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1、夯实磷化工主业探索多元素融合发展,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兴发集团是国内磷化工龙头企业,公司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主要从事磷化工系列 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具有丰富的磷矿储量,目前拥有采矿权 的磷矿资源储量达到 4.29 亿吨;公司自有的 32 座水电站和 4 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总装 机容量分别达到 17.84 万千瓦和 1264 千瓦,丰富的水电资源也为公司提供了相对廉价的 电力成本。公司磷化工产业链产品主要包括磷矿石、黄磷、精细磷酸盐以及磷肥等;同 时公司在有机硅、湿电子化学品、二甲基亚砜等领域积极布局,以磷矿和电力资源为基 础,横向纵向多元发展,真正形成了″矿电化一体″、″磷硅盐协同″和″矿肥化结合″ 的产业链优势。


1.1、磷化工产业链产品布局完善,成长板块未来可期


磷矿石产量提升,磷化工产品一体化优势明显。200 万吨/年后坪磷矿于 2022 年 12 月正式投产,公司磷矿产量增加到 585 万吨/年。黄磷:黄磷是磷酸、草甘膦以及精细磷 酸盐的主要原料,作为一种高耗能产品,在能耗双控背景下,产能释放有限,价格中枢 上移。公司具有16万吨/年黄磷产能,国内第一,为公司磷化工深加工产品发展提供了 坚实基础,也对公司上下游的一体化发展起到重要的衔接作用。磷酸盐:公司精细磷酸 盐产能超过 23万吨,是全国磷酸盐领先企业,现有三聚磷酸钠产能 13.1 万吨/年、六偏 磷酸钠产能 4.8万吨/年。


2022 年磷酸盐供需维持紧平衡,叠加上游黄磷等原料价格上涨, 当前磷酸盐价格仍维持高位。草甘膦:草甘膦约占全球除草剂市场 30%份额,下游需求 刚性。全球产能 118 万吨且较为集中,短期未有新增产能,目前公司草甘膦产能达到 23 万吨,并配有甘氨酸产能 10 万吨,一体化优势明显,当前草甘膦价格和价差维持在相 对高位,盈利能力突出。磷肥:公司具有磷酸一铵产能 20 万吨,磷酸二铵产能 80 万吨。 2020 年以来,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海外供应链受到冲击,磷肥迎来上行周期,2022 年 7 月国内磷铵价格均曾突破 4500 元/吨。去年三季度迎来化肥消费淡季,磷铵价格有所回 落,目前磷铵价格已经企稳反弹,随着春耕备肥临近,磷铵价格仍存上涨空间。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成长板块有望打开盈利空间。公司在成长板块积极布局,2022 年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率为 3.81%,位居可比公司前列,研发费用达到 9.47 亿元,同比 增加 89%。有机硅:公司在扩大有机硅单体产能的同时,不断向有机硅深加工方向发展, 光伏胶、液体胶、有机硅微胶囊以及气凝胶等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有机硅产品将于今年陆续投产。


7.webp.jpg


湿电子化学品:公司控股子公司兴福电子经过多年研发积累,目前建有 15 万吨湿电子化学品产能,产能规模较大,产品质量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产品已 批量供应国内外多家知名半导体客户。硫化工:公司是国内 DMSO 龙头企业,具备产 能 6 万吨/年,受益于下游医药、碳纤维等行业的发展,DMSO 的价格也维持在 40000 元/吨以上,产品盈利能力突出;磷酸铁:磷酸铁锂装机量不断增加,磷酸铁迎来快速 发展阶段。公司与华友钴业的合资公司兴友科技的一期 10 万吨/年磷酸铁,8 万吨/年磷 酸铁锂项目也将于今年二季度投产。公司在成长板块的谋篇布局已初见成效,随着未来 新项目的落地,公司业绩有望迈上新台阶。


宜昌兴发集团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 19.38%,而宜昌兴发集团由兴山 县国资委独资控股,公司背靠兴山县国资委,作为地方国企,承担磷矿资源合理开发责 任。公司前身是兴山县化工总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建成黄磷以及精细磷酸盐等项 目,是我国较早生产三聚磷酸钠的工厂之一。公司于 1999 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上市 以来公司依托磷矿资源优势,不断拓展磷化工产业链,黄磷、食品级精细磷酸盐、草甘 膦以及磷肥等板块得到大力发展,公司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持续显现。公司围绕磷化工主业,聚焦对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磷化工产业链的延伸,在硅、硫、锂、氟等板块积 极探索。


2008 年公司成立湖北兴瑞化工公司,新建有机硅单体 6 万吨/年,随后经过多 年发展有机硅单体产能达到 36万吨/年。2010 年增资兴福电子,新建电子级磷酸等项目, 进军湿电子化学品板块;公司在硫化工、磷酸铁等新能源材料领域项目也在持续推进, 公司的多元化产业发展,不仅实现了公司产品综合利用,也为公司注入新的成长动能。


8.webp.jpg


1.2、主营产品迎高景气,公司业绩爆发性增长


近年来公司营收稳步提升,在多元布局背景下,公司归母净利润始终保持盈利。供 给侧改革以来,磷化行业整体呈现收缩态势,磷矿开采受限,黄磷等高耗能产品生产开 工不足,产能落后的中小企业逐步退出,产能增长有限,2020 年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全球粮食价格飙升,磷化工产业链也受到冲击,供给端弹性不足叠加需求端旺盛,从 2020 年下半年,磷化工产业链产品开启上涨周期,2021 年公司业绩迎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 营收 237.06 亿,同比增长 28.9%,实现归母净利润 46.93 亿,同比增长 585.2%,业绩创 历年新高。


2022 年上半年磷化工行业景气度延续,磷矿石价格单边上涨,上半年公司实 现营收 172.99 亿元,同比增长 74.4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36.5 亿元,同比增长 211.62%,业绩再创新高。2022 年三季度迎来种植淡季,同期农化产品库存水平较高, 价格有所回调,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75.57 亿元,同比+10.34%,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1 亿元,同比-7.73%,单季度营收增速放缓。2023 年 1 月 14 日,公司发布 2022 年度业绩 预增公告,预计 2022 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58-60 亿元,同比增长 36.58%-41.29%,受 益于磷化工产品的景气行情,全年利润仍保持较快增长。目前磷矿石价格仍维持高位, 随着春耕的临近,农化产品价格有望企稳反弹。


