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在11月22号开幕的第三十八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信息发布上,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处长郭永旺,就2024-2025年度全国植保植检重大信息进行了权威发布。


01 

2024年植保植检工作成效


1.1  植物检疫与风险分析


1.1.1  调整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增补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拟将脐橙螟等47种有害生物增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1.1.2  疫情综合治理水平提升


聚焦重大疫情,加强监测预警,技术集成,联防联控。农田红火蚁扩散速度减缓、发生程度减轻;柑橘黄龙病蔓延危害得到遏制。


1.1.3  落实种子种苗检疫监管


确保国内种苗生产安全规范、调运合法合规;确保国外引种安全引进来,健康走出去。


1.1.4  国际履约工作迈上新台阶


举办亚太区域植物保护委员会第33届会议;实施中俄马铃薯甲虫联合监测;推进6项我国制定的IPPC国际标准立项。


1.1.5  隔离检疫和风险分析


对来自美国等23个国家36种作物、274个品种的高风险种子种苗隔离检疫;对来自泰国、荷兰番茄、辣椒种子中发现番茄褐色皱果病毒并进行妥善处置和通报;对新西兰等5个国家首次进口的草莓、黑莓等8种农作物种子种苗开展了风险评估;对日本等4个国家的SPS通报进行官方评议;开发了快速检测试剂盒和便携式荧光RT-PCR仪,提高疫情早期发现和风险识别能力。


1.2  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


1.2.1  预报发布和信息支撑


全年发布全国重大病虫害预报30期;在CCTV-1天气预报栏目发布电视预报5期;形成种植业快报-病虫害防控专刊30多期;省级植保机构发布病虫预报600期以上;县级植保机构发布病虫预报4万期以上;为防控决策、减灾保产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经有效防控后实际发生面积24.1亿亩次。其中,小麦5.4亿亩次,水稻9.6亿亩次,玉米9.1亿亩次。


1.2.2  持续开展智能监测设备现场验证


推进智能识别、自动计数等技术应用,推动植保工程田间监测点项目有效实施。


1.2.3  创新数字化精准监测预警技术


利用昆虫雷达、卫星遥感、预测模型,建立南方锈病、迁飞性害虫、棉蚜等病虫害预报发布新模式;重大病虫害短期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中长期在85%以上。


1.2.4  及时监控境内外蝗情


国内蝗虫局部突发重发。东亚飞蝗在天津北大港水库局部突发暴发,应急防控3.1万亩。亚洲小车蝗等土蝗在内蒙古、新疆出现高密度。境外蝗虫:亚洲飞蝗今年在哈萨克斯坦暴发、起飞;积极应对中哈边境的亚洲飞蝗,防止其迁飞入境。


1.3  重大病虫害防控


1.3.1  防控技术方案和指导意见


组织专家制定发布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技术方案和指导意见40个。


1.3.2  重大病虫害防治情况


2024年全国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面积59.81亿亩次;主要粮油作物防治面积43.86亿亩次。初步统计,经有效防治重大病虫害(不包括草害),挽回三大粮食作物损失约6,100万吨以上。


1.3.3  三大粮食作物防治情况


小麦总体病虫害防控10.4亿亩次,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16.76亿亩次,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11.90亿亩次。2024年小麦植保贡献率27.9%;水稻、玉米植保贡献率正在测算中。


1.3.4  实施防病虫提单产行动


抓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关键时期,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促进作物健康与提质增产。


1.3.5  病虫害防控资金


中央防灾减灾资金:14.16亿元;小麦″一喷三防″资金: 16亿元;秋粮″一喷多促″资金: 20.37亿元。


地方病虫害防控资金:24.27亿元,其中,省级10.91亿元,市县13.36亿元。


植保工程项目投资:8.09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6.55亿元,地方预算内投资0.92亿元,企业自有投资0.62亿元。


1.3.6  织开展防治投入品评价


评价各类防治投入品在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防治效果,明确与病虫害发生程度关系相适应的使用技术,评选出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防控投入品。


1.3.7  绿色防控


全国各省共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18,120个,示范面积6,871万亩;全国共建立豇豆、芹菜三棵菜绿色防控技术示范524个;2024年第2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7%;筛选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技术模式100套。


1.4  农药药械应用


1.4.1  农药使用统计


种植业农药调查方法和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对接。


1.4.2  植保无人机


截至2024年底,植保无人机在用量25.1万架,累计防治作业面积26.7亿亩次,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1.4.3  统防统治


