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三病一虫″(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蚜虫)是我国小麦上发生范围广、重发频率高、危害损失重的主要病虫,其中条锈病、赤霉病、蚜虫为我国一类病虫害,茎基腐病近年扩展蔓延迅速。据预测分析,今年小麦赤霉病、茎基腐病、蚜虫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条锈病在局部麦区偏重流行,对小麦单产提升和丰产丰收构成严重威胁。为经济、绿色、高效控制小麦″三病一虫″危害,特制定防控技术要点。
一、小麦条锈病
西北、西南越夏区。实施″带药侦查″,发现病叶立即喷药防治,严防病害扩散蔓延。同时加大条锈菌有性世代治理力度,通过″铲、喷、封″措施,铲除麦田周边50米内小檗,在小檗上锈菌孢子成熟扩散前喷施杀菌剂,对小麦秸秆进行封垛处理,阻断条锈菌在小麦—小檗间转主危害,防止病菌生理小种变异。春季一旦出现流行势头,及时选用戊唑醇、氟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控制病害流行危害。
西南、汉水流域等冬繁区。春季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控制措施,压低菌源基数,降低后期大面积流行风险。一旦田间出现发病中心,立即组织联防联控、统防统治,有效减轻当地危害,减少菌源向黄淮、江淮等小麦主产区传播扩散。
黄淮海春季流行区。加强监测调查和预报预警,一旦见病,立即组织全面普查,打点保面、严控发病中心;当田间病叶率达到0.5%—1%时,及时组织统防统治,选用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已唑醇等药剂喷雾,遏制病害大面积流行。
二、小麦赤霉病
长江流域、江淮、黄淮南部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药剂预防措施,施药后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7天内进行第二次防治。在多菌灵产生抗性地区,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叶菌唑等高效药剂防治,以提高预防效,降低真菌毒素污染风险。要采取轮换用药等措施,延缓抗药性产生。农药剂型上推荐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等。
黄淮北部、华北等偶发区。加强监测和水肥管理,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变化,一旦遇适宜病害发生气候条件,应抓住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关键时期,选用多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及时预防。
三、小麦茎基腐病
在秋播拌种处理的基础上,早春结合纹枯病防控,喷施丙硫菌唑、丙硫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氯氟醚菌唑等对路药剂,控制病害发展蔓延。施药时最好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适当加大用水量,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并控制方向,重点喷施小麦茎基部。
四、小麦蚜虫
返青拔节期重点做好虫情监测,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点片发生时及时进行挑治,当田间百株蚜量200头以上时采取药剂防治。小麦抽穗—灌浆期,当田间百穗蚜量达到800头以上,天敌与麦蚜比例小于1∶150时,可用选择性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氯氟•噻虫胺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或选用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有条件的地区可释放蚜茧蜂等天敌开展生物防治。小麦生长后期,可结合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多种病虫的防治和″一喷三防″作业,添加抗蚜威、新烟碱类药剂开展统防统治。施药机械要选用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飞机等高效施药机械和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