营收组成不断优化,多板块助力营收增长。回溯近十年来公司各个发展阶段的营收 组成,2013 年公司的营收组成多是以磷矿石、磷酸盐、有机硅以及贸易为主,2014 和 2015 年公司的磷铵和草甘膦项目相继建成开始贡献营收,此后公司在草甘膦和有机硅板 块不断发力,业务营收占比不断提升,分别从 2014 年的 4.99%和 7.06%增长到 2022H1 的 38.01%和 16.77%。从 2022 上半年公司的毛利构成来看,草甘膦、磷酸盐以及有机硅 板块是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毛利贡献分别为 35.89 亿元、17.17 亿元、6.77 亿元,毛 利占比分别为 55%、26%、10%。


从盈利能力来看,磷矿石、黄磷以及磷酸盐、草甘膦、 电子化学品等板块的综合毛利率维持在 35%以上,受到下游地产等行业需求不足的影响, 有机硅价格持续下跌,公司上半年有机硅板块毛利率也下滑至 23.3%。近年来公司在湿 电子化学品板块积极布局,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3.30 亿元,营收占比提升到 1.91%, 该板块的综合毛利率为 35.78%,盈利能力突出,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利润的强力增长点。


9.webp.jpg


从国内外的业务占比来看,公司的草甘膦有相当一部分出口给海外农药企业,同时 海外疫情反复叠加地缘冲突导致国内外磷肥价差不断拉大,公司的海外收入比重也在不 断增加,整体来看,由于近两年国内外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和净利 率也达到历史高位,2022 前三季度分别达到 36.34%和 23.43%,考虑到公司磷矿资源丰 富,盈利水平有望延续。净资产收益率创新高,研发投入行业领先。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生产信息化的建 设和供应链管理优化,叠加业绩的高速增长,公司的各项费率呈下降趋势,2022 年前三 季度公司的销售、财务以及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1.15%、0.94%、1.05%,较上年同期 1.67%、 2.19%、1.30%,分别下降 0.52pct、1.25pct、0.25pct。


公司研发能力突出,在成长板块 积极布局,并牵头组建湖北三峡实验室,在磷石膏综合利用、磷基化工、硅系化工、过 程控制和智能装备、微电子化学品等行业开展技术攻关。2021 年全年研发投入达到 8.62 亿,全年新增授权专利 114 件,累计达到 650 件。2022 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率达到 3.81%, 处于选取公司前列。在多元化布局,良好的费用控制和成长板块的发力下,公司的盈利 能力也在稳步提升,2022 前三季度 ROE 为 29.5%,处于选取公司前列。公司的负债水 平也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公司资产负债率也在持续优化,2022 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下降 到 50.84%,相较于选取公司,处于中下水平,运营状况相对良好。


2、磷矿石价格维持高位,公司资源优势显现


非洲、亚洲以及美洲磷矿资源丰富。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统计,2021 年磷 矿石资源的全球储量为 710 亿吨,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以及美洲等地区,摩洛哥磷矿 石储量最为丰富达到 500 亿吨,位居全球首位,占比约为 70%。我国磷矿石储量 32 亿 吨,居世界第二位,占比约为 4.5%。2020 年全球磷矿石产量前五的国家分别是中国、 摩洛哥、美国、俄罗斯以及约旦,以上五个国家贡献了全球 78%的磷矿石产量,地域集 中度较高,而中国以全球 4.5%的储量贡献了全球 40%的产量。


肥料消费刚性,精细磷酸盐需求提升。根据 IFA 数据,磷矿石下游主要用于化肥, 其约占下游需求的 85%,此外,磷元素还用于动物饲料、食品防腐剂、化妆品、陶瓷、 水处理和冶金等。2010-2020 年,磷肥和饲料的复合增速约为 2.6%,而由于食品级、医 药级磷酸盐以及新能源材料的快速发展,精细磷酸盐的需求提升,十年复合增速达到 4.1%,这也是未来磷矿石新增需求的主要方向。


9.webp (1).jpg


全球磷矿石收紧,各国产能变化不一。总体来看,全球磷矿石产量呈收缩态势。2021 年全球磷矿石产量2.2亿吨,相比2016年减少 4500 万吨。但各主要磷矿石生产国家的 产能变化趋势不一。由于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我国磷矿产量自 2016 以来逐年下降,而 近年来美国也进行了磷矿的减产,这也是全球产量收紧的主要原因;同时过去几年摩洛 哥、俄罗斯、约旦以及沙特等国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产,而巴西、埃及等国家产能 基本持平。随着中、美等国磷矿开采持续收紧,叠加局部的地缘冲突影响,预计未来几 年全球磷矿石供给增长有限。


磷矿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耗竭性以及不可被替代性,磷矿资源在保障我国粮食安 全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政策,持续推进磷化工行 业的供给侧改革。随着行业持续优化,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磷矿石的产量也呈紧缩态势, 2021 年受到国际磷肥价格上涨的刺激,国内磷矿开工率有所上升,全年磷矿石产量回升 到 1.03 亿吨。2022 年全国磷矿石产量 9688.23 万吨,同比减少 5.86%。


国内磷矿石行业集中度高,磷矿石价格维持高位。当前磷矿石开采收紧,磷矿石企 业多为自用生产,流通货源不足,限制了供给释放,下游磷肥需求刚性,新能源材料需 求的增加进而推升了价格。2022 年四季度,公司的磷矿产能增加到 585 万吨,国内产能 占比约为 9%,位列行业第三,磷矿的自给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成本优势更加突出。当 前磷矿石(30%)报价 1035 元/吨,未来磷矿的限产政策和环保高压态势持续,磷矿石 产量增长有限,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3、成本支撑需求刚性,磷酸盐精细化发展


