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7月6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发布了《经合组织—粮农组织2023—2032年农业展望》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未来十年全球农业与渔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明确指出新兴经济体将成为推动该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报告预测,未来10年全球农业和渔业总消费量将保持年均1.1%的稳健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国家的食物热量摄入增速尤为显著,预计将达到年均4%,尽管这一增速在迈向2030年零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道路上仍显不足。


在全球农产品消费版图的重构中,亚洲地区引人注目。报告指出,过去10年间,中国曾是全球农业和渔业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占据了28%的增长份额。然而,未来10年随着中国内需结构的变化和全球消费重心的迁移,这一比例预计将缩减至11%。与此同时,印度及东南亚国家预计占据未来10年消费增量的31%,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也将提升至18%,显示出这些地区农业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科技进步被视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报告强调,随着精准农业、智能灌溉、生物技术等创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望在未来10年内实现下降。尽管农业总产量的增加将带来直接排放的相应增长(预计为5%),但这种增长将主要通过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来实现,而非依赖新增耕地面积,这充分体现了科技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此外,牲畜和鱼类产量的增长也将高度依赖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


报告还强调了国际农产品市场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全球约有20%的食物热量摄入依赖于国际贸易。同时,农民通过参与全球农业食品价值链可获得更多增收机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随着国际农产品价格自高点回落并预计未来10年将呈现下行趋势,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将受益于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


在细分产品方面,报告预测全球人均肉类消费量将以每年0.1%的速度稳健增长。至2032年,全球禽肉、猪肉、牛肉和羊肉的消费量将分别实现15%、11%、10%和15%的增长。这一趋势反映了全球饮食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对蛋白质来源多样化的需求。此外,生物燃料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前景同样受到关注,预示着农业领域在能源转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