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似乎都是不凡的,2023 年犹然。


行情如冰,价格断崖,库存积压,市场内卷,终端无力,业绩惨淡?


发展进入相对缓慢的瓶颈期?


今年的行业确实相对艰难,被太多的动荡和不确定性所裹挟,但又蕴藏和涌动着很多值得关注又必须抓住的市场风口和财富商机。


在粮食安全、绿色农业、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土壤生态健康的大背景下,生物制剂、药肥、纳米农药、氯虫苯甲酰胺、丙硫菌唑都在今年迎来了爆发期,焕发出了新的市场生命力,且势头正旺。


在存量竞争时代,这些热门品类和产品是牵动和引领当前乃至未来行业、企业持续保持活力,建立竞争优势,获取新增量的关键所在。每个热点都是一个全新的风口,开启的都是一个新财富赛道。


察势者明 , 趋势者智, 驭势者独步天下。本期我们将对这些不容错过的品类和产品热点进行集中梳理,希望大家都能冲破内卷,驭势而行,韧性增长。


″ 生物制剂:正流行″


在植保领域,生物制剂已经成为最受瞩目的行业热点。生物技术革命浪潮正席卷全球,已然成为未来农业科技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之一,这是一个机遇无限的全新赛道。


01、市场规模预计 2026 年达到173.8 亿美元


目前在农业应用上,生物制剂的主要类型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刺激素三类,全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 IHS Markit 的测算,2017 年全球生物农药的销售额已超过 33 亿美元, 2020—2025年,全球生物农药行业市场规模将以约 10%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实现 95 亿美元销售额。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有 260 家,占整个农药生产企业的 15%,年产量 14 万吨左右,年产值约 30 亿元,占整个农药总产值的 10% 左右。不过从全球市场来讲,生物农药市场份额只占作物保护市场的 5%,上升空间大。


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1).png


根据《全球生物肥料市场趋势及预测报告》,2023 年全球生物肥料市场规模将达到 16.5 亿美元。目前,生物有机肥重点应用在蔬菜、水果、茶叶等高附加值作物。内蒙古紫牛、北京金必来、武汉科诺、南京轩凯、河北根力多、慕恩生物等是这个赛道里的代表性企业。


Vantage Marker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场规模为 30 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 58亿美元。当前全球生物刺激素市场的年增速是 11%—12%,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3%,未来将会以 11.71%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扩大。


根 据《2022 年全 球 农 用 生物 制剂市场分析报告》,全球农用生物制剂的市场规模从 2021 年的 89.7 亿美元以15.88% 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至 2022年达到 103.9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将达到173.8亿美元。未来十年将是生物制剂进一步发展、完成行业头部玩家筛选及形成的重要过程,复合年增长率将常年保持 10% 以上。到 2040 年,生物制剂将占据全球植保市场 40% 的份额,市场空间巨大。


02、生物赛道正在大爆发


生物赛道在持续升温,爆发。


近几年在作物保护与营养市场中,企业为生物制剂布局的业务越来越多。在全球多地,生物解决方案的市场增速已经超过了化学产品。特别是以先正达、科迪华、富美实、安道麦、世科姆等为代表的国际农化巨头都在陆续通过并购、重组以及新产品登记上市等方式,在进行战略转型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物制剂供应能力,提高市场占比,以期在快速增长的生物市场中占得先机。


得益于全球市场对生物制剂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农化巨头生物制剂业务的销售额也在强势增长。


2020 年完成对瓦拉格罗的收购后,先正达生物制剂的销售额为 1.22 亿美元,2021年升至3.12 亿美元,2022 年进一步增至3.36亿美元,实现了翻倍式增长。2020 年,拥有生物制剂″植物健康″业务的富美实业务收入为 1.8 亿美元,到 2022 年达到近 2.34 亿美元,两年间增长 30%。富美实在 2022 年收购信息素企业 BioPhero,预计到 2030 年以前,信息素业务将会给其带来约 10 亿美元的营收。UPL 在 2022 年报中显示其生物解决方案的营收占到总收入的 7%,2023 财年中,其生物制剂营收为 4.09 亿美元,并计划在 2027 年前,使差异化和可持续解决方案的营收占到公司的 50%。


