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根据油菜菌核病菌源基数、主栽品种抗病性及苗情素质,结合花期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全省油菜菌核病将中等至偏重发生,各地要在抓好油菜促春发工作同时重视菌核病等病虫防控工作,立足预防,主动出击,确保控制危害。


1  发生趋势

       

综合分析田间菌源、苗情素质及油菜花期天气趋势,预计油菜菌核病在苏南、沿江中等发生,里下河与沿海等地区偏重发生。预报依据如下:

       

(一)田间菌源

       

3月上旬普查,全省油菜菌核病田间发生较轻,平均病田率43.3%;叶病株率加权平均0.7%,与去年同期持平;同期系统调查,叶病株率加权平均3%,比去年同期下降15%;各地均未查见侵茎株。据宜兴、东台等区域站系统调查田间子囊盘密度,加权平均每平方米0.3个,略低于去年同期,其中宜兴每平方米0.2个,东台每平方米0.9个,其他区域站未查见,预计3月下旬将进入子囊盘萌发盛期,与花期吻合。随着气温回升,菌核大量萌发,田间菌源量将迅速增加。

       

(二)苗情特点

       

我省油菜以甘蓝型为主,主要种植品种有沣油737、秦优系列、德核杂系列、宁杂系列等,对菌核病的抗病性普遍不强。受去冬今春多次寒潮天气影响,特别是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1月2日、1月6~8日接连两次强寒潮天气,我省油菜主产区在田油菜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据1月下旬调查,全省油菜冻害发生比例达95.5%,为近年来同期冬季冻害发生最重的一年。2月下旬刚抽苔便遇见典型“倒春寒”天气,导致在田油菜又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抗逆性整体要弱于常年,油菜苗情素质整体弱于往年。据各地调查分析,今年油菜生育指标偏小,三类苗比例偏高,生育进度不整齐,近期随着气温上升,我省油菜自南向北陆续进入花期,预计大面积盛花期从3月下旬开始,受到病菌侵染和发病概率较大。

       

(三)气候条件

       

油菜菌核病流行程度取决于花期降水,降水多,气温高,病害严重流行机率就高。据省气象部门预测,预计3月11日~4月10日降水量,江淮之间60~80毫米、较常年偏多0~2成,苏南地区70~90毫米、较常年偏少0~2成;日平均气温10~12℃,淮北地区和江淮之间较常年偏高0~1℃,苏南地区可能偏高1~2℃;油菜花期全省范围内有5~6次降水过程,发生时段为:3月10~11日、3月15日、3月17~19日、3月下旬中期(3月24日~25日)、3月下旬后期(3月30日~31日)和4月上旬中期(4月5日~6日),与主产区大面积花期吻合;加之全省油菜生育期不齐,抗逆性普遍较弱,菌核病重发风险高。


2  防治意见

       

油菜菌核病是二类农作物病害,对油菜品质和产量影响大,近期各地即将进入防控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油菜丰产丰收,要立足预防,主动出击,及时开展油菜菌核病防控工作。

       

(一)加强病情监测

       

各地要准确掌握油菜菌核病田间病情消长动态,及时做好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工作,加强与栽培、气象等部门联系,把握油菜生育进程,及时了解花期天气变化情况,正确分析油菜菌核病发生动态,为大面积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二)科学开展防治

       

要坚持“抓住适期、主动施药、药肥混喷、病虫兼治”的防治策略,于油菜盛花初期,即主茎开花株率达80%左右时全面用药防治,对病害发生较重的田块,第1次防治结束后隔5~7天进行第2次防治。要用对药种,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菌核净、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剂;对多菌灵产生较高抗药性的地区,要停用苯并咪唑类药剂;由于油菜花期田间郁闭,防治时要用足水量,确保全面喷透,药后3小时内遇雨需做好补治工作。蚜虫发生重的田块要结合菌核病一并防治。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要用足水量和药量。

       

(三)强化技术指导


要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及广播、电视、报纸、技术明白纸等传统手段,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营造主动防治氛围,提高防治覆盖率;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主产区、重发区和基层技术力量薄弱地区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农户选对药种、打准时机,提高防治技术到位率。要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使用后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做好回收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