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最佳途径还是创新。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改变过去拼资源、拼消耗、拼生态的粗放发展方式,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建立从前端研发到终端市场的产业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化工产业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方向转化。”全国人大代表、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表示。
全局统筹共同转型升级
今年全国两会,李国璋准备了《关于对部分出口磷化工产品增列税目及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建议》。“主要是为应对国际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由简单的数量竞争转向科技和质量竞争。”李国璋说。
据介绍,我国是磷化工生产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高端产品如次磷酸钠、焦磷酸钠、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草甘膦等出口量大幅增长,但由于这些产品出口一直没有退税政策,有些产品甚至没有单独的商品编码,产品以全口径成本出口,削弱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为此,李国璋建议,一是增列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税则号;二是给予次磷酸钠、食品添加剂焦磷酸钠、焦磷酸二氢二钠、草甘膦原药、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与征税率相对应的出口退税率。
此外,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上,李国璋建议行业内企业通过进一步的聚集和协同形成发展合力。“化工产业的提档升级,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合作。”李国璋在调研中发现,长江沿线的化工产业技术参差不齐,地理位置较为分散,应从长江的源头到上海,全流域协同起来,步调一致、形成合力,经过3年至5年的努力,建成数个真正有全球竞争力的化工园区。
从高增长迈向高质量
“过去的5年,是兴发集团由高增长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节点。”李国璋说,公司坚定不移地厚植绿色发展理念,激发技术创新活力,延长加粗产业链条,大力开发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技术,推动兴发集团产业结构逐步走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
最值得称道的是在微电子新材料领域的突破,这是芯片国产化的“卡脖子”产品之一。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兴发集团自主开发了电子级磷酸、硫酸、氢氟酸、混配等产品,品质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不仅为芯片国产化提供配套,还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
在有机硅新材料领域,兴发集团演绎了后来居上的故事。“国内同行中,我们起步最晚、发展最快。”李国璋表示,随着单体技改攻关取得重大突破,公司的氯甲烷单程转化率达国内先进,总产能达36万吨/年,开发的硅油、密封胶、特种硅橡胶等下游产品也已成功推向市场。
足够的规模是行业话语权的保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以草甘膦为例,兴发集团的产能已达18万吨/年,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此外,作为磷化工产品国内品种最多、门类最全的企业,公司的亚砜、次磷酸钠也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
前沿新材料底层技术研发方面,兴发集团重点研发的黑磷底层技术,已实现公斤级晶体制备。据了解,与超级新材料石墨烯一样,黑磷也属于二维材料,在半导体、新能源和生物医药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接下来的5年,我们要继续保持创新驱动,奋力推进产业链的绿色化、高端化、国际化。”李国璋说,“十四五”时期是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精准定位企业发展战略,敢做善为、奋发有为,走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