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福建省首款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正式开始了全天候的生产巡检,这也标志着,福建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从研发阶段正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这款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一上岗便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那么,这个机器人到底能帮咱们农民干点啥?
 
上周,在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里,出现了一个白色的小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只有普通人小腿那么高,有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肚子,还有两个又短又圆的小手,脸上还有两颗圆圆的眼睛,整体看上去感觉萌萌的。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小巧可爱的机器人,竟然是这里的农业工作人员。
 
别看它外形圆滚滚的,活动起来却十分灵敏。机器人底部装有四个轮子,可以完成360度的旋转和移动,还可以沿着大棚种菜用的栽培槽,自动完成巡检、定点采集、自动返航、自动充电等动作,如果途中遇到障碍物,它还能自动绕行。
 
这款机器人之所以如此灵敏,还和它身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有关,除了感知障碍物的导航系统,它头顶的感应器可以感知风速和风力,就连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也能感知得一清二楚。除此以外,机器人的嘴巴下方还安装了温度、湿度传感器,这些仪器让机器人拥有了近乎人类的感官。
 
不仅如此,这个机器人还拥有超群的视觉,在它的耳朵和眼睛处,分别安装了700万像素和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它走到哪都能把看到的东西拍摄下来。
 
除此以外,这款机器人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聪明,在它圆圆的脑袋里,装有一颗强大的“大脑”——边缘计算装置和人工智能识别算法,这颗“大脑”可以解决海量数据传输的延时问题,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前端智能决策。
 
正是有了这些功能,这款智能机器人也就有了自己的使命——采集数据。机器人的研发团队表示,现在,这款机器人的工作,就相当于数据采集员。它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把拍摄的图像,感知到的环境数据记录下来,然后回传到平台。和人类比起来,它的效率更高,采集到的数据更全,拍摄的照片也更加清晰,可以算是数据采集员中的“劳模”!
 
上岗一周,这款机器人已经向平台传输了大量有用的数据、照片和视频。不过,按照研发者的想法,采集数据,只是这款机器人实现进化的第一步。通过数据积累和人工智能算法,下一步,这款农业机器人还要完成更加深度的学习,最终通过自我升级,帮助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对田间管理做出科学的决策。比如,机器人还要学会判断农作物的健康状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甚至可以安装一个“仿生手”,在大棚里采摘水果和蔬菜。
 
如果以后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这些会检查、会种植、会采摘的机器人,那么“无人农场”也就能变成现实了。相信,随着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的升级换代和推广应用,农民的双手也可以彻底解放,看着报纸喝着茶,地里的庄稼就能种好,这样的好事不再是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