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年来,广东广西柑橘产业饱受黄龙病困扰。当前防控主要从切断传播媒介着手,可防、可控、不可治是共识。
近期,针对黄龙病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或为其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如果应用落地,或使黄龙病防控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
1月26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Nian Wang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证实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病原体触发的免疫疾病,可通过抗氧化剂(如尿酸、芦丁)或赤霉素缓解。这是柑橘黄龙病发病机制的重大研究进展。
据悉,该研究首次提出黄龙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疾病。研究表明,柑橘感染黄龙病会刺激韧皮部组织中的全身性和慢性免疫反应,包括胼胝质沉积、活性氧如过氧化氢的产生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诱导。感染还会上调编码产生活性氧的NADPH 氧化酶的基因,并下调抗氧化酶基因,支持黄龙病菌引起氧化应激。黄龙病菌触发的活性氧产生位于富含韧皮部的树皮组织中,随后伴随细胞和筛细胞的全身细胞死亡。这也是黄龙病导致柑橘死亡的主要原因。
而研究中通过添加赤霉素可上调编码过氧化氢的清除酶基因和下调NADPH 氧化酶。最为重要的是,用赤霉素或抗氧化剂(尿酸、芦丁)喷洒受黄龙病影响的柑橘叶片可降低韧皮部组织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和细胞死亡,并减轻黄龙病症状。
黄龙病菌感染诱导韧皮部组织中的胼胝质沉积、过氧化氢产生和细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