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苯肼酯是1990年由美国科聚亚公司研发,于2008 年在我国登记的一种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无内吸性,主要用于防治果树、棉花、草莓、蔬菜、茶叶等作物叶螨和全爪螨,与目前其他杀螨剂没有交互抗性。


联苯肼酯的作用机理最初被认为是一类神经毒剂,对螨类的中枢神经传导系统的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有独特作用,后来有研究表明联苯肼酯作用于螨类线粒体,抑制细胞色素 bQO 位点复合物Ⅲ的合成,还有学者认为联苯肼酯还可以对 GABA 门控的氯离子通道具有增效作用。虽然作用方式还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其只对螨类有效。


联苯肼酯的作用方式独特,目前尚未完全确认,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联苯肼酯无内吸性,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均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击倒活性。在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


我国目前有联苯肼酯原药登记证9个。


640.png


国内的单剂型 43%的悬浮剂为绝对的主流,其复配主流是与乙螨唑、螺螨酯、螺虫乙酯等兼顾速效性的杀螨剂复配。如:螺螨酯10%+联苯肼酯30% 悬浮剂,乙螨唑15%+联苯肼酯30% 悬浮剂。近年来也有不少联苯肼酯微囊悬浮剂的相关研究,也是其未来剂型开发的趋势之一。


联苯肼酯专利期已经过去了8年, 作为一种独特机理的杀螨剂,市场推广情况并不理想,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原药合成成本高,相较于螺螨酯和炔螨特,可谓是天价。而其主流制剂的原药占比却高达 43%(联苯肼酯43%悬浮剂),为当之无愧的土豪剂型。


二是其速效性差,红蜘蛛为R-对策型害虫,爆发迅速,需要和速效性强的杀螨剂复配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是需要注意的是其对鱼类高毒,高风险性。使用时应远离鱼塘,禁止在水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