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2019年一个不速之客入侵我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席卷全国南方全部省区,并跨过秦岭淮河,直接威胁北方大部分产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26个省份,并在华南、西南等地定殖,成为了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
据悉,目前全国除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之外,草地贪夜蛾已入侵包括台湾在内的27个省(市、区),发生为害的有25个省(市、区),1500多个行政县。
为害作物主要为玉米,同时,在甘蔗、香蕉、花生、大麦、小麦、生姜、马铃薯、油菜、辣椒、白菜、甘蓝等多种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上均发现其踪迹。
今年的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大,北迁的时间要提早,预计是一个重发生的态势。
据估计,2020年全国需要防治草地贪夜蛾面积0.8亿~1亿亩次。其中,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防治面积3500万~4000万亩次,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防治面积1500万~2000万亩次,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防治面积3000万~4000万亩次。通过有效防治,直接保护作物面积1亿亩左右,间接保护潜在威胁区域2亿亩。
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北京举办全国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网络培训班时指出,各地充分认识今年草地贪夜蛾发生的严峻形势,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切实抓好虫口夺粮保丰收。在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同时,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培训,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坚持全面监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力遏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
今年三月初,根据去拿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监控显示,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7省(区)176个县玉米田查见幼虫,累计发生面积76万亩,比2周前增加33个县和11.2万亩,在田发生面积55.5万亩。广西局部甘蔗田零星见虫,当前小麦田未查见幼虫危害。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江西8省(区)228个县见成虫,云南近期边境站点出现虫量突增现象。且发生时间较去年提早2个月左右。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优化调整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最新应急防治药剂28种,其中单剂8种、生物制剂6种、复配制剂14种。
记者注意到,相比于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6月5日推荐的25种应急防治药剂,此次推荐用药去掉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5种单剂,增加乙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2种单剂和氟铃脲·茚虫威、甲维盐·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杀铃脲、氟苯虫酰胺·甲维盐、甲氧虫酰肼·茚虫威6种复配制剂。
其中,推荐名单中去掉的5种单剂中4种是菊酯类农药。其实在今年1月份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上,菊酯类类药剂仍是推荐产品之一,只是建议于其它类药剂混用。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草地贪夜蛾发生前期菊酯类药剂还是企业推荐的主流产品,但是到了五六月份越来越多的用户反馈,菊酯类药剂防控的效果越来越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农药学系主任张志祥表示,菊酯类药剂由于没有内吸传导性,前期使用可能还有效果,但药效期短,草地贪夜蛾是迁飞性害虫,对新迁入的害虫防效不好。
根据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美洲地区的草地贪夜蛾已对至少29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其中主要包括已知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以及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F蛋白等。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抗性最高的已达数百倍。
据悉,目前全国除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之外,草地贪夜蛾已入侵包括台湾在内的27个省(市、区),发生为害的有25个省(市、区),1500多个行政县。
为害作物主要为玉米,同时,在甘蔗、香蕉、花生、大麦、小麦、生姜、马铃薯、油菜、辣椒、白菜、甘蓝等多种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上均发现其踪迹。
今年的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大,北迁的时间要提早,预计是一个重发生的态势。
据估计,2020年全国需要防治草地贪夜蛾面积0.8亿~1亿亩次。其中,西南华南周年繁殖区防治面积3500万~4000万亩次,江南江淮迁飞过渡区防治面积1500万~2000万亩次,黄淮海及北方重点防范区防治面积3000万~4000万亩次。通过有效防治,直接保护作物面积1亿亩左右,间接保护潜在威胁区域2亿亩。
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北京举办全国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网络培训班时指出,各地充分认识今年草地贪夜蛾发生的严峻形势,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切实抓好虫口夺粮保丰收。在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同时,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技术培训,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坚持全面监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力遏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
今年三月初,根据去拿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监控显示,草地贪夜蛾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7省(区)176个县玉米田查见幼虫,累计发生面积76万亩,比2周前增加33个县和11.2万亩,在田发生面积55.5万亩。广西局部甘蔗田零星见虫,当前小麦田未查见幼虫危害。在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江西8省(区)228个县见成虫,云南近期边境站点出现虫量突增现象。且发生时间较去年提早2个月左右。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优化调整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最新应急防治药剂28种,其中单剂8种、生物制剂6种、复配制剂14种。
记者注意到,相比于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6月5日推荐的25种应急防治药剂,此次推荐用药去掉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5种单剂,增加乙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2种单剂和氟铃脲·茚虫威、甲维盐·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杀铃脲、氟苯虫酰胺·甲维盐、甲氧虫酰肼·茚虫威6种复配制剂。
其中,推荐名单中去掉的5种单剂中4种是菊酯类农药。其实在今年1月份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上,菊酯类类药剂仍是推荐产品之一,只是建议于其它类药剂混用。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草地贪夜蛾发生前期菊酯类药剂还是企业推荐的主流产品,但是到了五六月份越来越多的用户反馈,菊酯类药剂防控的效果越来越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农药学系主任张志祥表示,菊酯类药剂由于没有内吸传导性,前期使用可能还有效果,但药效期短,草地贪夜蛾是迁飞性害虫,对新迁入的害虫防效不好。
根据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美洲地区的草地贪夜蛾已对至少29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其中主要包括已知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以及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F蛋白等。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抗性最高的已达数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