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7.3%;服务组织9.5万个、人员91.4万人、大中型药械88.3万台,日作业面积达1.75亿亩。


1.4.4  科学安全用药


科学安全用药培训超过6万场次,780多万人次。


1.4.5  农药包装废弃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6万多吨,回收率超过79%,回收处理能力持续提升。


1.4.6  抗性监测与轮换用药


对褐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小麦蚜虫、豇豆蓟马、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稻田杂草、麦田杂草进行了抗性监测,并提出轮换用药建议。


褐飞虱:应暂停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严格限制呋虫胺使用次数;


二化螟:单双季稻混栽区应停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药剂,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双酰肼类杀虫剂等;


稻纵卷叶螟:华南稻区应暂停使用双酰胺类杀虫剂,轮换使用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等药剂;


小麦蚜虫:拌种时限制使用吡虫啉,轮换使用噻虫嗪、噻虫胺、辛硫磷等药剂;


豇豆蓟马:轮换使用虫螨腈等化学农药;海南省主产区应停止使用甲维盐;


小麦赤霉病:江苏、安徽等省应停使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轮换使用丙硫菌唑、丙硫唑、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等药剂;


水稻恶苗病:黑龙江、辽宁、安徽等高抗地区应暂停使用氰烯菌酯及其复配药剂,轮换或混配使用戊唑醇、咪鲜胺、咯菌腈等药剂;


稻田杂草:东北、长江中下游高抗地区暂停使用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防治稗草,轮换使用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等药剂;


麦田杂草:山西、陕西、河南、长江中下游等高抗地区应暂停使用甲基二磺隆、炔草酯等;轮换使用播后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等药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02

2025年重大病虫发生预估


2.1  植物疫情发生趋势预估


2.1.1  红火蚁


2025年,红火蚁扩散趋势延缓,但发生面积仍较大。华南大部、江南南部普遍发生,西南、长江中下游点片发生,江苏南部和安徽南部入侵风险加大。


预计全国发生面积为600万亩左右,防治面积为1,500万亩次以上。


2.1.2  柑橘黄龙病


预估2025年柑橘黄龙病继续呈″北抬西扩″态势;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发生;桂北、湘南、赣南柑橘带有局部加重风险;柑橘木虱发生分布区北扩至重庆、湖北、四川中北部以及湖南北部;病原菌和木虱随种苗扩散风险加大,需加强防范。


预计全国发生面积为200万亩以上;需要防治柑橘木虱面积为3,200万亩次以上。


2.1.3  大豆疫霉根腐病


预估2025年大豆疫霉根腐病在黑龙江、内蒙古等部分地区可能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北等新种植区大豆疫霉病菌传入风险增加,需重点关注。


预计全年疫霉根腐病发生面积为30万亩左右,防治面积为100万亩次。


2.1.4  梨火疫病


预估2025年梨火疫病继续在西北地区苹果、梨产区局部发生;亚洲梨火疫病在长江流域苹果、梨产区局部点片发生。


预计全国发生面积为20万亩左右,防治面积为100万亩次。


2.2  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估


预估2025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等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预估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34.5亿亩次,比2024年和2019—2023年均值分别增加8%、6%;对70%以上的粮油作物产区构成威胁。


重点关注的重大病虫:


小麦″四病一虫″: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蚜虫;

水稻″三虫三病″: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

玉米″四虫三病″:草地贪夜蛾、粘虫、棉铃虫、玉米螟、南方锈病、大小斑病、穗腐病;

以及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大豆根腐病、草地螟、蝗虫。


2.2.1  小麦赤霉病


偏重发生,江淮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长江流域麦区、江淮、黄淮和华北南部麦区中等发生。


预估全国发生面积1.2亿亩。


2.2.2  小麦茎基腐病


中等发生,黄淮北部麦区偏重发生;其他黄淮大部和华北南部麦区中等发生。


预估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


2.2.3  小麦条锈病


中等发生,汉水流域麦区偏重发生;西北麦区东部、江淮、黄淮麦区中西部、四川盆地大部、新疆伊犁河谷中等发生。


预估全国发生面积3,000万亩。


2.2.4  水稻二化螟


偏重发生,江南大部稻区大发生;西南北部、长江中下游局部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偏轻至中等发生。


预估全国发生面积2.2亿亩次。


2.2.5  稻飞虱


总体偏重发生;西南北部和东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预估全国发生面积3.1亿亩次。


2.2.6  稻纵卷叶螟


总体中等发生,西南东部、华南大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预估全国发生面积2.1亿亩次。


