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新时代是数字的时代,传统农业看天吃饭、凭经验种地的问题,都将被数据重新定义。作为京东科技集团在青岛合作建设的首个“数字农场”,位于莱西河头店镇的京东数字农场项目是数字赋能农业的一个样板。如今,项目一期25个智能大棚已投入使用,依托每个大棚独立的“智慧大脑”,种植的小番茄享受“私人定制”的生长环境,借助京东电商渠道销售到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数字赋能正让青岛农业闯出新天地。


青岛河头店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家磊介绍,该项目由青岛河头店乡村振兴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资,京东科技集团负责运营、管理、销售,项目总投资3.3亿元,占地1800亩,分三期实施。截至目前,农场一期混凝土基础已全部完成,25个大棚已投入生产并产生收益,预计10月一期100个智能大棚全部竣工。


在每个造价高达70万元的智能大棚内,这些有机小番茄享受着“私人定制”的生长环境。“这个数字农业园区采用专家强化型人工智能算法,每个棚都有一个独立大脑,实时控制被、膜、窗等执行部件,使棚内光照、温度、湿度达到最佳平衡状态,从而给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张家磊告诉记者,这个独立大脑并非从天而降,而是一点点构建起来的,“我们专门聘请种植小番茄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农,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他们的种植经验沉淀和优化,再根据每个大棚的特点‘因棚施策’。”基于AI驱动的智能环境和水肥决策系统,为种植管理提供准确数据和决策支持。在这一个个智能大棚内,夏季不需用风机湿帘,冬季不需用暖气,即可实现全年生产。


据介绍,“数字农场”让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提升10%以上,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率降低10%以上。此外,种植的小番茄由于口感好、卖相好,价格也比以前提升20%以上,批发价就达到6.5元/斤。“不仅卖小番茄,未来我们还筹划卖碳指标。”张家磊笑着说,“数字农场”采用德国最先进的超低能耗被动式技术,配合人工智能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达到国际标准种植环境的最低负荷。以空气源热泵为例,1600平方米标准棚,每棚每年运营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吨,按照国际平均能耗计算,园区一期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1600吨。在“双碳”大背景下,这些指标未来都将具有经济价值。


作为青岛市首个现代农业场景应用实验室,该“数字农场”还与京东达成协议,将多方资源在实验室耦合形成的被动房大棚技术打包形成“一站式”解决方案对外推广,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