3.1、能耗双控背景下,黄磷价格易涨难跌


黄磷是一类高耗能化工品,主要是由磷矿石、硅石以及焦炭在高温下制得,其下游 用于制造热法磷酸、三氯化磷、三氯氧磷等含磷化合物,进而应用于农药和化工等多个 领域。随着磷化工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以及对于高耗能产品的化工品生产的限制,黄磷产 能逐年降低,从 2017 年的 155.6 万吨下降到 2021 年的 138.6 万吨,从历年的产量和消 费量来看,黄磷的供需长期处于一个紧平衡状态。2022 年前 11 个月生产黄磷 72.73 万 吨,实际消费量为 72.96 万吨。

10.webp.jpg

鉴于黄磷耗能属性和原料特性,黄磷产能主要分布在水电资源和磷矿资源相对集中 的省份,即云、贵、川、鄂四省,主要由于云、贵、川、鄂四省份磷矿资源丰富,且水 电发达,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2021 年下半年由于能耗双控政策,黄磷生产企业限产, 开工率下降,黄磷价格一度暴涨至 65000 元/吨,2022 年 7 月迎来消费淡季,价格跌破 27000 元/吨,8 月份的四川限电以及 9 月份云南地区的能耗管控,黄磷供给受到影响, 价格有所反弹。当前磷矿石供给收紧,价格处于高位,下游农化产品需求刚性,黄磷价 格中枢有望高位维持。


公司具有黄磷产能 16 万吨/年,全国产能占比 11%,位列国内第一。黄磷是公司磷 化工平台的核心产品,是下游磷酸盐、草甘膦等产品的重要原料。2021 年全年公司生 产黄磷 12.16 万吨,销售 2.03 万吨,库存 0.46 万吨,自用量大约为 10 万吨左右。黄磷 作为一种高耗能的产品,每生产 1 吨黄磷需要消耗 14000 度电,根据百川盈孚数据,电 费约占黄磷成本的 24%左右,电价在一定程度决定了黄磷的盈利水平。


公司利用当地丰 富的水电资源和良好的光照资源,分别建有 32 座水电站和 4 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总 装机容量分别达到 17.84 万千瓦和 1264 千瓦。公司水电站主要分布于兴山县的南阳河流 域、古夫河流域、高岚河流域,位于南阳河流域的耿家河水电站于 1976 年投入使用, 总装机容量为 200kw,年设计发电量 60 万 kwh,是投入使用最早的发电站;位于古夫 河流域的古洞口电站于 1999 年 9 月投入使用,装机三台,总装机量达到 4.5 万 kw,年 设计发电量 1.22 亿 kwh,是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站。凭借丰富的水电资源和电力自给能 力,公司在黄磷的生产中不仅具有成本优势,还具有生产稳定性。


3.2、磷酸盐需求广泛,成本支撑强劲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积极拓展磷酸盐品种,不断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布局,目前公 司具有电子级、医药级、食品级(添加剂)、工业级、肥料级产品 15 个系列 591 个品种, 公司精细磷酸盐产能超过 23 万吨,是全国磷酸盐领先企业。其中食品级磷酸盐是公司 磷酸盐板块的重点产品,公司现有三聚磷酸钠产能 13.1 万吨/年,全国产能占比 16%, 位列全国第二,CR5 为 57%,六偏磷酸钠产能 4.8 万吨/年,产能占比为 17%,同样位列 全国第二,相比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的行业集中度更高 CR5 达到 66%。公司的三 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规模相对较大,产能占比均位于行业前列。

11.webp.jpg

三聚磷酸钠可以减缓果胶降解,降低蛋白质收缩率,提高组织保水性,因此可用作 食品添加剂,此外因其螯合、分散以及乳化等特性,还可用于洗涤助剂、工艺软水剂、 医药分散剂等;同样六偏磷酸钠主要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其可提高食物保水性,提高 防腐性能以及防止凝胶沉淀等,还可以用于选矿浮选的抑制剂以及金属防腐剂。总体来 看,磷酸盐下游需求广泛,在食品、水处理、医药等行业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应用。


磷酸盐供需偏弱。2020-2021 两年三聚磷酸盐的产量都维持在 80 万吨左右,实际消 费量均在 62 万吨左右,2022 年前 11 个月产量为 66.39 万吨,同比减少 9.38%,实际消 费量 48.88 万吨,同比减少 15.55%;六偏磷酸钠产量和消费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从 2017 年的 20.86 万吨和 14.9 万吨,下降到 2021 年的 15.2 万吨和 8.98 万吨,2022 年前 11 个月产量为 13.38 万吨,同比减少 4.3%,实际消费量为 8.22 万吨,同比减少 2.84%。 整体来看,磷酸盐的供给和需求偏弱,磷酸盐的原料磷酸部分来自于草甘膦等产品的副 产,草甘膦开工不足叠加四川、云南等地的限电,供给端受到影响;需求端下游磷酸盐 企业生产开工不足,行业整体需求降低。


出口有所回升,海外价格维持高位。出口方面,根据海关统计披露的数据,2022 年前 11 个月三聚磷酸钠整体出口较 2021 年同期有所提升,食品级三聚磷酸钠和其他三 聚磷酸钠出口量分别为 7.2 万吨和 12.14 万吨,分别同比增加 19.78%和 24.09%;相对而 言,六偏磷酸钠的出口量较 2021 年同期略有下滑,2022 年前 11 月食品级六偏磷酸钠和 其他六偏磷酸钠出口量分别为 1.68 万吨和 3.63 万吨,同比减少 5.16%和 8.31%。相比于 内需,三聚磷酸钠出口方面保持一定增长,主要是因为俄乌冲突造成俄罗斯磷酸盐出口 受限,国内磷酸盐企业承担了部分订单转移。从出口价格来看,虽然磷酸盐价格较高位 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近年高位。


库存低位,成本端支撑磷酸盐价格。目前国内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库存处于相 对低点,同时副产酸生产有所减少,供给端受到限制,而需求端由于磷化工行业的整治 仍在进行,含磷生产企业生产会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由于消费和部分制造业未有明 显好转,对于磷酸盐的需求偏弱。目前成本端磷矿石以及黄磷的价格仍处在相对高位, 上游原料易涨难跌,也在一定程度支撑磷酸盐价格在高位震荡。

