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还未退去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农药行业经历了一整年的“严冬期”。2010年即将过完,那么今年的市场状况如何;面对行业的低迷,企业中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危急中是否也会有新的机会;农药企业对2011年的市场又有怎样的预见和期待呢?带着这些问题,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的记者专访了上海泰禾集团的董事长田晓宏先生,深入了解了泰禾集团在发展中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对整个市场状况的见解。
泰禾集团主要从事农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以及光引发剂、水处理剂和医药中间体等多个系列几十个品种。泰禾集团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农药外贸出口业务,并不断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到目前为止,经过18年的稳健发展,泰禾集团已经成长为中国领先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化的中型农化企业,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
主动求变,应对行业危机
田晓宏董事长表示,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和国内诸多地区极端气候频现导致的国内农药需求减少,再加上部分农药尤其是草甘膦出口退税的取消,使得2010年上半年整体农药价格低位徘徊,销售不畅,许多企业出现了亏损。但同时也有一些企业由于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销售数量和利润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自2009年初开始,泰禾集团就开始为应对行业危机而主动求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精耕细作内部挖潜,千方百计降低原药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加大制剂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利用综合效益减少原药的成本压力,使得公司原药保持相对的价格优势。2010年上半年泰禾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86亿元,同比微幅增长4%;实现毛利7100万元,同比下降30%。其中制剂加工和分装业务突破了10000吨,同比增长了15%。
内外兼修,做大与做强并重
面对记者提出的农药行业生存艰难是否是整合的重要契机的问题,田晓宏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农药行业的特点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缺乏真正的龙头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行业整合是中国农药行业整合的大势所趋。近两年农药行业的持续低迷,为中国农药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整合契机。随着新一轮22种高毒农药的禁限用、乳油产品的逐步削减、环保法规监管的日益加强、新农药管理条例的实施,将使一大批小的农药企业无立锥之地。
企业要想在这一轮整合中生存下来,一方面需要通过苦练内功,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强强联合,通过上下游的一体化垂直整合和横向规模扩张,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泰禾集团一直在努力,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和并购对象,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探索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田董谈到,在致力于打造原药制造和代工生产基地的同时,从2002年开始泰禾就一直在探索海外制剂品牌的销售。2002年泰禾集团在印尼建立了分公司,从事农化产品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开发。但是田董遗憾的表示,经过几年的努力,总体来讲,泰禾在印尼的尝试是失败的。经过综合权衡,泰禾决定出售印尼公司及其相关的所有业务,集中精力致力于南通泰禾高标准原药一体化制造基地和苏州佳辉制剂加工和分装中心的建设,为跨国公司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的原药和制剂将成为泰禾集团未来的业务发展重点。
而对于以贸易起家的泰禾集团来讲,为了适应未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泰禾集团逐步调整并形成了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市场和品牌发展策略,逐渐由贸易型企业走向实体化。一方面泰禾集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原药代工生产业务,逐步将南通泰禾化工有限公司作为泰禾集团的中心工厂打造为国际领先的QSHE高标准的一体化制造基地,继续强化泰禾集团的原药品牌发展策略;另一方面以苏州泰禾化工有限公司作为泰禾集团的制剂加工中心,积极拓展制剂加工和分装业务,将其逐步打造为长三角乃至中国领先的制剂加工中心,形成制剂加工和分装的品牌优势。
行业回暖将带动公司进一步发展
对于2011年的展望,田董表示,为实现“泰禾集团立志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专利后农用化学品及特殊化学品的制造商”这一愿景,制定了如下四大战略举措:一是建立全球一流QSHE标准的一体化制造基地,二是加大在专利后农用化学品领域的研发投入,三是加大对行业价值链下游的国内外渠道渗透以全面提升营销能力,四是以核心农用化学品中间体和核心技术为基础大力发展特殊化学品业务。通过上述四大战略举措的贯彻实施,力争集团公司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利润达到2.5亿元人民币。
随着渠道库存的进一步消化,经济形势的逐步向好,可以比较乐观的预见2011年农药行业将进一步回暖,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都将比2010年有所增长。但是由于印度农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农药行业法律法规监管的逐步加强,将对中国农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2011年将成为中国农药行业结构转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