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乃震
氟环唑结构式
氟环唑(epoxiconazole)由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85年开发,由于分子中引入氟原子,并具有环氧乙烷的结构特征,成为新一代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1993年首先在法国上市,并进入市场,商品名为Opus®,用来控制谷物上由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及锈病等许多病害,之后应用作物扩大至大豆、水稻、甜菜和多种其他作物,后相继进入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市场。
氟环唑自上市以来,就表现出对主要谷物病害良好的产品性能和活性,即使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欧洲谷物市场,其市场份额仍迅速攀升。氟环唑产品相比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也更有竞争优势,在许多国家的市场被不断开发,现今已发展成为谷物杀菌剂市场上领先的三唑类杀菌剂的主导产品,也成为巴斯夫公司最为畅销名列第二位产品(第一位为吡唑醚菌酯)。
近年来,在国外对氟环唑的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情况下,国内对氟环唑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可能与国内企业和用户偏爱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等品种有关,也可能是对氟环唑独一无二的特性认识不足有关。
1 理化性质及剂型
氟环唑原药外观为带有芳香气味的黄色液体,比重0.955(30℃),水中溶解度375 mg/L(25℃),与普通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异丙醇、苯、二甲苯等互溶。稳定性:直到200℃稳定,在强酸加热水解。
氟环唑结构式
加工剂型主要有悬浮剂、乳油和粒剂等。
2000年德国巴斯夫公司在国内登记氟环唑原药和12.5%悬浮剂产品,商品名为欧博®(Opus®),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小麦锈病。
由于氟环唑的作物防治谱不如其他三唑类杀菌剂宽,为此巴斯夫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复配产品上市,以弥补它自身的不足。复配制剂产品有:氟环唑+吡唑醚菌酯,硫菌灵+氟环唑,氟环唑+氟唑菌酰胺,氟环唑+丁苯吗啉,氟环唑+吡唑萘菌胺等。
2009年巴斯夫公司在巴西上市了“Brio®”(氟环唑+醚菌酯),这是该公司在巴西开发的第一个水稻用杀菌剂。其后在巴西上市了氟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3个复配产品Abacus®、Opera®和Opera Ultra®。Abacus®用于玉米作物,而Opera®和Opera Ultra®则用于甘蔗、棉花和大豆作物。2011年巴斯夫公司在英国登记Seguris®,为11.7%吡唑萘菌胺+8.4%氟环唑悬浮剂(SC),用于冬小麦、大麦、黑麦和黑小麦等作物。
2012年巴斯夫公司在阿根廷登记和上市了三元复配产品Orquestra Ultra®(50 g/L氟环唑+50 g/L氟唑菌酰胺+81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制剂,用于防治大豆上一系列病害,如大豆叶斑病、大豆灰斑病、大豆紫斑病棒孢属病原菌引起的病害以及亚洲大豆锈病等,用药量为0.81 L/hm2,并声称能提供预防和治疗作用。2014年巴斯夫公司在英国登记了Adexar®(氟环唑+氟唑菌酰胺),用于啤酒大麦。
2014年国内中化集团公司开始生产氟环唑,并在澳大利亚销售,商品名为Rivet®。
目前国内氟环唑原药已有多家生产,含量在95%以上,最高为97%(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供应出口。
国内外登记氟环唑原药已有6家,登记的产品主要为悬浮剂,其中单剂为12.5%悬浮剂或125 g/L悬浮剂;混剂产品有2家,分别为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和40%氟环唑·多菌灵SC。氟环唑水分散粒剂有2家(含量50%和70%);75 g/L氟环唑乳油有2家。
由于氟环唑原药价格很贵,市场价约在67万元/吨左右,目前国内都在推广应用时期,所以有关它的研发和应用报道还很少。
国内王丽颖等曾进行过12.5%氟环唑悬浮剂的配方研究,得到最优配方:氟环唑12.5%,分散剂NNO 3%,分散剂JH 2%,农乳600# 1%,EL-60 1%,白炭黑2%,黄原胶0.3%,乙二醇5%,消泡剂WJX 0.5%,水补足100%,但未见产业化和市场产品。
氟环唑原药是低毒产品,登记的上述剂型属于低毒或微毒产品,因此它是一种安全的杀菌剂。随着专利期过后,以及国内市场认可,在国内杀菌剂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完全是可能的。
2 作用机制
氟环唑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是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环唑分子对一种真菌酶(14-dencthylase)有强力亲和性,与目前已知的杀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菌原真菌。氟环唑还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也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
氟环唑内吸性强,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局部施药防治彻底。持效期长,如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达40 d以上。卓越的持留效果,降低了用药次数及劳力成本。它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使作物本身的抗病性大大增强;使叶色更绿,从而保证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
3 应用示例
(1)许幼青等进行了12.5%氟环唑悬浮剂不同用药量预防籼粳杂交稻稻曲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2.5%氟环唑(欧博)悬浮剂(巴斯夫产品)的用药量为600、750、900 mL/hm2,对杂交稻安全性好,对稻曲病粒发病率的防效分别达87.8%、89.4%、94.7%,优于当地常用药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0 mL/hm2的防效。
(2)彭埃天等用7.5%氟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 μg/mL和50 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2004—2005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香蕉营养生长期使用7.5%氟环唑乳油1 000、750、500、250倍液喷药3次,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66.25%~84.37%,其中250倍液防效达82.48%~84.3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乳油1 500倍液的防效。
4 市场分析
氟环唑自上市以来,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活性,2003年销售额达2.80亿美元;2004年已达3.95亿美元;1999—2004年,年增长率达10.9%,增长较快。2005年受欧洲市场低迷的影响,氟环唑销售额下降较多,仅为2.95亿美元。2006年氟环唑销售额升至4亿美元;2007年为3.45亿美元;2008年跨入4亿美元(为4.2亿美元)行列;2003—2008年,年增长率8.4%。在三唑类杀菌剂中占第2位,仅次于戊唑醇。
2010年受欧洲谷物杀菌剂总体市场疲软的影响,这一年氟环唑随全球销售额下降也有所下降。但此后氟环唑步入上升通道,特别是其在大豆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尤其是巴西亚洲大豆锈病的暴发,也是使其保持市场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氟环唑在开拓玉米、水稻、甜菜和果蔬市场的应用不断增多,2014年由于欧洲和拉美市场的销售增长,氟环唑全球销售额创下5.75亿美元的纪录,成为三唑类杀菌剂中名列第二畅销的品种(超过戊唑醇,仅次于环丙唑醇),也是巴斯夫公司第二大品种,销售额为5.50亿美元(第一为吡唑醚菌酯,销售额为10.00亿美元)。2015年氟环唑销售额有所回落,为5.20亿美元,2016年下降为4.90亿美元,但仍在当年全球十大热点杀菌剂产品中位列第八。
综上所述,氟环唑在三唑类杀菌剂中是一个较好的品种,加工的剂型产品较多。目前国内使用的仍以乳油产品为主,但使用乳油的危害性已得到公认,因此使用环保型剂型如水乳剂和微乳剂替代它们,不仅可以克服乳油带来的弊病,而且还可降低成本,带来明显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