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调查的通知是,《国务院批转农牧渔业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国发〔1984〕70号。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于1984年5月开始一直到1997年年底结束。


image.png

198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据《人民日报》1984年5月24日的新闻报道《国务院决定进一步调查土地资源》,文中说,国务院5月16日发出通知,批转农牧渔业部、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准确的人口和土地数据资料,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订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人口已经查清,而土地的家底还不完全清楚。为此,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工作,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报告的部署和要求,加强对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这一工作。


农牧渔业部、国家计委、林业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统计局在给国务院报告中提出,建国三十多年来,我们没有作过全面的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家底长期不清,现有耕地面积不实,草地、水面和各项建设用地也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亟需进一步把土地资源查清。这次开展土地资源调查,总的要求是:全面查清我国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并作出科学评价。调查工作拟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到1985年底,全国各县(旗)除个别边远地区外,要善始善终地完成县级第二次土壤普查,并根据条件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概查或详查,全国汇总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数据。


第二步,到1990年,除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汇总外,各地都要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开展土地评价,汇总出准确的各类土地数据资料。报告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充实土地资源调查事业机构,保证土地资源调查质量,做好后续工作,管好用好土地;并规定,土地面积查实后必须如实上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扣压不报、弄虚作假或擅自修改调查数据和资料。违者要追究责任。今后评先进单位、个人要全面衡量,主要根据实际总产量和对国家贡献大小,不单凭单位面积产量。


image.png


同日,《人民日报》配发评论,《实事求是摸清土地家底》。文章谈到,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展土地资源调查,这是查清我们国家基本″家底″的一件大事。


人口和土地的状况,是我们正确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订有关政策、推进四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两本″大帐″。土地的数量、质量搞不清,影响经济建设的决策;首先影响农业的战略部署、区域配置,影响耕作质量的提高。


目前,全国人口这本″大帐″已经查清,但土地资源长期以来没有准数,至今仍然家底不明。现有耕地面积不实,草地、水面和各项建设用地也缺乏准确统计。不少地方实有耕地数比上报数大,当地的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搀了″水份″,并不反映真正的生产水平。一些上级领导机关,明知下面的土地面积不准,还层层上报。这种情况,不利于贯彻″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国策,违背我们党历来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决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土地数量不实,是多种历史原因造成的。各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务院的通知,要充分认识这件大事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紧紧抓住恢复和发扬求实精神这一环,在土地面积等问题上,一经查清,即如实上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弄虚作假。有些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总想保持土地″两本帐″。这种不顾整体利益的有害想法,必须坚决纠正。我们应当象对待人口普查那样,切实加强对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领导,实事求是,摸清土地家底,切实把我国宝贵的土地资源管好用好。


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一直持续了13年,比预期计划推迟了7年,可见这项工作的复杂与艰巨。


image.png


1994年,时任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的马克伟接收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在采访中,谈到了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进展和初步数据。


马克伟介绍,给土地上″户口″,用专业术语讲,叫″地籍管理″。这一工作内容很丰富,其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土地调查。我国是从1984年开始系统、全面展开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投资十几亿元,参加人员近百万,目前已进入尾声,估计在今年上半年就能够初步把数据资料汇总。这是我国当代进行的最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之一,就其调查的内容和精度讲,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


有关调查结果,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决策和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耕地面积。长期来,我们一直沿用的统计数字是14.9亿亩,而遥感调查数据是20多亿亩。究竟是多少呢?现在,有关土地详查的结果表明,实际数比以前的统计数字要多出约1/3。这个数字非常重要。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改变了″人多地少″的国情,但是却意味着我们以前依据14.9亿亩耕地数字作出的有关土地利用、城镇建设以及其他有关的一些规划、计划,必须作重大修正。耕地面积数据的变化,还意味着我国目前统计上表现的农作物单产水平实际上没那么高,我国农作物总产量尚有相当潜力。这个判断,对我国制订相关经济政策、确定国情国力,都相当重要。地籍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从目前汇总的情况看,林地、草地等实际面积都与目前的统计有较大差异。这些将在汇总完成后,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向社会发布。


image.png


199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记者蒋亚平的《我国耕地家底知多少?》,文中对10余年的调查做了一个梳理,肯定了本次土地资源调查的意义,还公开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数据。文中说:″此次详查,有这样两个数字是人们所关注的。″


首先是耕地总面积。详查结果为20亿亩(阶段性数据),占土地总面积的14.1%。这个数字比199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4.24亿亩多近6亿亩。但是,我国20亿亩耕地中,旱地和″望天田″占60%,灌溉水田和水浇地占近40%。从耕地分布情况看,各省之间人均耕地不平衡,省内差异也较大。人均耕地大于2亩的省(区)有12个,主要是内蒙古、黑龙江、宁夏、新疆、吉林、甘肃,全部分布在东北到西北的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差。除吉林和黑龙江外,大部分省(区)粮食只能自给或需调入。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有7个省(市),即上海、北京、福建、天津、广东、浙江、湖南,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三个直辖市,虽土地质量较好,但多数为耕地锐减地区。


其次是城市用地对耕地的影响。尽管目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城市化早期阶段,但是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共计2.7亿亩,人均153平方米(合0.23亩),人均占地已超过有关用地标准。按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非农业人口计算,全国600多个城市人均用地已达101.6平方米,超过了我国规定的城市人均用地100平方米的上限。这些数据说明,今后应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大,城市建设应坚持走内涵挖潜改造的路。


土地详查结果影响最大的莫过农业。详查结果表明,我国耕地总面积为20亿亩(阶段性数据),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4.24亿亩多出近6亿亩。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的耕地多了,可以放心大胆用了?非也。由于原来的数据不实,耕地总面积是比我们预知的多了。但即使按20亿亩算,人均耕地也只有1.68亩,仍然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基本国情依然没有改变,人地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决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