12.webp.jpg


4、供给格局稳定,草甘膦景气有望持续


4.1、行业集中度高,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平稳


目前草甘膦占全球除草剂市场 30%份额左右,下游需求刚性。草甘膦是由美国孟 山都公司在上世纪 70 年代开发的除草剂,是一种非选择性、无残留灭生性除草剂。草 甘膦不仅可以用于各种农田杂草防除,还可以用于非农田杂草治理。自 1996 年美国种 植首批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以来,转基因作物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全球约有 50%草甘 膦应用于转基因作物。草甘膦的作用机制是抑制 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 (EPSPS 合成酶),相比于其他除草剂,具有低毒、低残留、内吸好等优点。


全球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以及油菜等,其中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 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 49%,是最主要的转基因的作物。近年来大豆和玉米 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平稳。世界主要的转基因种植国家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 印度以及加拿大,2021 年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 7550 万公顷、5720 万公顷、2600 万公顷、1180 万公顷以及 1170 万公顷,主要集中在美洲等种植业大国。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力发展,各主要转基因种植大国的渗透率也达到了 90%以上。 从全球的转基因种植面积来看,自 1996 年以来转基因作物快速发展,2014 年转基因作 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 1.79 亿公顷,2015 年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首次出现负增长, 较 2014 年减少 1.68%,种植面积增速开始放缓,2020 年全球的草甘膦市场达到 56 亿美 元。2021 年全球粮食价格高企,带动农业从业者种植热情,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回升,全 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1.95 亿公顷,同比增长 3.17%。未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 将保持低速增长,草甘膦作为全球使用量较大的除草剂品种之一,刚需属性仍在。


相比于国外种植大国较高的转基因种植渗透率,我国的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相对谨 慎。2021 年我国的转基因种植面积为 290 万公顷,仅占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 1.5%。回顾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史,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转基因作物 的研究,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烟草等开始在我国应用生产,同时我国也在大豆等粮食作 物上积极探索。进入 21 世纪,我国持续推进转基因粮食作物,但在 2010 年之后,转基 因产品安全性受到争议,政策上开始收紧,相关研究和商业化进展缓慢。在 2014 之后, 在″确保安全、自主创新、大胆研究、慎重推广″的原则为前提,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继续有序发展。


13.webp.jpg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影响仍在持续,各国也加强了粮食生产的自主可控。目前,我国 有 5 种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产品转化体和 3 种耐除草剂大豆产品转化体,其中针对的除 草剂品种主要是草甘膦和草铵膦。推广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能够减小杂草对农 作物的影响、降低除草成本,增加作物的产量,有利于机械化播种,增加农民收益水平。 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启动实施农业生物育种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应用″。目前国内的转基因种植面积与国外种植 大国仍有差距,种植提升空间广阔。未来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的有序推进,草甘膦、草 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的需求将有望大幅增加。


4.2、成本支撑,草甘膦价格维持高位


草甘膦的供给格局稳定,产能主要集中在全球 10 家生产企业。目前全球草甘膦产 能大约为 118 万吨,国外拜尔孟山都具有产能 37 万吨,其余产能全部集中在中国。国 内方面,2017-2019 年产能基本维持在 72.5 万吨,2020 至今产能小幅增加,随着去年兴 发集团的内蒙兴发 5 万吨/年草甘膦顺利投产,国内草甘膦产能增加到 81 万吨,不过未 来短期内未有新增产能投放,随着国内本次草甘膦投产周期结束,草甘膦的供给格局将 会维持在合理水平。


草甘膦价格较高位有所回调,成本端支撑强劲。草甘膦自 2021 开始迎来景气周期, 2021 年 7 月在能耗双控背景下,草甘膦主要原料黄磷价格大幅上涨,成本端推动草甘膦 价格上行,同时国外草甘膦企业受到气候条件影响,草甘膦生产受限,供给端有所收紧, 草甘膦价格最高上探至 64000 元/吨。随后草甘膦价格有所回调,不过黄磷价格仍维持在 相对高位,2022 年全年黄磷价格大部分时间价格维持在 30000 元/吨以上,在成本端对 草甘膦价格有所支撑,草甘膦最新报价为 48417 元/吨。


前期备货透支需求,关注春耕农化行情。鉴于前期草甘膦价格大幅上涨,各生产企 业的生产积极性提升,2021 年草甘膦的产量也有所增加,全年生产草甘膦 62.05 万吨, 同比增加 10.44%。在草甘膦价格快速上行期间,下游农药制剂厂商担心价格进一步上 涨备货积极,从 2022 年初开始草甘膦库存显著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透支了草甘膦的 需求。当前草甘膦下游需求不足,库存消化仍需时间,草甘膦生产企业稳价诉求强烈, 开工趋于谨慎,2023年1月草甘膦开工率下降到55.78%,2022年全年草甘膦产量为56.99 万吨,同比下降 8.16%。草甘膦产量的收紧有望改善供给局面,随着春耕备货的临近, 需求端也有望改善,同时黄磷和磷矿石价格维持高位,对于草甘膦价格也有一定支撑。


14.webp.jpg

4.3、关键原料自给,全产业链配套优势明显


草甘膦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甘氨酸和 IDA 法。甘氨酸法主要是以氯乙酸、氨水为 原料合成甘氨酸,再与多聚甲醛和亚磷酸二甲酯,通过缩合反应制得甲基化的中间体化 合物,再经过酸化得到草甘膦。甘氨酸法的优点是技术相对成熟,投资相对较低,缺点 是反应周期长,稳定性差。国内使用甘氨酸的企业主要有″兴发集团″、″福华通达″、″新 安化工″等。IDA 法的核心中间体是亚氨基二乙酸(IDA),随后经过多步反应合成双 甘膦,最后通过氧化可得到草甘膦。IDA 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国外拜尔孟 山都采用的是 IDA 法,国内的扬农化工也采用此工艺。


