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2019年8月12~1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和制剂研发与示范(编号2018YFD0200100)”项目田间观摩会议在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举行,对喹草酮(华中师范大学和先达农化联合创制开发,并由先达农化进行登记和产业化的全球专利化合物)防控高粱田的田间示范效果进行了现场观摩和验收评价。项目首席、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河南省农科院张新友院士等80多位专家及企业代表参加了现场观摩,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王建强调研员、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袁善奎处长、朴秀英副处长等领导也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参会院士专家学者合影
中国高粱的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主要用于酿酒。由于国产高粱中单宁的含量远高于进口高粱,所以我国茅台等八大名酒全部采用国产高粱酿制。目前,高粱田已登记除草剂有异丙·莠和二氯·莠,其中异丙·莠使用后往往对高粱出苗率产生很大影响,二氯·莠对高粱的安全性不高,易造成高粱植株不同程度的扭曲等,更重要的是二氯·莠对野糜子、虎尾草等杂草几乎无效,杀草谱窄。野糜子已经成为东北和山西高粱田最大的危害杂草,其分叶速率比高粱快得多,严重影响高粱的生长,最终的结果是高粱种着种着就种成了荒地。因此,杂草防控是高粱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
现场观摩调查发现,喹草酮与莠去津混用很好地解决了高粱田恶性杂草(野糜子、虎尾草、蒿、藜等)防控的技术难题,防效优异,与空白对照及常规防控效果的差异十分显著,受到了所有参会人员的肯定。张新友院士在观摩会现场进行了总结讲话,对喹草酮的防效及田间示范给予了高度评价。
喹草酮·莠去津处理区
空白对照处理区
二氯·莠处理对野糜子无效
喹草酮示范观摩会参会专家
现场观摩后举行了验收评价会议,评价专家组由康振生院士、张洪程院士和张新友院士等9位专家组成,康振生院士担任组长,张洪程院士和张新友院士任副组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先达农化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喹草酮发明人杨光富教授汇报了喹草酮的创制过程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情况,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李美研究员汇报了高粱田杂草现状及喹草酮在全国试验示范情况介绍。专家组对喹草酮田间试验现场观摩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喹草酮是全球第一个真正可以安全高效应用在高粱上的超高效除草剂,不仅克服了其他高粱田除草剂极易出现药害的问题,而且解决了高粱田野糜子等“超级杂草”无药可治的技术难题,为高粱产业及白酒等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专家组建议加快喹草酮的农药登记工作,早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喹草酮是华中师范大学和先达农化联合创制开发,并由先达农化进行登记和产业化的一种以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为作用靶标的新型除草剂,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应用于高粱田防除单双子叶杂草,解决了野糜子、虎尾草等高粱田恶性杂草防控的技术问题。2018年至今,课题组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吉林省大安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内蒙古通辽市、山西省长治市、山东省沾化县、贵州省仁怀市等多地开展了喹草酮及其与莠去津等药剂混用防除高粱田杂草的田间试验示范,建立核心示范区7个,核心示范田面积1,000余亩,示范推广2万余亩,均取得优异的除草效果,对高粱安全。尤其是在野糜子、虎尾草为优势杂草的区域,防效尤其突出,喹草酮与莠去津混用苗后一次用药,可以解决高粱田全生育期杂草防控技术难题,可替代传统的“一封二杀”喷药模式,减少施用除草剂1次,减少除草剂有效成分用量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