这些增长数据,都能直观反映出生物制剂在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火热程度。在今年的植保会期间,先正达、科迪华、富美实也都重点展示了自己的生物制剂品牌和产品。11 月 18 日,先正达在长沙正式发布了自己全新的″先正达生物制剂″品牌,将2020 年收购的生物刺激素和特种肥料领先企业瓦拉格罗,及其他内部生物制剂业务,均纳入到该品牌下。这是自 UPL 成立天然植物保护业务部门 NPP,富美实创立″Biologicals by FMC″后,又一家农化巨头官宣为生物制剂成立品牌。


科迪华则重拳布局生物刺激素领域,除了杰伴 ®,科迪华另外两款生物刺激素产品Sosdia ™和 Utrisha ™ N 也在长沙植保会首次亮相。富美实的展位上,生物刺激素蓬硕®、奥库多 ® 也重磅亮相。慕恩生物也在 11月 17 日重磅发布了瑞克微 ®(微生物菌剂)、慕施健™(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慕果乐™(微生物菌剂)三大微生物肥料新品。


未来已来,行之将至。全球性生物制剂研发热情高涨,在国内外企业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推广能力的加持下,生物农化品行业无疑将迎来市场增长的黄金时期。


″药肥:进入发展快车″


要说这几年最受行业关注和竞逐的农药热门品类,一定非药肥莫属。


随着药肥知识理论体系的革新、缓控释技术的成熟、生产工艺的迭代以及市场定位的逐步清晰,药肥在水稻、甘蔗、花生、小麦、玉米、马铃薯、大姜、西瓜等多种作物种植上正在成为刚需。特别是随着药肥行业标准《颗粒状药肥技术规范NY/T 3589-2020》、团体标准《药肥产品标签标识规范》的相继发布和实施,药肥更是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01、进入景气发展周期,市场规模已突破 100 亿元


药肥是蓝海市场,属于增量市场,被称为农资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并有望成为农资行业下一个破局增长的黄金赛道。目前药肥逐步成为企业、经销商乃至农户追逐的热点,也成为诸多农资企业可持续增长的″第二曲线″。无论是头部的农药企业,还是传统的肥料企业,都在持续加大药肥产品的战略布局,加速推动这个细分赛道走向繁荣,进入景气发展周期,迈上发展快车道。属于药肥的时代已经来临。


行业高景气度之下,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测算,目前可应用药肥的潜在作物面积为 8.8 亿亩,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 700 亿元。但是根据肥料和农药的市场容量进行折算,药肥的市场容量将达到 1700 亿元,远远超过农药。据业内人士反馈,截至 2022 年年底药肥市场规模已突破 100 亿元,未来的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段又生介绍,当前国内持有药肥登记证的厂家共有 86 家,主流企业主要有 11 家,以广西田园、广东中迅、广西乐土、河南远见、河南地卫士、波尔森、四川年年丰、成都科利隆、河南金田地、云南云大科技、孟州沙隆达、陕西标正等企业为主。

段又生透露,截至 2023 年,已登记的杀虫药肥产品有 138 个,单一农药有效成分登记的产品占杀虫药肥总量的72.46%。热门登记成分由早期的有机磷类变为新烟碱类和双酰胺类,以颗粒剂为例,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杀虫单、吡虫啉、二嗪磷、阿维菌素、噻唑膦等是当下药肥登记的热门成分。除草药肥主要以二元或二元以上有效成分混配为主,目前有 35 个产品获得登记,占除草药肥产品总量的 91.43%。已登记的杀菌药肥产品有 44 个。


业内人士表示,杀菌药肥混剂的农药登记证是药肥企业未来5年内主要竞争的证件资源所在。长沙植保会上,以泉辉生物、河南地卫士为代表的药肥企业都带来了自己的特种杀菌药肥产品。


目前已登记的药肥制品中,农药成分还是以杀虫剂和除草剂为主,还有一部分杀菌剂 ;从剂型看,以颗粒剂居多,液态剂型很少;从施用方式看,多数是直接施撒,专业的服务公司很少;从含量看,农药有效成分含量一般不大于 1%,肥料基底几乎包含所有固态肥料类型,如复混肥、掺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肥等。


从作物来看,目前药肥登记作物共计 16 个,累计登记药肥混剂数量前4位的作物分别是水稻、甘蔗、花生、小麦,占已登记药肥总量超过 70%,登记作物相对集中化。


02、特种药肥加速崛起,增量市场在大田


药肥很热,作为药肥产业的一个细分品类,特种药肥更滚烫,也在加速兴起,成为农药行业新宠。


特种药肥,是指在取得农业农村部颗粒剂(或水剂)农药登记证以后,以生物刺激剂(矿源腐植酸、矿源黄腐酸、动植物多肽、氨基酸、海藻酸、壳聚糖、生防菌等)、中微量元素、土壤调理成分等作为主要载体,通过精准施药(撒施:穴施、沟施;种肥同播;滴灌、冲施等)方式使用,重在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改良土壤的农药兼肥料产品,更多聚焦的是地下病虫害防控市场。


