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除草剂作为现代农业的关键投入品,其发展历程反映了全球农化行业的变迁。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和敌草快这四大主流灭生除草剂自20世纪中后期问世以来,深刻影响了全球农业生产模式。然而,近年来除草剂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百草枯禁用、草甘膦致癌争议、草铵膦替代趋势等,使得除草剂市场成为业内关注焦点。本文将以草甘膦和草铵膦为典型案例,探讨大宗除草剂的发展轨迹,结合行业变迁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未来趋势,分享一些个人的观察视角。
草甘膦产业链已相对完善,龙头企业已构建了从磷矿开采、中间体生产、原药合成到制剂加工,再到海外市场登记的完整产业链。在当前化工周期中草甘膦价格虽然下滑但是相对平稳且未雪崩。
草铵膦从上游产业链到全球登记、市场布局等还未有一家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格局。诚信与新和成的介入、精草的市场推广等都会加速草铵膦市场的洗牌。
草铵膦国内价格从年初7万元/吨跌至6月底5.35万元/吨,跌幅23.57%,一度下滑至10年来最低。反观草甘膦,今年从3万元/吨下跌至2.45万元/吨,目前2.55万元/吨,虽然也有下滑,但是整体处于稳步下滑的状态。
2023至今草甘膦、草铵膦价格变化(单位:万元/吨)
01草甘膦:从崛起到稳定的产业格局
草甘膦由孟山都公司(现已被拜耳收购)于1972年首次推出市场,凭借其广谱、高效、低毒的特性,迅速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除草剂。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82~1990发展初期,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且产量较小,从百吨级增至千吨级
1991~1994快速增长阶段,产量突破万吨
1995~2005随着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产量快速增长至10万吨,同时也面临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
2006~2014受孟山都停产事件影响,中国企业纷纷进军草甘膦领域,中国一跃成为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和供应国。当然残酷的产能扩张也导致了产能过剩。
2015~2019进入行业整合期,在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察的推动下,落后产能逐步淘汰。
2020至今进入稳定成熟阶段,产能稳定在80万吨左右,生产企业精简至10家左右,供需格局趋于平衡,但仍随行业景气度有所波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多家龙头企业已构建了从磷矿开采、中间体生产、原药合成到制剂加工,再到海外市场登记的完整产业链。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不仅提高了成本控制能力,也增强了企业在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草甘膦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国,约占全球供应量的80%。其中,拜耳依靠全球产业布局以及转基因种子绑定销售的优势,在该品种依然保持25%的市场。这种格局在短期内将保持稳定。这是草甘膦价格在这轮周期中虽然下滑但是稳步下滑且未雪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如果周期还未见底那么草甘膦的下行趋势依然会延续。
02草铵膦:处于工厂关停、供需失衡状态
草铵膦于1986年由德国赫斯特公司(现属巴斯夫)直接化学合成并成功上市。后随着全球范围内百草枯和草甘膦禁用政策的推进,以及转基因作物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草铵膦市场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各大厂商积极扩产,全球草铵膦产能从2011年的4800吨大幅扩张至2020年的超4万吨。
目前草铵膦产能增量巨大,供需失衡。据统计,巴斯夫关停后名义产能16万吨(包括印度UPL 的1万吨),实际全球需求量5.5-6万吨。现阶段草铵膦呈现出如下特点:恶性竞争、低行业集中度、精草竞争、产业链不完善……
传统农药企业与新进入者的激烈竞争。新进入者如诚信和新和成,凭借化工产业链和规模优势,对传统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加剧市场竞争。传统农药精细化工企业和大化工企业的工艺工程化设计思路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虽然传统企业布局较早相对完善,但是今后大宗农药的登记证应该并不稀缺。
产业链不完善。相比草甘膦,草铵膦的产业链整合度较低。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制剂加工和海外市场开拓,尚未有一家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高退出成本与低行业集中度。草铵膦产能建设需要巨额投入,一旦投产很难停止。这导致即便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也难以轻易退出市场。这种"退不出、进不去"的局面可能加剧行业的恶性竞争。
全球市场格局变化。随着美国的精草登记即将下证,巴西预计近几年也将实现精草登记,以跨国公司为首转向重点布局精草已非常明显,进而草铵膦更加看不到复苏希望。在中国,精草铵膦的产能正在迅速扩张,当前已建成产能为38500吨,规划产能则高达35万吨。这种竞争态势可能重塑全球草铵膦市场的格局。因此,作为老牌跨国公司,巴斯夫于近5年内陆续关闭美国、德国的三家草铵膦工厂,从当前混乱的竞争局面中抽离,或许更有行业全局观。
受上述因素影响,草铵膦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且长期底部摩擦。2024年上半年,国内草铵膦市场延续下跌趋势,从年初7万元/吨跌至6月底5.35万元/吨,跌幅23.57%。目前价格较2021年高点已下跌85.5%,处于十年来历史底部。
03大宗除草剂发展轨迹
通过对比草甘膦和草铵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大宗除草剂的典型发展轨迹:
1. 技术突破期:新产品研发成功并实现商业化生产。
2. 市场导入期:小规模生产,逐步培育市场需求。
3. 快速增长期:产品优势得到市场认可,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产能扩张。另外,转基因作物的上市也推动了产能的扩张,以草甘膦为例,1996年孟山都公司推出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显著提升了草甘膦的市场需求和应用范围,推动产品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
4. 产能过剩期:多家企业盲目扩产,导致供需失衡,价格大幅波动。
5. 行业整合期:通过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
6. 成熟稳定期:供需基本平衡,龙头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抗风险能力增强。
04草铵膦发展问题的一些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就草铵膦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思考问题:
1. 产能去化问题:面对当前严重的产能过剩,草铵膦行业如何实现有序去产能?是否会出现类似草甘膦的行业整合模式?
2. 技术创新方向:在精草逐渐成为行业焦点的背景下,草铵膦生产企业应如何布局研发方向?是否应该加大对精草的投入?
3. 产业链整合:如何推动草铵膦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4. 国际市场开拓:在全球农化巨头调整草铵膦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国际市场布局?
5. 可持续发展:如何平衡产能扩张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草铵膦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6. 政策影响:未来可能出台的环保政策、安全法规对草铵膦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企业应如何提前应对?
7. 行业协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草铵膦生产企业之间是否有可能通过某种形式的协作来避免恶性竞争,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写在最后
大宗除草剂的发展轨迹反映了农化行业的整体变迁。从草甘膦的成功经验和草铵膦当前面临的挑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环境保护等多重因素共同塑造了行业的发展格局。未来,随着产业链整合、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等趋势的深化,大宗除草剂市场有望走向更加成熟、理性的发展阶段。对于农化企业而言,准确把握这些趋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将是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