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最近一段时间,农业科技方面热潮涌动、举措频频,即将有大动作出台。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9月24日、25日接连两天,农业农村部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举行工作会谈的情况。


QQ20240927-112059.png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殿堂,中国工程院是我国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两院院士也是国家设立的科技方面、工程科技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今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要求。


这些要求,是对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提的,更是对全党全社会提的;是对农业上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也是对基础前沿科技如何更好服务产业的要求。


这次农业农村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会谈,正是三家单位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积极对接、主动谋划的体现。


QQ20240927-112136.png


在中国科学院,双方都谈到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主攻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农业重大科技问题,集聚优势力量攻关突破现代农业发展重大瓶颈制约,答好科技支撑农业强国建设的″必答题″。


谈到强化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形成协同创新合力,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任务上开展更多合作,增加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加速培育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也谈到发挥中国科学院的智库作用,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等等。


QQ20240927-112158.png


在中国工程院,双方表示将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农业领域重大战略需求,共同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设立课题,联合开展重大战略、重大政策研究,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将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更多承担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任务,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科研成果更好更快落地应用。


就下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双方也表示,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和广大院士多学科、跨行业的智力优势,联合开展战略咨询研究和联合技术攻关,共同做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任务。双方要建立经常性沟通对接机制,形成更密切、更融合的合作关系。


从这两次会谈中可以看到,农业科技下一步与″大科技″对接,可能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是需求导向。


科技最终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因此,科技的发展要紧紧锚定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不同领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又有不同的职责。对″三农″工作来说,当前最大的职责就是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例如盐碱地改造利用,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到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专门考察了耐盐碱作物培育情况。2023年7月,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还提到了″山东东营、河北沧州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区域″。他还指出,我国盐碱地多,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意义重大。


可以看出,服务这些重大战略需求的科学技术,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第二是问题导向。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改革发展的直接动因,也是科技创新能带来的实际效果。


当前的″三农″发展中,无论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是与现实发展需求对标,都有一些″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最直观的例如种源及育种技术上的差距、农机装备核心部件受制于人、智慧农业产业应用不足等等。


″卡脖子″说的是当下现状,强烈的问题导向为科技创新带来不小的压力,但也将成为最大的动力源;″卡脖子″面向的是未来,一旦解决了″卡脖子″问题,热潮澎湃奔流,产业会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也是最大的价值与机遇。


第三是交叉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这是对当前科技革命极为深刻的论断。


在农业领域也是一样,农业科技绝不只是停留在″农业″上的科技,它一定是与″大科技″紧密相关的。北斗导航、飞行控制、传感技术的发展引入农业,成就了无人机打药的农业新场景;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发展,高通量、智能化分子检测仪器的出现,让传统育种的效率几何倍数提升。


农业科技离不开″大科技″的支撑,而基础性、前沿性科技的产业化应用,也少不了农业这个地域辽阔、业态丰富的大场景。

 

农业科技与″大科技″携手,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