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草地贪夜蛾是我国第一个在入侵第一时间就被观测、监测到的外来入侵生物。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有药剂可用,有技术可支撑,有力量可调配,有经验可借鉴,只要监测到位、防控及时,草地贪夜蛾可防可控——
 
眼下,南方不少玉米种植户都在防控一种叫草地贪夜蛾的新型虫害。自今年1月份迁飞入侵我国以来,草地贪夜蛾已在19个省份的1000多个县被发现,发生面积约500万亩。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该虫害主要在南方地区呈点片状发生,有向北扩展的态势,由于前期防控及时有力,目前扩散速度有所放缓。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王振营是我国最早参与草地贪夜蛾研究的专家之一。他介绍,草地贪夜蛾“能吃、能飞、能生、能祸害”,其适生范围广,迁飞距离远,繁殖能力强,危害损失重。该虫外号“行军虫”,一个晚上随气流可迁飞100至500公里,最远可迁飞1500公里;能在气温11℃至30℃的环境下生存和繁殖,一头蛾可产1000粒卵;可取食植物80多种,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被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虫“黑名单”。其原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16年从美洲入侵非洲,2018年7月份首次传入亚洲地区。目前,该虫害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其对于玉米的危害已有惨痛教训。专家观测,该虫可对作物的根茎叶穗等多个部位造成危害,在没有防治的玉米田,最严重情况下,会有100%的植株被害。
 
草地贪夜蛾是我国第一个在入侵第一时间就被观测、监测到的外来入侵生物。在草地贪夜蛾入侵之前,我国已经有了相应的防控预案,加强了对毗邻缅甸边境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监测。其在我国云南出现后,全国农技中心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专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了鉴定和调查。
 
王振营说,对付草地贪夜蛾,最快的方法就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已经完成了一批常用化学农药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评价,筛选出了一批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用于应急防治。同时,杀虫灯诱杀技术、性诱剂监测与诱杀技术、生物农药选用等效果也不错。还可以通过间套作技术提高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来减少虫源基数。
 
“有药剂可用,有技术可支撑,有力量可调配,有经验可借鉴,只要监测到位、防控及时,草地贪夜蛾是可防可控的。”潘文博说,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启动了应急防治用药机制,公布了25种防治用药名录,会同财政部紧急下拨了5亿元防控资金,指导支持各地开展防控工作。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召开了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推进落实视频会议,对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部署,把防控草地贪夜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大事要事急事来抓,确保草地贪夜蛾不大规模迁飞、不大面积连片成灾,坚决打赢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坚战,全力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