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氟唑菌酰羟胺是由先正达发现、开发并生产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其具有分子结构新颖、杀菌活性高和广谱等特点。同时,该类杀菌剂与经典的苯并咪唑类、三唑类和甲氧基烯酸酯类农药作用机制不同,不易产生交互抗性。


一、产品简介

中文通用名称:氟唑菌酰羟胺

英文通用名称:pydiflumetofen

化合物名称:3-(二氟甲基)-N-甲氧基-1-甲基-N-[(RS)-1-甲基-2-(2,4,6-三氯苯基)乙基]吡唑-4-甲酰胺

CAS登录号:1228284-64-7

分子式:C16H16CL3F2N3O2

相对分子质量:426.67

结构式:

640.png


毒性:氟唑菌酰羟胺对大鼠的急性经口LD50>500 mg/kg,急性经皮LD50>500 mg/kg,急性吸入LC50>5.11 mg/L,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致敏)为无致敏性。


作用机理:氟唑菌酰羟胺是琥珀酸脱氢酶(SDHI)抑制剂,通过作用于细菌体内连接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的枢纽之一——琥珀酸脱氢酶,导致三羧酸循环障碍,阻碍其能量的代谢,进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导致其死亡,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二、登记情况


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我国目前登记的氟唑菌酰羟胺产品共有7个,包括2个原药和5个制剂,其中单剂2个,混剂3个。具体情况如下:


640.jpg



目前已登记作物有小麦、柑橘树、油菜、番茄、芒果树、花生苹果树、草坪、草莓、葡萄、西瓜、观赏月季、香蕉、马铃薯、黄瓜共计15个作物。


三、市场前景


氟唑菌酰羟胺低毒、对环境安全,药效持久、稳定,可作为目前常用的三唑类等杀菌剂的替代或交替使用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在所有化学类型的产品中,氟唑菌酰羟胺对叶斑病和白粉病活性最高;对难以防治的病害,如葡萄孢菌、核盘菌和棒孢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病害高效;还突破性地防治谷物上由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如赤霉病等,而且,氟唑菌酰羟胺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收益。可以说氟唑菌酰羟胺是SDHI类杀菌剂中颇具市场价值的产品之一了。虽然氟唑菌酰羟胺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要到2029年才到期,但感兴趣的企业不妨提前关注一下!

 

四、可与氟唑菌酰羟胺混配的有效成分推荐

(1)氟唑菌酰羟胺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其质量比为5:1~1:5,主要用于防治瓜类蔓枯病,并同时兼防瓜类白粉病、叶斑病、早疫病、褐斑病、灰霉病及镰刀菌引起枯萎病等常见病害

(2)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的杀菌组合,其质量比为1:5~2: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和联苯吡菌胺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单剂,具有增效作用。同时可以防治作物叶斑病、灰霉病、赤霉病、恶苗病、锈病和霜霉病。

(3)氟唑菌酰羟胺和三氟咪啶酰胺的杀菌组合,其质量比为20:1~1:10。二者复配具有增效作用且安全高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防治成本,对线虫的防治效果很好。

(4)氟唑菌酰羟胺与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其重量比为10:20,二者复配不仅低毒环保,对环境污染小、对作物安全,还对防治芒果白粉病、白绢病等具有突出的效果。

(5)氟唑菌酰羟胺与氨基寡糖素的杀菌组合,在一定合理的配比范围内复配,可用于预防或控制赤霉病、菌核病、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立枯病、根腐病、猝倒病等,尤其对小麦赤霉病和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