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强农田杂草种群动态和抗药性监测
近年来农田杂草种群演替频率加快,增大了除草剂使用的难度。对此,应加强区域性杂草种群动态的监测,掌握农田杂草种群演替规律。同时亦应监测杂草抗药性发展情况,为科学安全使用除草剂提供依据。
2 开发与应用除草剂新品种
开发与应用除草剂新品种,以解决部分恶性杂草难以防除和抗药性等问题。近年来在我国登记了一些高效、低毒、安全与环境相容的新除草剂品种,如对稻田的稗草、千金子和马唐等禾本科恶性杂草防效好的噁唑酰草胺,对稗草防效好的五氟磺草胺,对千金子防效好的氰氟草酯,对小麦田雀麦防效好的氟唑磺隆。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好的硝磺•莠去津、苯吡唑草酮悬浮剂,对大麦、青稞田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防效好和安全性高的唑啉草酯。还有一些非专利除草剂品种,如烟嘧磺隆等。这些除草剂已经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试验、示范,并被大面积推广应用,对防除杂草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
3 加强除草剂使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农产品生产正呈现区域化、规模化、无害化和特色化的格局,为此,迫切需要开发推广新型、高效专一型的除草剂新品种、新剂型及其安全使用技术。水稻免耕抛秧、直播等轻型栽培技术和旱育稀植的推广,间作、套种、免耕和地膜覆盖等耕作方式的变化,都需要开发推广与之配套的化学除草技术。另外,还应加强杂草种群演替和杂草抗药性监测技术及治理策略研究,为科学安全使用除草剂提供依据。对于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如何提高除草剂防效亦应进行研究和技术试验。还应重视安全、经济、高效的一次性化学除草技术开发,如水稻田(直播田、抛秧田、水稻移栽田、免耕田)、玉米田、大豆田、小麦田和瓜果菜田等一次性化学除草技术研发。此外,应加强除草剂应用技术规范化研究,因地制宜制定不同作物田的除草剂使用技术操作规程。
4 加强除草剂安全性评估
4 加强除草剂安全性评估
为防止除草剂使用中出现的药害等安全问题,对要在当地推广的除草剂品种,要严格遵循先试验、示范,后推广原则。必须由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药剂进行试验、示范,明确其防效和对当茬和下茬作物的安全性后,方能大面积推广,避免药害的发生。
5 加强长残效除草剂的科学使用和管理
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布局、栽培方式、农田化学除草水平、用药品种和用药量不尽相同,因而,长残效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的危害程度也表现不一。各地区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生态区施药技术规范,包括适用地区、作物、时期、剂量和施药方法等技术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积极做好替代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如在东北地区重点开发、推广春玉米、春大豆长残效除草剂品种的替代;在华北和西北地区重点做好小麦和夏玉米田长残效除草剂的取代和杂草综合治理技术;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重点做好小麦和油菜田长残效除草剂品种的替代。
6 推广先进的施药机械
做好新型高效施药机械的推广和应用,大力推进施药机械的更新换代。在此项工作中,主要要抓好培训和示范,即针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对喷雾器知识不够了解的现状,要层层办好培训班,让他们了解施药器械的特点和使用要点,提高他们正确应用施药机械的水平。
——摘自 梁帝允 《我国农田杂草发生及除草剂应用概况》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