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受出梅后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影响,叶稻瘟在丘陵、沿江、沿海局部感病品种上发生普遍而严重,稻纵卷叶螟在苏南、沿江田间卵量高,发生程度加重,各地需加强监测,科学指导做好防控工作。
发生动态
出梅后,全省仍多阴雨天气,叶稻瘟病情蔓延迅速。据海安系统调查,7月25日,病株率62.4%,病叶率36.1%,病指18.5,较5天前分别上升58%、43.8%、39%;7月30日,病株率80%,病叶率47.1%,病指23.8,较5天前分别上升28.3%、30.4%、28.3%;通州系统调查,7月中旬,平均病叶率22.4%,病指8.9,7月下旬,平均病叶率29.643%,病指15;仪征系统调查,7月中旬,平均病叶率10%,病株率30%;7月下旬,平均病叶率45%,病株率80%。7月下旬大面积普查,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地区病株率1.5%~20%、病叶率0.5%~12%,重于上年;沿海、沿江、淮北金粳818、南粳9108、南粳5055、扬农稻1号、糯稻等感病品种重发田块病株率35%~85%、病叶率20%~60%。
此外,近期苏南、沿江地区稻纵卷叶螟系统田虫卵量普遍200~800头·粒,超大发生指标;局部白背飞虱系统田百穴虫量500~1,200头,达防治指标,发生程度趋重。
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份降水仍较多,目前至8月中旬全省普遍将有2个降水过程,分别在8月上旬后期(8月6~9日)和8月中旬中后期(8月15~18日),田间湿度大,利于稻瘟病、“两迁”害虫等病虫害发生危害。
防治意见
一是坚持科学防治。要坚持“立足预防,总体防治”的策略,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把准时期、科学防治。要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田间病虫消长动态,为科学防治提供可靠依据;要科学、合理、轮换用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若用药后3小时内遇雨,需要做好补治工作。
二是统筹打好防治总体战。要结合8月上旬防治总体战,统筹防治好叶稻瘟、“两迁”害虫、纹枯病等病虫害。要加强分类指导,对已发生叶稻瘟的田块,可选用稻瘟酰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环·稻瘟灵、稻瘟·戊唑醇等单剂及其复配剂;对未发病的田块,可在总体战中选用含有三环唑的单剂及其复配剂。对于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维盐、甲维·茚虫威、甲氧·茚虫威等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对于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呋虫胺等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对于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嘧菌酯、肟菌·戊唑醇、戊唑·嘧菌酯、苯甲·嘧菌酯等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可因地制宜,选用生物药剂防控。
三是强化绿色防控。要充分发挥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及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各类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投入到病虫防治中、大范围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切实提高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的覆盖率和防控效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结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的宣贯,切实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提高群众防治的主动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