴的澳洲产区也开始瞄准这块市场,虎视眈眈,其目标就包括中国。
我是一个跨国农药公司出身的,但我不想谈农药,农药只是一种“术”,是一种随着思路和市场发展的途径。根本改变中国柑橘的力量,还应该是我上文提到的,资本基础、发展思路、市场营销这些软性的非物资的载体。无论柑橘的多么大的市场起伏还是周期性的变化都不会影响你的经营。今天,你开始布局了吗?
很庆幸,在中国还是可以看到这样一批在这路上探索的人。这是从柑橘大国到柑橘强国转型的希望。如果还要给果农和农资经营者说一句话就是,柑橘是一个多年的产业,不要因为1-2年的得失来评价成败,用心经营必有所获。另外,柑橘在毛利达到总生产成本的1.5-2.5倍左右,就是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价位了。
最后,始终不要放弃对品质的要求,越是困难越是充满挑战的年份,品质始终是你立足和生产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