公司全产业链配套优势明显,毛利率水平创新高。自 2021 年开始,草甘膦开启景 气周期,价格一路上涨,草甘膦价差不断拉大。尽管草甘膦价格相比高位有所回调,但 原料端甘氨酸价格也有所下降,当前价差仍维持相对高位。公司采用的是甘氨酸法工艺, 公司磷矿资源优势突出,具备黄磷产能 16 万吨,同时自配有甘氨酸产能 10 万吨。根据 百川盈孚数据,单吨草甘膦需消耗 0.5 吨甘氨酸和 0.345 吨黄磷,我们选取 2020-2022 年三年的时间区间,期间黄磷和甘氨酸的市场均价分别为 25491 元/吨和 17093 元/吨, 行业平均生产成本分别为 20312 元/吨和 12790 元/吨,相比外采以上两种原料的生产企 业,公司每吨草甘膦具有 4073 元的平均成本优势。


5、矿肥一体化,成本优势突出


5.1、粮食价格高位,全球磷肥消费稳步增长


自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各国愈发重视粮食安全,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2 年 12 月,玉米、大豆以及棉花价格分别为 302.25 美元/公吨, 645.67美元/公吨以及2.22美元/千克,相较2020年1月分别上涨79.1%,71.9%以及31.3%; 国内方面,大豆、玉米、小麦、粳稻当前报价 5390 元/吨、2932 元/吨、3212 元/吨、2940 元/吨,较 2020 年初分别上涨 54.2%、53.0%、34.4%、15.1%,总体来看,当前农产品 的价格仍维持高位,农户的种植情绪提升,化肥需求坚挺。


回顾全球近几年三种主要高浓度磷肥的产量情况,磷酸一铵呈现小幅增长,磷酸二 铵产量维持在 1500-1600 万吨左右,重钙呈下降趋势,2020 年产量为 218.7 万吨,同比 下降 14.6%,总体来看未来磷肥总产量增长有限。反观需求端,近年来磷肥消费量稳步 提升,2019 年消费量为 4634 万吨,据国际肥料工业协会的统计与预测,2020-2022 年 全球磷肥消费量预计将会达到 4970 万吨,4800 万吨以及 4950 万吨,继续维持增长态势。


15.webp.jpg


国内磷肥产量收紧,农用施肥量有所回升。国内磷矿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云南、 贵州、四川等省份,国内磷肥企业主要分布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磷矿资源丰富 的地区。自磷化工供给侧改革以来,我国磷肥产量由 2015 年的 1857.20 万吨下降到 2020年的 1057.18 万吨,五年间减少了 43%;在化肥零增长的政策下,我国的磷肥施用量在 2015 年开始有所减少,2020 年由于疫情影响进一步下降,预计 2021 年磷肥施用量有所 回暖,全年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预计会回升至 680 万吨。


5.2、产量收缩需求刚性,磷铵价格企稳


磷铵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高浓度磷肥,在磷肥市场占比超过 80%。自磷化工供给侧 改革以来,磷铵产能和产量呈收缩趋势,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产量分别从 2017 年的 2315 万吨和 1578 万吨,下降到 2021 年的 1243 万吨和 1354 万吨,2022 年全年产量分 别为 1022 万吨和 1258 万吨,同比分别-17.4%和-7.07%。从需求端来看,2022 年前 11 个月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消费量分别 769.6 万吨和 838.08 万吨。磷酸一铵需求与 2021 年同期基本持平;磷酸二铵消费量有所增加,全年有望恢复到 2020 年水平。目前由于 磷矿石供给有限,并且未来短期未有磷肥新产能投产,磷肥供给仍会维持偏紧态势。


出口法检延续,磷铵出口受限。我国是世界主要磷肥出口国,2021 年磷酸一铵和 磷酸二铵出口量分别为 379 万吨和 625 万吨,占国内产量的 30%和 46%。2021 年 10 月, 中国对 29 类化肥产品实施出口商品检验,磷肥出口锐减,尽管 2022 年 11 月磷铵月出 口数据有所改善,但 2022 全年磷肥出口量预计同比减少一半左右。在今年春耕保供后, 若出口有所放开,国内磷肥企业营收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外供应链受阻,国内外价差仍处历年高位。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国外供应链 和海运贸易受到严重干扰,增加了运输时间和运费,叠加粮食价格高企,国外磷肥价格 开启上行周期,海外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最高上探至 1200 美元/吨和 897 美元/吨,国内 外价差一度拉开到 4091 元/吨和 1947 元/吨。去年三季度,海内外磷铵价格有所回调, 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海内外价差也有所收窄,不过溢价空间仍在。目前,地缘冲突叠加 海外疫情影响持续,海外磷肥供应、运输仍存隐忧,随着种植季的临近,化肥需求有望回升。


16.webp.jpg


磷铵库存低位,开工率有所回升。去年二季度随着春耕结束,国内磷酸一铵和磷酸 二铵的开工率有所回落,同时出口时间延长降低了生产的积极性,12 月份开工率分别为 45.69%和 51.11%。目前磷铵库存均处于相对低位,随着春耕到来,将有望迎来一个补 库存的阶段。磷铵价格企稳,价差有所回升。磷铵自 2020 年初的低点一路上涨,2021 年四季度 由于保供稳价的政策指引,以及″出口法检″的实施,磷肥出口受到影响,磷酸一铵价格有所回落,磷酸二铵相对坚挺。2022 年一季度春耕化肥旺季叠加地缘冲突,磷铵价格 再次上涨,价差不断拉大。去年 5 月随着春耕结束,化肥需求减弱,成本端硫磺、合成 氨价格大幅跳水,硫磺价格一度跌破 1000 元/吨,成本端支撑不足,磷铵价格和价差均 有所回调。进入四季度,在冬储备肥的驱动下,磷铵价格逐步企稳,并有小幅回升。