跟特肥不同,特种药肥践行的是预防为主的植保理念,药肥互助,主要强化功能,精准定位,实现对土壤线虫、土传病虫害等靶标的防控,这类产品未来抢占的一定是部分特肥产品的市场份额。


特种药肥的未来增量空间主要是在以河南为代表的大田市场,小麦是企业布局争夺的核心作物,相关企业都针对小麦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的防治推出了系列产品和方案,用于种药肥混播。


种药肥混播是小麦全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而特种药肥种药同播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为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特种药肥能够以肥带药、药促肥效、调土壮苗、长效持效、使用方便、省时省工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认可。尤其是一些种田大户种植小麦不再使用传统的拌种剂,而是用种药同播的颗粒剂取代。


虽然目前特种药肥在小麦应用上已初具规模,但相比在甘蔗、花生、大姜等作物市场的火爆还有一定的差距,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还少有强势品牌,农户仍停留在认知和体验阶段,距市场饱和还很漫长,这对布局企业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综上,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对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到负增长政策的推进、对套餐的全面管控,以及农药、化肥同质化竞争严重内卷,属于药肥尤其是特种药肥的时代将无限可期。


″纳米农药:充满想象的新蓝海″


近年来,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加速推动全球传统农业尤其是农药领域不断突破研发的边界,国内外科研院所和学者利用纳米技术和材料在改善农药性能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纳米农药已经成为农药剂型研发的前沿领域。


01、国内纳米农药市场容量超百亿元


相比传统农药剂型,采用纳米工艺生产的高效、安全、低残留的纳米农药,具有传统农药剂型所不具备的小尺度效应及控制释放性能,符合我国农药减量增效及零增长的战略需求,也满足植保无人机低容量喷雾对农药剂型的特殊要求,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植保作业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因此,纳米农药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内公认的绿色农药创新发展的趋势,被称为″植保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一个商机勃发的新生赛道,是引得资本和企业争相布局竞逐、拥有巨大挖潜空间、充满想象不容小觑的新蓝海。


南京善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梁冰表示,纳米农药技术是下一代农药制剂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学界、业界的共识,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农药加工,制备具有更多不同特性的纳米农药产品是未来农药加工的方向,而且在农业农村部等各方的支持下,未来必有一席之地。


明德立达市场部经理、允纳研究院院长高威透露,随着纳米材料和技术工艺的迭代升级,我国纳米农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正迎来实用化的发展新阶段。纳米技术拥有助推农药领域出现下一个蓝海的实力,保守估计国内纳米农药制剂市场容量在 150 亿元左右。


美国联合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纳米材料市场价值达到 163亿美元,其中纳米农药为 5 亿美元;预计到2031 年全球纳米材料市场将达到 628 亿美元,纳米农药为 16 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6%和12.5%,发展空间巨大。


在企业层面,南京善思生态、诺普信、明德立达、龙灯中国、江西纳农新田、浙江新农化工、邦农达、山东麒麟农化、中科邦安、广东真格、山东仕邦、惠州银农等都是纳米农药这个赛道上的佼佼者。


02、打造品牌要深挖产品价值,做好服务


现在量产推向市场和田间的纳米级农药产品不算少,但是针对某一细分品类的″人气″产品和品牌都没有出现,所以这个赛道还算不上拥挤,还不存在所谓的″霸主″。


梁冰表示,纳米农药品牌的打造要坚持长期主义,不存在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循。善思一方面不断进化公司构建的基于纳米农药预混技术的″定制化植保托管服务″模式,不断积累和扩大善思纳米农药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将涉足渠道的单品销售,尝试打造″人气″产品,带动整个行业对纳米农药的认识。


高威认为,打造品牌的前提还是要继续深挖纳米农药价值,深入研究纳米农药的应用价值,减少用药量,提高吸收率,提高药效。同时要持续升级产品,加快产品迭代,加大产品的试验示范广度,做好技术服务,让更多的农户看到实效,进而得到农户对产品的认可,对品牌的认可。


