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备受各界关注的两会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各行各业的建议、思想在两会期间汇集,化工行业的代表们也有很多声音。
 
来自江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推动高科技精细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建议。在崔根良看来,“精细化工在国计民生、经济发展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难以替代的作用。我们要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精细化工,理性面对问题、理性思考这个产业的发展,而不是一味靠关停、禁止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如一些地方一方面高举高科技产业发展大旗,另一方面又在关停打压作为高科技产业的精细化工,暴露了一些官员对真正高科技产业知之甚少,用简单、粗暴的冷漠执法来解决高科技精细化工企业污染问题,可以说是一种短视行为。高科技精细化工产业何去何从,已引起社会各界和化工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崔代表的建议受到了不少行业同仁的关注热议.......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一下其他代表们还有哪些想法、建议。
 
1 王钦峰代表:精细化工装备落后,应改变“间歇式”生产方式
 
精细化工是新材料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化工产业链中段,属于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的行业。其行业特点是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等,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
 
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化工行业精细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超过60%。中国精细化工产品由于产业发展时间短、技术沉淀不够等等原因,精细化率总体还不足50%,部分高科技产品进口依存度很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钦峰《关于推广连续流装备 加速精细化工绿色发展的建议》,他认为,中国的精细化工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应发展国产高端化工装备制造业,达到研发和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环保和高效节能。

王钦峰提到,目前国内的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面临多个问题。
 
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其中专业装备研发和工艺研发分离或结合不紧密,造成装备研发得不到市场的支持,也造成了先进合成工艺得不到装备的支持,最终工艺实验和产业化均无法进行,装备水平至少落后发达国家10年以上。
 
此外,精细化工产业尚未形成完善的创新体系、成果转化通道和迅捷的产业化能力;新领域用产品功能低、原创性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生产低端产品,性能低、生产效率低、污染严重、能耗巨大;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成本加大,处理“三废”的高成本已经成为行业自身和社会沉重的双重负担,还有信息化技术利用水平低等多方面问题。
 
王钦峰认为,装备落后是中国精细化工行业整体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工生产绝大多数采用了釜式反应器进行间歇式生产,由此带来了“安全生产压力大、生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能耗巨大”的严重的后处理问题。由于装备的落后,国内精细化工的工艺研发也相应落后。由于安全得不到保障,环保要求也日益严格,具备高附加值的反应得不到开发和实验,也就无法进行产业化。
 
为此,王钦峰提出五条建议:
 
第一,鼓励新建、改建的精细化工项目,优先采用连续流装备,构建智能化、模块化的生产成撬、车间乃至工厂,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发展洁净、高效工艺,即自动连续多步组合的工艺链,创新一体化产品链和产业链。
 
第二,依托领域内具备核心装备研制和规模生产的企业、具备核心工艺开发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和活力强的行业企业,组建产业联合体,共同开展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示范、标准制定等业务,或者鼓励业内领先企业牵头建设装备、工艺以及产业化三方融合的双创园区,开创精细化工的中国模式。
 
第三,因为连续流化工装备的开发和研制集成了化学反应科学、流体科学、热力工程科学、智能控制科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科学等五大学科,涉及到安全、环保、能耗、效率和品质等五大方面,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领域,因此其设计、制造和应用需要生产者具备很高的综合性的单项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一般生产者难于从根本上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为保障新兴技术领域健康发展,为保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为避免使用者使用不良产品,连续流精细化工装备需要和压力容器产品一样,设立市场准入制度,推行一产品一合格证制度,需要由相关部门共同设立颁发机构和相关事项流程。
 
第四,鼓励客户数量最多的装备企业牵头参与或制定各类先进安全标准,对高危化学反应企业强制采用本质安全装备,减少安全隐患。
 
第五,需要制定鼓励行业发展的激励措施,对于生产研制和应用连续流精细化工装备的两类企事业单位,由环保部门、安全应急部门、科技部门、工信部门、发改部门等出具联合认定的精细化工装备研制标杆企业和连续流装备应用示范企业,给予供给和使用两方以合理的减税幅度或政策支持。
 
2  刘德辉代表:在长江大保护中加强化工园区规范建设
 
长江经济带部署着众多化工企业,“化工围江”造成的环境问题长期困扰着长江流域。在国家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中,各地正采取“关停并转搬”等多种措施铁腕护江,随着这些化工企业逐步向化工园区集中,化工园区的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专业接纳能力和规范管理、安全风险、环境污染等方面问题均有所显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德辉指出,据初步统计,长江沿江11个省市将搬迁改造化工企业620家,其中易地搬迁入化工园区360家,占全国的45%。化工园区绝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厂堆积,而应该是协同合作的有机整体。在将化工企业搬迁入园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园区的“内外兼修”。
 
在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江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工作中,如何使企业搬得进、迁得顺,园区管得好?刘德辉建议:
 
一是加强对化工园区统筹规划。化工园区专业性强,不同于市政工程,其规划设计应由具有化工勘察、设计、施工综合甲级资质等级的专业机构结合自身的专长及技术优势,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化工园区在地域、市场以及行业等方面的特点,对化工园区的产业功能定位、总体规划布局,园区项目准入、规划控制指标、园区基础设施、公用工程、园区专用设施、安全环保、消防、智慧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高起点统筹规划。如2018年,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所属的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受湖北省政府委托,结合“长江大保护”政策要求,对宜昌市姚家港化工园、黄石市化工园区、宜化白洋新材料产业园等湖北省内沿江化工园区进行整体规划,有力推进了石化化工生产企业搬迁升级改造工作。
 
二是制定标准体系,加强规范管理。明确省级政府对化工园区的审批认定,严格制订和实施化工园区建设和准入标准,从园区产业链建设,循环经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技术创新、配套设施、日常监管等多个方面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和规范化工园区发展。
 
三是提升化工园区专业接纳能力和专业管理水平。由具有化工工程咨询、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甲级资质专业机构,结合国家有关化工政策及规范,对地方政府及园区管委会进行技术服务及咨询,促进园区实现专业化的管理,实现化工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体化。
 
四是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全面整合化工园区信息化资源,建立能源、安全、环保、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
 
五是建立园区帮扶基金平台。及时帮助因资金短缺而进展缓慢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资金扶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园区吸引力。
 
3  13名人大代表建议:简化危险废物的跨省转移审批流程
 
来自福建的林腾蛟等13名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解决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难问题的建议》(下称“建议”)。这13名代表认为,危废跨省转移难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危废的集中处理和再利用。建议中提到,危废跨省转移的突出问题是:危废跨省转移审批流程复杂,耗时冗长。
 
林腾蛟等13名代表认为,这导致一些企业要么将危废长期露天堆放在厂区,给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带来二次污染的风险,要么迫于正常生产运行的需求,做出“宁可再买,不愿再生”的无奈选择。
 
为此,他们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创新审批手段,简化审批流程。统一、精简不同省份的申报材料,减少审批层级,优化审批模式,大力推行网上转移审批和转移电子联单制,明确并压缩环境审批时限,提升危废跨省转移审批效率。
 
第二,探索区域合作试点跨省转移备案制,各省制定重点危废“负面清单”,清单外的危废跨省转移审批可简化、放开。
 
第三,创新监管手段,逐步实现“单纯审批”到“过程监管”的转变。同时,加强危废处置的信息公开,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危险废物处置体系。
 
第四,可在部分单位、行业先行先试,对产生危废、处理危废的单位进行分类,参照海关“分类通关”的管理办法,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第五,环保部门实行从监管向服务的转变,定期对辖区内危废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开展培训,帮助企业共同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