春耕迎来化肥旺季,公司矿肥一体化布局有望获益。当前磷铵价格虽较高位有所回 调,但价格已经企稳回升。目前国际磷肥价格仍处于高位,若后期磷肥出口政策调整, 出口盈利水平将有望改善;另一方面当前磷矿石价格依然坚挺,一季度将迎来种植旺季, 磷肥需求有望回暖。由此我们看好磷矿石自给率高,且磷肥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公司 是国内百万吨级别的磷肥生产企业,具有磷酸一铵产能 20 万吨/年、磷酸二铵产能 80 万吨/年,并且自有合成氨产能 40 万吨/年。湖北地区磷矿资源丰富,去年四季度公司的 磷矿生产能力也将增加到 585 万吨/年,磷肥的自给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磷矿石价 格居高不下,在公司矿肥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下,公司的成本优势明显。


6、有机硅板块扩产有序,高附加值产品多点开花


有机硅通常指含有 Si-C 键、且与硅原子直接相连的部分含有有机基团的化合物。 有机硅材料具有耐热耐寒、耐氧化、电气绝缘以及耐腐蚀等优势,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 空、建筑、电子电器、汽车交通、国防军工、新能源以及日化纺织等行业。纵观整个有 机硅产业链,有机硅单体主要是通过金属硅和氯甲烷进行合成,其主要包括一甲基氯硅 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以及三甲基一氯硅烷,其中二甲基二氯硅烷占比达到 90%以上。有 机硅单体通过水解,裂解等步骤合成有机硅中间体(DMC),得到一系列硅氧烷结构, 例如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等, 这些中间体通过聚合反应能够合成白炭黑、硅橡胶、硅油、硅树脂以及硅烷偶联剂等。


随着我国在航天航空、电子以及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有机硅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有机硅单体产量逐年增加,从2017年的193万吨/年增加到 2021 年的 306 万吨/年,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机硅单体产能主要集中在头部几家企业,CR5 达到 70%,行业集 中度相对较高。目前公司具有机硅单体产能 36万吨/年,行业占比 7%。预计今年将会 迎来有机硅单体的集中投产期,有机硅单体行业或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鉴于当前有机 硅单体价格以及库存情况,各生产企业或根据下游需求情况调整投产节奏,进而优化供给端的释放。

17.webp.jpg

有机硅中间体(DMC)主要是一类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化学式为[(CH3)2SiO]n, n=3,4,5,6。二甲基环体硅氧烷由二甲基二氯硅烷通过水解反应制备,其主链上由硅氧 (Si-O)键连接,而硅原子上直接连接有机基团,常见的有机硅中间体主要包括六甲基 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十二甲基环六 硅氧烷(D6)等,这些化合物通过开环聚合成不同聚合度的硅油、硅橡胶和硅树脂等。


供给端:我国有机硅中间体产能逐年增加,2022 有机硅中间体产能为 265 万吨,相 比 2021 年增加 77.5 万吨,2022 年前 11 个月有机硅中间体产量 156.75 万吨,同比增加 21.11%,供给端扩张明显。需求端:2022年前11个月有机硅中间体实际消费量达到120.91万吨,同比增加 12.66%。消费端增长幅度不及供给端的释放,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不景 气叠加下游企业开工受到一定影响,密封胶等主要硅橡胶产品需求不足,今年年初开始, 有机硅中间体的库存量显著上行,未来仍需关注房地产的复苏情况。


2021 年在能耗双控背景下,四川、云南等地受到限电影响,金属硅开工不足,有机 硅原料金属硅价格暴涨,最高上探至 63000 元/吨,同时由于有机硅下游需求量和出口量 都有同比上升,价格传导顺畅,进而推动有机硅价格大幅上涨,2021 年 9 月有机硅中间 体价格达到 60000 元/吨,2021 年全年的均价也有 31558 元/吨。步入 2022 年,受到房 地产不景气以及下游部分企业生产受限,有机硅需求不足,全年价格持续下跌,2022 年底价格为 16800 元/吨,同比下跌 34.9%。目前有机硅基本跌到成本线附近,在成本端 支撑下,价格下行空间有限。近期地产政策频发,若今年下游开工有所反弹,叠加新能 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需求端有望回暖。


合盛硅业是有机硅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自备有工业硅产能 79 万吨/年,有机硅毛 利率行业领先。相比之下,公司与其他较大规模的有机硅公司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相同 水平,2022 年上半年有机硅板块的毛利率为 23.33%。公司草甘膦副产物氯甲烷是有机硅的重要原料之一,而有机硅单体水解生产的盐酸 又可以参与草甘膦的生产。公司将草甘膦的副产物氯甲烷合理利用,不仅实现了循环经 济产业链,也成功开拓了有机硅板块,进而向附加值更高的有机硅深加工方向发展,生 产出高质量的有机硅产品。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北兴瑞目前拥有有机硅单体设计产能 36 万吨/年,并形成下游 15 万吨/年硅橡胶、3 万吨/年密封胶以及 2 万吨/年硅油产能;此 外公司的光伏胶、液体胶、有机硅微胶囊以及气凝胶等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有机硅产 品将于今年陆续投产。


18.webp.jpg

光伏胶:公司 2.5 万吨/年光伏胶将于今年 Q2 投产。光伏领域使用的有机硅密封胶 主要是防止空气里的水、氧气等进入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从而避免因硅电池片氧化而 导致电池片转换率降低。有机硅密封胶可用于光伏电池组件的粘接密封和灌封。粘接密 封主要是用在层压后的太阳能电池片与铝合金边框,接线盒与背板的粘接等,以单组分 的脱酮肟型和脱醇型室温硫化硅橡胶为主;灌封应用主要是用于接线盒内部元器件的灌 封,以双组分的脱醇型室温硫化硅橡胶为主。光伏器件使用场景大多是户外,光伏胶除 了有较好的机械以及抗冲击性能等,还要求有较好的气候耐受性,能耐严寒、酷暑、大 风暴雨等侵蚀。


近年来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2022 年前 11 月太阳能电池累计产量 25383.3 万 千瓦,同比增长 35.6%。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进而带动了光伏有机硅密封胶材料。 2021年全国光伏胶需求量为24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60万吨,CAGR有望达到25.7%, 新能源产业链的应用将成为未来有机硅下游需求主要增量。


