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棉铃象甲Anthonomus grandis grandis(鞘翅目:象甲科)是美洲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杀虫剂被大量用于其防控,这增加了抗性种群的选择压力。


近日,巴西State University of Southwestern Bahia的Castellani Maria A.等在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Risk of control failure to insecticides malathion, profenophos + cypermethrin mixture, and fipronil in boll weevil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populations from Bahia, Brazil″(马拉硫磷、丙溴磷+氯氰菊酯和氟虫腈杀虫剂对巴西巴伊亚州棉铃象甲种群防控失效的风险)的研究论文,旨在检测棉铃象甲对马拉硫磷、丙溴磷+氯氰菊酯和氟虫腈杀虫剂的抗药性,并评估这些杀虫剂防控失效的可能性。


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研究从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州的商业化生产棉田中采集了12个棉铃象甲种群。将这些种群分别曝露于马拉硫磷、丙溴磷+氯氰菊酯混剂和氟虫腈中,所用剂量为田间应用的最大剂量。各种群以每重复10只成虫进行3次重复处理,处理24 h后记录死亡率,48 h后测定并评估防控失效的可能性。


其中,马拉硫磷和丙溴磷+氯氰菊酯混剂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最高。检测到至少对1种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有11个种群;对马拉硫磷和丙溴磷+氯氰菊酯均有抗性的有3个种群;对所有测试杀虫剂都有抗药性的有7个种群。试验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均较低(<10倍)。在12个被试种群中,马拉硫磷和丙溴磷+氯氰菊酯对58%的种群存在显著的防控失效风险,而氟虫腈可有效防控83%的棉铃象甲种群。


结果表明,该地区使用的3种主要杀虫剂在棉铃象甲种群防控中存在重大的失效风险。因此,该地区的棉铃象甲防控中,特别是使用马拉硫磷和丙溴磷+氯氰菊酯杀虫剂的棉田,有必要制定适当的杀虫剂抗性管理方案。


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1).png

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2).png

图1  暴露于马拉硫磷、丙溴磷+氯氰菊酯和氟虫腈的棉铃象甲种群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