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水稻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然而,水稻种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温室气体排放等。如何在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与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在进博会上签署了水稻再生农业项目的合作协议,旨在联合实践″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减碳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道,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发展绿色农业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共同作出贡献。这一合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为中国的水稻再生农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
节水增产的水稻种植模式
水稻再生农业是指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这种模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
拜耳与雀巢合作开展的水稻再生农业项目,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雀巢中国位于黑龙江省的水稻基地进行试验示范,共涵盖水稻种植面积5000亩。该项目在传统的水稻再生农业模式上,引入了拜耳的″土壤活力+根系动力″方案、耐特菲姆公司的滴灌技术和精准农业管理技术等创新元素,旨在打造一个兼顾商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应的水稻再生农业解决方案。
拜耳的″土壤活力+根系动力″方案是指通过保持土壤表面作物覆盖、施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制剂等措施,重建土壤肥力和微生态平衡,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能力;同时通过选用高抗逆性、高根系活力、高光能利用率和高产量潜力的水稻品种,增强作物对逆境的抵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耐特菲姆公司是滴灌技术的发明者,也是全球精准农业领域的行业领导者之一。滴灌技术是指通过在地表或在地下埋设滴灌管,将水以滴水的方式均匀而缓慢地滴入土壤,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灌溉技术。滴灌技术可以节省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水分蒸发和深层渗漏,同时也可以减少土壤盐渍化和病虫害的发生。
精准农业管理技术是指通过采集、分析和处理农田的空间变异信息,实现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技术。精准农业管理技术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实现水肥药的精确投入,避免过量或不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拜耳与雀巢合作开展的水稻再生农业项目,综合运用了上述创新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据介绍,该项目在2023年头季水稻收获后,再生水稻平均增产达到了1.5吨/亩,节水率达到了40%以上,碳排放量降低了30%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水稻再生农业的节水增产、减碳降排、提高品质的优势。
升级后的再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必经之路
水稻再生农业不仅是一种创新的种植模式,也是一种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它可以从多个方面推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水稻再生农业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但也面临着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粮食需求增加等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稻再生农业可以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实现一季两收,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据统计,中国目前有适宜开展水稻再生农业的种植面积约为1.2亿亩,如果全部推广该模式,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约1.8亿吨。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水稻再生农业有利于实现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中国已经承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艰巨而又必要的任务,需要各个行业和领域共同努力。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
水稻再生农业可以通过减少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土壤固碳能力,从而降低农业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据统计,农业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其中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温室效应分别是二氧化碳的28倍和265倍。在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以″非二氧化碳″为主,占比超过70%,其中种植业占58.4%,养殖业占41.6%。水稻再生农业可以通过改变水稻田的水分管理,减少稻田产生的甲烷,同时通过增加再生作物的种植,减少土壤裸露时间,降低一氧化二氮的排放。
最后,水稻再生农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福祉。水稻再生农业可以在不增加耕地面积和灌溉水量的情况下,实现一季两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水稻再生农业可以降低对化肥和杀虫剂的依赖,减少农民的投入成本和健康风险。此外,水稻再生农业还可以提高粮食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市场竞争力。
小结
水稻再生农业是一种具有多重效益的创新种植模式,可以促进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粮食安全、碳中和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为了推广这种模式,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市场保障和社会宣传等措施,让更多的从业者参与到水稻再生农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