有机硅微胶囊:公司一期建有 550 吨/年有机硅微胶囊产品。有机硅微胶囊具有核壳结构,外层是可成膜的固体物质,内部的核芯材料主要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例如 药物以及催化剂等。这类有机硅微胶囊具有独特的结构以及相对较小的粒径尺寸,可以 被设计成多种核壳结构,并在诸多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公司的有机硅微胶囊产品包 括相变微胶囊、催化剂温控缓释微胶囊、变色微胶囊以及芳香微胶囊,下游主要可用于 建筑、涂料、纺织以及日化用品等。


气凝胶:气凝胶是具有连续三维网络结构的纳米多孔材料,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Kistler S S 于 1931 年首次合成。最初气凝胶主要是指在湿凝胶中的固体骨架基本不收缩 的情况下,其中的液体被气体取代后得到的一种固体材料。根据其组成成分又可以分为 无机气凝胶、有机气凝胶和有机/无机杂化气凝胶。鉴于其独特的结构,气凝胶具有低密 度、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低热导率、低声传播速度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新能源、 环保、催化、医学、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自《气凝胶纳米材料》) 公司与中科院武汉分院合作开展气凝胶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在以水玻璃为原料的低 成本制备技术中取得进展,已完成 500L 放大试验,正在进行 5000L 中试装置设计,预 计今年三季度投产。


19.webp.jpg


7、湿电子化学品前景广阔,公司技术不断提升


7.1、电子行业蓬勃发展,国产占有率有望提升


随着集成电路和显示面板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带动了湿电子化学品需求。全球 湿电子化学品市场稳步提升,2021 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达到 54.28 亿美元,同比增 长 6.7%。随着国内湿法电子化学品生产技术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我国湿电子化学品 市场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湿电子化学品产量从 2015 年 19 万吨增加到 2021 年的 64.35 万吨。从全球范围来看,湿电子化学品的下游主要应用是集成电路、显示领域以及光伏等, 其中集成电路占比最高达到 46%。在高端的湿电子化学品领域,外资占据国内较大的 市场份额。目前我国湿电子化学品生产技术还是要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国外的湿电子 化学品生产厂商主要分布在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例如德国的巴斯夫公 司、美国的 Ashland 公司、日本的关东化学公司、韩国的东友(DONGWOOFINECHEM) 等公司。


国内湿电子化学品的技术和规模较国外大型企业仍有一定差距。部分相对高端 的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所使用的湿电子化学品标准较高,国内企业的市场占 比相对较低;而光伏材料制造工艺对湿电子化学品的技术、性能要求不高,国内生产厂 商的占比相对较高。我国光伏领域所用湿电子化学品占比达到 34%,是国内需求最多的 行业。随着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及市场 规模的提升,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有较大的提升。


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分为通用湿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湿电子化学品,通用湿电子化学品 主要有酸类、碱类、有机溶剂类以及其他类,其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以及光伏等制造 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是指一类复配类化学品,例如显影液、剥离液、 蚀刻液、稀释液、清洗液等,主要用于半导体、显示面板中的一些特殊工艺。按照 SEMI (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的标准,根据 IC 线宽、金属杂质、粒径、颗粒等,将 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分为 G1-G5 五个等级,等级越高,金属杂质的含量越低,颗粒度越小。


湿电子化学品在下游电子产品的成本中比重较低,下游电子相关行业也处于快速增 长期,其价格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小,行业整体的周期性并不是很强,近年来价格波动较 小,高等级电子化学品价格较低等级产品有明显的溢价。湿电子化学品的关键技术包括 分离纯化、检测分析以及混配技术,分离纯化中精馏等分离技术以及检测手段的选择共 同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技术壁垒较高,产品价格有望维持。


19.webp (1).jpg

7.2、半导体、面板、光伏快速发展,带动电子化学品需求


集成电路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性核心产业,在半导体行业中占有较大的规模,其 终端多是用于消费电子、家用电器、信息通讯、汽车电子等产品。根据全球半导体贸易 组织统计,2021 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达到 46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18%,预计 2022 年和 2023 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5340 亿美元和 5594 亿美元,有望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目前,半导体的产能正在向亚太地区持续转移,同时国内电子、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规 模持续增长,近年来国内的集成电路市场快速扩大,2021 年 10458 亿元,同比增长 18.2%。 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带动国内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


湿电子化学品可用于光伏材料制造工艺中的清洗和加工,相比之下太阳能所用的产 品要求相对较低,国内企业市占率相对较高。2021 年全球太阳能装机量 8430 亿瓦特, 同比增长 18.7%;国内太阳能装机量 3064 亿瓦特,同比增长 20.9%。未来全球可再生能 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会不断提升,各国在光伏产业的投资将会不断增加。


在平板显示领域,湿电子化学品主要应用于玻璃面板、ITO 导电玻璃制造工艺中的 清洗和蚀刻环节。近些年,我国显示面板行业快速发展,显示面板主要可以分为液晶电 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显示器面板,整体来看显示面板的出货量稳步上升。从 出货面积来看,2021 年全年出货面积达到 2.33 亿平方米,液晶电视出货面积占比最高, 是显示面板中最主要的领域。目前液晶显示器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尺寸面板不断推广, 对于湿电子化学品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整体来看,半导体、面板、光伏等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半导体等行业产能也 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相关产业链的本土配套不断加速。随着国内电子化学品的产品质 量不断提高,未来有望持续切入主流制造厂商的供应链,高端产品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7.3、公司技术不断突破,产品受主流厂商认可


公司控股子公司兴福电子成立于 2008 年,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级磷酸、硫酸、 混配产品等。公司的 IC 级产品用于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清洗等工序,主要产品 包括 3 万吨/年电子级磷酸、6 万吨/年电子级硫酸、3 万吨/年电子级蚀刻液等 20 多种产 品,公司产品质量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的 IC 级磷酸金属离子已控制在 10ppb 级别以内,IC 级硫酸金属离子已控制在 5ppt 级别(G5 等级)以内;目前公司的参股企 业兴力电子 1.5 万吨/年 IC 级氢氟酸装置已建成投产,产品品质也已达到 G5 等级。公司 的 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级产品涵盖显示器生产工艺对应的 显影、蚀刻、去胶、清洗、重工工序等所需的 20 多个品类,公司产品规模,品类以及 技术达到国内较高水平。