2.2.7  草地贪夜蛾


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轻发生;西南、华南发生代次多、程度重;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地区中等发生;西北华北地区偏轻发生,近几年呈下降趋势。


预计全国发生面积3,500万亩次。


2.2.8  玉米南方锈病


存在偏重流行风险;发生区域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山西、天津等为主;台风过后在江南和黄淮暴发流行。


预计全国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


2.2.9  杂草鼠害


农田杂草普遍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5亿亩次,重点关注稻田抗性杂草问题。


农区鼠害中等发生,预计农田发生面积2.3亿亩次、农户发生8,500余万户。


03

2025年农药药械需求信息


3.1  农药总体需求


种植业农药使用总量稳定在24万~25万吨。


化学农药有望保持下降趋势。主要以杀虫剂下降为主,除草剂保持上升趋势,杀菌剂呈增长趋势。生物农药略有上升,商品量将超过9万吨,折百量超1万吨。


农药品种结构:除草剂稳居第一、杀虫剂第二、杀菌剂第三,三大品类占比超过98%。


农药使用强度: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官网公布,全球197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农药使用强度(折百量),中国排名93位。


3.2  新型药械需求


植保无人机更新换代加快:2025年预估需求量达6万架以上,作业面积预计超过30亿亩次,防飘、除草、果园使用技术有望突破。


喷杆喷雾机受到冲击较大:2025年预估市场3,000台(套)左右;北方大面积旱田除草仍有较大市场,无人化、风幕、压损率成为最大瓶颈。


3.3  2025年农药使用量较大品种(折百量排名前十)


3.3.1  杀虫杀螨剂主要品种


老品种折百量排名前十:敌敌畏、石硫合剂、辛硫磷、吡虫啉、矿物油、敌百虫、毒死蜱(限用)、吡蚜酮、苏云金杆菌、噻虫嗪。


重点关注品种:三氟苯嘧啶、甲维·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等,以及正在申请登记的785、CS003。


3.3.2  杀菌剂主要品种


老品种折百量排名前十:硫酸铜、多菌灵、代森类、甲基硫菌灵、戊唑醇、三环唑、百菌清、咪鲜胺、稻瘟灵、三唑酮。


重点关注品种:氟环唑、氟唑菌酰羟胺、丙硫唑、丙硫菌唑、叶菌唑、吡唑醚菌酯、噻唑锌等。


3.3.3  除草剂主要品种


老品种折百量排名前十:草甘膦、乙草胺、莠去津、草铵膦、丁草胺、灭草松、异丙甲草胺、2甲4氯、丙草胺、二甲戊灵。


重点关注品种:吡唑喹草酯、氟砜草胺、三唑磺草酮、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环磺酮、砜吡草唑、啶磺草胺、环吡氟草酮等。


3.3.4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主要品种:乙烯利、多效唑、甲哌鎓、矮壮素、赤霉酸、噻苯隆、烯效唑、芸苔素内酯、胺鲜酯、单氰胺。


重点关注品种:三十烷醇、冠菌素、调环酸钙、二氢卟吩铁等,以及大丽轮枝孢等免疫诱抗剂。


3.3.5  生物农药


主要品种: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春雷霉素、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枯草芽孢杆菌、赤霉素、乙基多杀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随着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和化学农药减量化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蔬菜、果树类生物农药用量会显著上升。


3.3.6  理化诱控产品


杀虫灯,专一性诱杀品种增加,广谱性杀虫灯需求减少。


性诱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番茄潜叶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性诱剂等。


04

2025年植保植检重点工作


4.1  虫口夺粮保丰收、绿色防控促发展、农药减量促增效


在病虫害监测预报方面,开展重大病虫害监测、发布预测预报信息、推进智能化技术应用、精准预报指导精准防治、建设空地一体化网络、创新病虫预测技术装备。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制定病虫草鼠害防控方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示范、开展防控投入品效果评价、集成经济有效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绿防与统防融合和推广应用、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防病虫提单产。


在农药药械应用方面,开展新农药试验示范、开展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推进无人机等施药规范、抓好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服务专业化统防统治、办好双交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4.2  植物疫情防控、种子种苗监管、风险分析评估


在植物检疫方面,开展重大疫情联防联控和综合治理、强化制种区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提高植物疫情快速检测和末端发现能力、推进植物疫情处理技术和处置能力、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制度体系建设。


在风险分析方面,开展进口种子种苗和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实施200批次以上进口高风险种子种苗进行隔离检疫、为修订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和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