在山东麒麟农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肖看来,打造纳米农药品牌和大品要徐徐图之。第一要找出纳米农药和普通农药的诸多差异化特征,优选出最佳的一条进行推广;第二是要做好纳米农药产品的代表性试验、示范,用第三方认证等信任状做背书 ;第三是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有效传播,形成传播矩阵;第四要做好源点客户布局,利用有效促销快速铺货、分销;第五是要展开地头战,还原农户价值需求,抢占农户心智。


″氯虫苯甲酰胺:开启爆发式增长″


要说近几年最受行业瞩目的杀虫剂农药产品,一定是氯虫苯甲酰胺。


从 2022 年 8月13 日在中国的专利到期后至今,氯虫苯甲酰胺国产化一年多的时间里,在登记、原药产能端迎来了空前爆发式增长,企业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布局热情全面爆发。


01、制剂登记进入井喷期,复配登记成市场主流


氯虫苯甲酰胺的高热和爆发,首先体现在登记数量上。


截至 2023 年 12 月 5 日,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国内获得氯虫苯甲酰胺登记的产品达到 211 个,包括 71 个单剂,140 个混剂。从剂型看,在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种子处理悬浮剂、颗粒剂之上又增加了超低容量液剂、微乳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剂型更为丰富。在长沙植保会富美实的展位上,即将上市的70%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也重磅亮相。


因为氯虫苯甲酰胺与市场主流杀虫剂产品无交互抗性,与多种大宗杀虫剂具有良好的相混性,而且为应对当下日益突出的抗性问题,复配登记将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这从 140 个混剂产品登记数量也可以得到验证。


目前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的杀虫剂有效成分主要有杀虫单、虱螨脲、茚虫威、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氧虫酰肼、吡蚜酮、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吡虫啉、甲维盐、虫螨腈、甲氧虫酰肼、三氟苯嘧啶、多杀霉素、灭幼脲等。


02、原药产能扩张过快,产能过剩风险加大


氯虫苯甲酰胺的高热和爆发还体现在原药端。


截至 2023 年 12 月 5 日,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国内已批准登记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公司共有 14 家,分别是辽宁沈阳丰收农药、河北德瑞化工、山东潍坊润丰化工、青岛恒宁生物、重庆华歌、山东奥坤、内蒙古灵圣作物、山东友道化学、利尔化学、淮安国瑞化工、顺毅宜昌化工、响水中山生物等 12 家国内企业,以及富美实(上海)和富美实 2 家外资公司。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在这个赛道上竞逐的企业依旧以资源和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主,中小型农药企业在氯虫苯甲酰胺高额的授权成本下还难以入局。


截至目前,国内氯虫苯甲酰胺投产企业包括内蒙古灵圣、富美实(上海)、山东友道、顺毅宜昌、重庆华歌、山东奥坤等。据中农立华报道,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氯虫苯甲酰胺已申报环评产能 86000 吨 / 年以上。而据不完全统计,根据企业布局情况,未来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产能将超过 14 万吨 / 年。因为公布的新建、拟建项目较多,而且供应增速明显高于需求增速,国内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产能过剩的风险在持续加大。


随着原药有效产能的不断扩张,今年以来,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价格也持续下降。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显示,截至 12 月 3 日,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价格报到 35 万元 / 吨,售价接近成本,不排除后期成本和价格倒挂可能。


据业内人士预测,氯虫苯甲酰胺未来竞争优势将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定位并选择产品布局、如何配套产业链、如何创新求变差异化发展是核心。


综上,国产氯虫苯甲酰胺的机遇期已经来临,市场容量是可观的,这个市场注定充满想象,同时这个市场已经变得人声鼎沸,硝烟弥漫,大战开启。那么,群雄竞逐,谁将主宰沉浮?


很显然,谁能够更有效组合资源,谁能够通过资源获得自己独特优势并率先占领用户心智,建立品牌,谁就有驰骋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厂商保持专注,放长眼量,将″锚″抛在氯虫苯甲酰胺市场更远的地方,在练好产品研发和技术更迭的内功之外,重点做好品牌塑造的潜心深耕,才能行稳致远。


″丙硫菌唑:风口期来了″


作为化合物专利到期农药品种,丙硫菌唑因其在全球杀菌剂领域的极高的商业价值,行业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市场热度也持续飙升。