20.webp.jpg

目前公司产品已批量供应台联电、中芯国际、华虹宏力、SK 海力士、格罗方德、 长江存储、台积电、长鑫存储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客户。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技术 壁垒较高,并且产品标准随电子行业不断更新,因此下游电子行业企业对湿电子化学品 供应商的质量和供货能力有较高要求,一般产品得到下游客户的认证需要较长的时间周 期,因此与下游厂商一旦形成合作,就存在一定的客户壁垒。2022 年 8 月,公司拟将其 控股子公司兴福电子分拆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兴福电子自身持续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将进一步增强。


公司磷矿资源丰富,在电子磷酸等产品的生产中具备原料自给能力,因此湿电子化 学品具备成本优势,2021 公司湿电子化学品毛利率为 46.69%。2021 年公司的电子化学 品板块实现营收 3.66 亿元,占公司全年营收 1%,尽管目前该板块的营收占比较低,但 未来随着公司 3 万吨/年电子级磷酸技术改造、2 万吨/年电子级双氧水、2 万吨/年电子 级蚀刻液、3000 吨/年电子级清洗剂等项目逐步落地,以及兴福电子的高端电子化学品的技术不断突破,湿电子化学品板块营收将会大幅提高,加之产品自身较高的毛利率, 该板块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8、硫化工板块行业领先,二甲基亚砜应用广泛


二甲基亚砜是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能够溶解极性有机气体、液体以及聚合 物等,由于它对化学反应具有特殊溶媒效应和对许多物质的溶解特性,一向被称为″万 能溶剂″。鉴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二甲基亚砜在芳烃抽提、合成纤维抽丝、医 药、防冻液、农业、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


DMSO 主要生产方式是通过二甲基硫醚与氧气及二氧化氮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甲 基亚砜粗品,然后经净化得到产品。根据二甲基硫醚合成所采用的原料不同,可以将生 产工艺分成″硫酸二甲酯法″、″造纸黑液法″、″硫化氢-甲醇法″以及″二硫化碳-甲醇 法″。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是″二硫化碳-甲醇法″,二硫化碳和甲醇在特定工艺条件下, 经-Al2O3 催化反应生成二甲基硫醚(DMS)以及硫化物等副产物,经过脱硫、碱洗、精馏 等步骤可得到精二甲基硫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短、甲醇转化率高。


公司是国内二甲基亚砜龙头企业,随着去年三季度新疆兴发的 2 万吨/年 DMSO 顺 利投产,目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疆兴发拥有 DMSO 产能共 4 万吨/年,合营公司重庆 兴发具有产能 2 万吨/年,公司的权益产能增加到 5 万吨/年。受益于下游医药、碳纤维 等行业的发展,DMSO 的价格维持在 40000 元/吨以上,产品盈利能力突出。


21.webp.jpg

碳纤维材料具有强度高、模量高、质轻、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以及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因此碳纤维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国防军工领域,在民用方面 可用于体育休闲、医疗器械、交通运输等行业。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纺丝溶剂包括二甲 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硫氰酸钠、氯化锌、硝酸等。相比之下,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 得到的原丝质量较好,碳化后碳纤维的性能最稳定,应用较多,产量最大。。近年来,我国碳纤维行业快速发展,2022 年前 11 月碳纤维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 4.29 万吨和 6.25 万吨,同时我国的碳纤维也在一 定程度进口依赖,2022 年前 11 月进口量为 2.73 万吨,进口依赖度为 42%。未来随着我 国风力发电、航空航天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碳纤维企业技术的提升,我国碳纤维市 场有望维持快速增长,进而带动 DMSO 需求。


9、布局电池新材料,磷酸铁项目前景广阔


9.1、新能源汽车产量创新高,磷酸铁锂装机量比例提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带动电池材料需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快速 发展阶段。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显著上行,2021年更是迎来井喷式增长, 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21.9万辆,同比增长97.5%,仍维持较高增速。随着新能源车 企和电池制造企业在电池和充电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未来的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有望进 一步提高。 磷酸铁锂装机量不断增加,磷酸铁需求提升。磷酸铁锂具有安全、低成本和寿命长 的优势,2021年装机量首次超过三元材料,2022年磷酸铁锂的装机量达到183753.3兆 瓦时,同比增长130.16%。磷酸铁作为磷酸铁锂上游的重要合成原料,也将迎来快速发 展契机。


9.2、磷酸铁或迎集中投产期,公司资源优势突出产品更具竞争力


磷源成本占比过半,磷酸铁供需紧张。分析磷酸铁的产业链,其原料主要包括磷源、 铁源、氧化剂以及 pH 调节剂等,其中磷源成本占比最高达到 53%,铁源占比仅为 6%, 因此对于磷矿资源的掌握将有效控制成本。目前磷酸铁的主要生产企业有天赐材料、湖 南雅城新材料以及贵州安达等相对下游的电池材料生产厂商,行业集中度较低。磷酸铁,磷酸铁锂产能持续扩张,磷酸铁行业竞争激烈。随着磷酸铁产能的释放和 下游磷酸铁锂的需求增长,2021 年磷酸铁产量达到 34.8 万吨,同比增长 162%。2022 年磷酸铁锂产量为 100.38 万吨,磷酸铁产量 67.87 万吨,目前仍存在供给紧张的局面, 当前磷酸铁价格为 22000 元/吨,短期磷酸铁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目前磷化工企业纷纷上马磷酸铁项目,预计 2023 全年新增 182 万吨产能,产能的 大规模投放或将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而磷酸铁锂产能也将增加 165 万吨左右,未来仍 需关注磷酸铁项目的进展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情况。公司与华友合作的一期 10 万吨/年 磷酸铁、8 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预计今年二季度建成。面对竞争激烈的磷酸铁行业,公 司磷矿资源丰富、上下游一体化配套完整,具备成本优势。合作方华友钴业是一家从事 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此次联手也将使得公司与下游 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合作紧密,有利于公司磷酸铁产品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