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P3到MP4,再到平板电脑,再到无人机、平衡车,再到AR/VR,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终端硬件市场热潮持续时间是越来越短。2015年还异常火爆的无人机行业,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2016年下半年,整个无人机市场就遭遇了寒流。随后很多无人机企业纷纷宣布破产,被彻底洗牌出局。8月13日,业内一家规模较大的无人机企业——广东莱盛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盛隆”)也正式宣布放弃经营。

负债2.007亿元,莱盛隆“放弃经营”
 
根据莱盛隆贴出的公告显示,“公司因经营不善,现仍拖欠全厂员工2018年5月部分及6、7、8月份工资”,莱盛隆“已无能力支付以上拖欠员工的工资”,所以决定“正式放弃经营”。
 
 
 
根据莱盛隆官网资料显示,莱盛隆成立于2007年1月,总公司地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拥有自己的大型工业园,有员工500多名,是一家中等规模,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GH201644002255),股票代码835826。主要从事无人机生产设计、研发、销售经营与服务培训。
 
2015年莱盛隆还成立了植保无人机项目事业部,项目部在广东莱盛隆创业园、河南省南阳市、黑龙江哈尔滨市,分别设有现代化厂房,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装机生产线十条,月生产量高达500多架,年产值高3亿余元。曾全国首创推出有效载重80公斤药水的植保无人机和领先技术的弥雾喷洒无人机。2016年2月24日成为新三板上市企业。
 
显然,在2015年无人机风头正盛之时,是莱盛隆发展最快时间段,然而仅过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停止了经营,还是没能熬过无人机市场的“寒冬”。
 
无人机市场的“寒冬”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无人机市场快速兴起,众多的创业公司纷纷涌入,各路资本也是纷纷入局。2015年之时,无人机市场更是异常的火爆。然而这股热潮只持续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便很快遭遇了“寒流”。一个是资本的快速褪去,一个是无人机管理政策的持续收紧。
 
首先,当时由于无人机市场才刚刚兴起,入局的厂商很多,但是实际上,当时的市场容量却非常的规模有限。
 
而且在中高端无人机市场,国内的大疆可谓是一家独大,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供货渠道乃至市场口碑,还是产品线种类,包括消费级、准专业级、行业级无人机门类齐全,大疆创新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在这种情况下,留给其他无人机企业的发挥空间也十分有限。
 
例如在莱盛隆专注的植保无人机市场,虽然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农林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元。但是,目前国内农业植保仍以人工加手动、电动喷雾机这样的半机械化装备为主,占比超过90%,航空植保比例小于2%。相比日本达到的40-50%覆盖率,无人机在中国农业产业中并不普及。而根据中国农用航空植保协会调查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仅有10%的植保队达到营收平衡。这与200亿规模市场蛋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外,对于刚刚起步的植保无人飞机市场,当时也吸引了至少十家A股上市公司入局,比如隆金通用、新安股份、宗申股份、芭田股份、德奥通航等。植保无人机行业还造就了超过十家新三板上市公司,比如前面介绍的莱盛隆,以及全丰航空、艾森博、易瓦特、众和植保等。
 
在当时实际市场需求并不大的植保无人机领域,众多无人机企业的纷纷入局也加剧了这块市场的竞争。
 
无人机行业的龙头企业,大疆创新2015年就推出了首款植保无人机MG-1杀入了这块市场。成立于2007年的极飞科技也很早就进入了这块市场。相比市场其他品牌,两家公司的植保队签约数量增长迅速。2017年时,极飞农业的植保无人机服务团队已超过800人,而大疆创新建立的植保队平台上注册了200家公司。大疆创新植保市场销售总监曹楠称,据2016年不完全统计,在销量上,全国新增植保机数量中大疆占70%,并称2017年3月初至4月底,大疆新增植保机数量已经达到2016全年的60%。
 

随着大疆创新等龙头企业在植保无人机领域的寡头地位形成,留给其他无人机企业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更何况本身这个领域需求量并不大,增长也相对缓慢。
 
其次,随着消费类无人机市场的兴起,无人机黑飞引发的各种隐患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16年,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其第十条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应当为其单独划设隔离空域,明确水平范围、垂直范围和使用时段。可在民航使用空域内临时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划设隔离空域。但飞行密集区、人口稠密区、重点地区、繁忙机场周边区域,原则上不划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区域。面对无人机危险黑飞的问题,规章制度再次细化,但是由于处罚力度的不足,黑飞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2017年上半年,国内出现了多起无人机入侵民航机场、侵入军事地域、干扰军用飞行器正常飞行、航拍“偷窥”国防设施等危害公共安全、甚至是泄露国防机密的事件。随后,北京、成都等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无人机禁飞令。以北京为例,2017年2月19日,北京首都机场率先公布了“机场净空保护区”,该“净空保护区”覆盖面积约1058平方公里,约为北京五环面积的1.5倍。直接导致通州区、朝阳区、顺义区、怀柔区和昌平区的相应区域飞无人机均被禁飞。截至2017年5月底,全国多个地区出台相关措施加强飞行器管控,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慢、小”航空器成为监管的重点。
 
为了加强无人机的管理,2017年5月16日,中国民用民航局正式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要求自2017年6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的拥有者必须进行实名登记。5月18日,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开通试运行。
 
在国内加强无人机管控的同时,国外很多的国家也纷纷出台了加强了对于无人机的管控的措施。
 
随着国内外对于无人机飞行的管控越来越严,这样直接导致了当时整个无人机市场开始出现了萎缩。在加上前面提到的,当时的无人机市场本身的容量就十分有限,随着大批的企业入局,竞争加剧。这也使得无人机企业普遍遭遇了市场的“寒流”。
 
有资料显示,2017年一年,至少有超过20多家无人机企业退出了市场,如果算上很多小型的创业公司,则数量更是惊人。
 
无人机市场的春天又来了?
 
从京东、苏宁、顺丰、亚马逊等国内外电商、物流对无人机送货的积极布局来看,未来在物流领域对于无人机的需求将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和服务总体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465亿元,2025年将达750亿元。另有数据预测,到2023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97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9%。
 
另外,在植保无人机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市场培育之后,农户对于无人机植保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开始将植保无人机纳入补贴范畴。
 
 
2017年9月18日农业部、财政部、民航局就曾联合发文,主要针对6省市开展农机补贴引导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并选择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重庆等6省(市场)纳入补贴试点范畴,符合规定的无人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3万元。试点省份安排总量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贴资金。这在业界被解读为从国家层面正式启动植保无人机进入国家补贴目录的程序。而据业内预计,未来一两年内植保无人机补贴范围预计会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省市。 这无疑将推动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发展。
 
显然,从目前的一些行业动向以及研究机构的数据来看,未来无人机市场仍大有可为。但是目前的无人机市场仍处于“寒冬”,只有在“寒冬”中依然能够活下来的企业,才能够迎接无人机市场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