作为跨国巨头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丙硫菌唑是一款真正意义上集内吸、保护、铲除、治疗四位一体的高效广谱杀菌剂。自 2004 年上市以来,丙硫菌唑在全球 60 多个国家的麦类、大豆、油菜、水稻、花生、甜菜等作物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受农户好评。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小麦赤霉病高发态势的加重、土地流转及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施药方式的加速变革、无人机喷雾和大型机械化喷雾的普及以及统防统治面积的逐渐扩大、施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丙硫菌唑对人体危害风险的基本可控,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属于它的风口期来临。


01、全球市场突破10亿美元


丙硫菌唑于 2004 年上市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当前已经成为杀菌剂市场第二大、谷物用杀菌剂市场第一大品种。


据公开报道数据,从 2013 年以来,丙硫菌唑稳居全球最畅销杀菌剂前 10 名的行列,而且市场地位在不断提升,从 2013 年的第 5位上升到 2020 年的第 2 位,市场规模从8.63亿美元增至13.82亿美元,占杀菌剂市场的比例为 7.74%,强劲势头直逼杀菌剂嘧菌酯的龙头地位。同时丙硫菌唑使用总量也逐步释放,全球使用量达到 7400吨左右。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丙硫菌唑已经成为拜耳的首席杀菌剂产品。


02、登记产品达到 36 个,未达到井喷


随着丙硫菌唑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于 2015 年 11 月 8 日到期,硫化工艺专利 2018 年到期,中国企业纷纷启动和加大了对丙硫菌唑的登记、生产和推广。


2019 年1月30日,安徽久易和山东海利尔两家上市公司取得了原药登记,5 个丙硫菌唑产品在国内也获得首次登记。自此,丙硫菌唑正式拉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大幕。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2023 年 12 月 5 日,丙硫菌唑在国内登记产品已经达到 36 个,其中单剂 30 个,混剂 6 个。制剂剂型主要有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和专供出口的乳油制剂。目前这些产品主要登记在小麦、花生两种作物上,用于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以及花生白绢病的防治。


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2).png


由于工艺和成本的限制,目前丙硫菌唑在国内的登记并未出现井喷现象,如果产品登记完全放开,丙硫菌唑市场势必将在我国迎来较大增长,企业登记的机会空间还非常大。


03、原药处于扩能高峰期


这两年国内丙硫菌唑原药布局和产业化发展也非常迅速。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 2023 年12月 5 日,国内丙硫菌唑原药登记企业 23 家,原药生产厂家不断增加,已投产企业包括海利尔、安徽久易、河北兴柏、吉林乐斯、上虞新银邦、山东奥坤等,在产企业产能合计 5000 吨/年 ( 未全部达产 )。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丙硫菌唑原药产能或将超过 5万吨/年。


根据中农纵横报道,目前全球丙硫菌唑原药产能约 9500 吨,2021年全球实际产量约为 8400 吨。今年久易股份、海利尔集团及其子公司、南通泰禾等均披露了扩建丙硫菌唑产能的公告。预计未来 3 年,拜耳公司、久易和海利尔等仍将为全球丙硫菌唑供应端的主要参与者,预计 2024—2025 年全球丙硫菌唑原药产能将达到 26500 吨。


据了解,目前仍有 10 多家企业正在布局丙硫菌唑市场,可以说,丙硫菌唑目前仍处于扩能高峰期。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企业无序的进入自然也会造成丙硫菌唑产能集中、规模化的释放,届时也会形成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也必将会造成价格的异常波动,预计未来 3-5 年内丙硫菌唑原药的供应竞争将会不断激烈化乃至白热化。


中农立华原药指数显示,截至 2023年12月5日,因供给端产能的逐步释放,供需博弈,丙硫菌唑原药价格从5月底的28万元/吨降至18万元/ 吨。


04、复配登记将成市场主流


因为丙硫菌唑本身具有中等抗性风险,根据相关研究,长期单一、过量、过频地施用丙硫菌唑可能使各种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而将不同化学药剂进行复配使用则是可以延缓病原菌对单剂产生抗药性的方法之一。所以,复配登记也将成丙硫菌唑的市场主流。复配制剂可以有效延缓丙硫菌唑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将丙硫菌唑与其他产品进行复配可以有效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进而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在现有 6 个混剂中,有效成分主要是多菌灵和戊唑醇、肟菌酯、氯氟联苯吡菌胺,登记空间还非常多。近一年多来,海利尔、安徽久易、溧阳中南化工、润丰化工都相继推出了丙硫菌唑复配制剂产品,市场空间进一步被打开,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