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化肥消费量约占世界化肥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用量(折纯量)为335.78kg/公顷,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8.98kg/公顷;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仅为40%。过量化肥施用引发土地面源污染、耕地质量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
在当前水土资源稀缺的约束条件下,如何保障食物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安全,合理削减并控制农用化学品的施用,是破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的一大重点。
在减肥减药、提质增效政策指引下,生物肥料等符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生物投入品逐步纳入国家优先发展战略,生物肥料以其″高产、高效、环保″的特点,逐渐成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多重目标协调发展的首选投入要素,生物肥料正在成为″绿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01
生物肥料定义、分类及产业链简介
生物肥料(Biological Fertilizer)又称微生物肥料(Microbiological Fertilizer),狭义的生物肥料主要是指微生物菌剂,以活性(可繁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得作物获得特定肥效的肥料制品,也称之为微生物菌肥或接种剂,本身不含有营养元素。广义的生物肥料其有效成分是以有机质(如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为基础,同时复配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活体或其代谢物及一定比例的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无机养分,能够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较全面的营养元素,同时可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土传病原菌传播,以增强作物抗逆性,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广义的生物肥料涵盖农业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本文中提及的概念均为广义的生物肥料。
生物肥料按照其功能作用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1)有固氮作用的菌肥,包括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固氮蓝藻等;(2)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矿物的菌肥,包括溶磷菌、解钾菌等;(3)分解土壤有机物菌肥,将有机物料腐解、转化形成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包括有机磷细菌肥料、复合细菌肥料;(4)促进作物对土壤养分利用的菌肥,包括菌根菌肥料等;(5)增强作物抗逆性的肥料,抑制病虫害发生、抗倒伏、抗旱、抗寒及克服连作障碍,包括抗生菌肥等;(6)刺激作物产生生长激素的肥料,产生各种活性物质如赤霉素、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等,促进作物生长;(7)土壤改良和修复,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的肥料;(8)改善农产品品质的肥料,包括改善农产品外观指标和内在品质指标的肥料。
生物肥料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菌种的筛选与培育、培养基、仪器耗材等原材料;自然育种、诱变育种、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和发酵设备。产业链的中游包括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产品。产业链下游主要面向的主体为农户和肥料经销商,终端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种植业(蔬菜果树甘蔗等高价值经济作物、中草药、烟草、大田作物等)、林业、土壤修复等行业。
02
生物肥料市场分析
生物肥料产量和现有产品结构
2024年中国生物肥料产量超过4000万吨,保守估计过去5年中国生物肥料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远超10%。生物肥料产品登记数量增长迅速,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2000-2024年6月期间,企业有效登记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尤其是2018年以来,生物肥料有效登记产品数量迎来井喷式增长。
企业登记的生物肥料产品以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为主。截至2024年6月底,农业农村部批准且处于有效期的生物肥料产品登记数量共计10335个。在有效登记产品中,微生物菌剂类(包括根瘤菌剂、固氮菌剂、溶磷菌剂、硅酸盐菌剂等)产品5266个,占总登记产品的48.1%;生物有机肥产品3302个,占30.1%;复合微生物肥料1767个,占16.1%。
此外,生物肥料产品剂型以粉剂和颗粒为主,生物肥料的应用以高价值经济作物为主,现有生物肥料产品的有效菌种以芽孢杆菌最多。
生物肥料的市场规模
全球生物肥料市场增长迅速。受有机农业发展、政府部门与农业监管部门对生物肥料的支持与推广、以及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驱动,全球生物肥料市场快速发展。具体细分市场来看,中国、美国、欧洲在全球生物肥料市场占据份额分别约为28%、27%和21%。
随着全球水土资源数量约束变紧、土壤质量退化,消费者对农业绿色投入品和健康环保食品的需求进一步增长,全球生物肥料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014-2023年期间,中国微生物肥料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受绿色有机食品消费增长、精准农业发展、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中国生物肥料产量由2014年的1087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0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15.6%。
中国生物肥料生产企业竞争格局
中国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数量多,平均规模较小。据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检测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分析国家统计数据发现,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中,生产有机肥及生物肥料企业共计707家,占肥料制造企业的36%;有机肥及生物肥料企业的总资产规模628亿元,仅占肥料制造企业的6%。有机肥及生物肥料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为0.9亿元,远低于肥料制造企业平均资产规模4.9亿元。
有机肥及生物肥料行业的市场化竞争程度较高,资本构成以民营资本为主。有机肥及生物肥料行业的市场开发成本较高。相比传统肥料,有机肥及生物肥料的市场消费习惯培养和消费者教育成本更高。
生物肥料企业销售模式多以直销大客户为主,各企业的主要重点客户占其销售总额的比重均值为31.1%,行业平均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0.4%。生物肥料产业毛利率水平处于较高区间,绝大多数上市企业的毛利率水平超过20%,远高于制造业平均毛利水平。汉和生物企业的生物基产品毛利率水平较高,该企业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手段生产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等肥料,通过产品开发、性能优化和工艺升级研制新产品,建立高技术壁垒的同时在行业竞争中获得持续高额利润。
中国生物肥料产业发展优势
中国生物肥料产业商业化落地场景丰富,产品种类丰富,产品应用范围广。中国在研制开发微生物与有机营养物质、微生物与无机营养物质复合而成的新产品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生物肥料在全国累计的应用面积超过5亿亩。生物肥料几乎在所有作物上都有应用,已成为高经济价值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等作物的主打肥料,在南方气候湿润、土壤条件适宜菌类微生物繁殖的地区,生物肥料在稻谷等粮食作物上亦有应用。
中国生物肥料产业发展瓶颈
在菌株获取方面,中国生物肥料面临优异菌种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困境。优异菌种是生物肥料产业的″芯片″,但优异菌种主要依赖进口。中国农业微生物资源专业菌种库可公开获取的库藏资源总量约为1.75万株,世界最大的农业微生物资源库保有可公开获取的细菌和真菌资源总量约为9.8万株。中国是最大的微生物菌种资源进口国,在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领域都对进口菌株资源形成依赖,如中国近10年发表的细菌新物种约为2700个,而引进的模式菌株超过9700个。
在产品应用方面,由于对生物肥料定殖机理缺乏认识,导致生物肥料田间效果不稳定。生物肥料面临着温室盆栽试验结果显著有效、而应用在大田作物生产效果欠稳定的问题,这种现象多数是由于微生物的定殖效率较低导致,理解微生物应对植物免疫的机理实现高效定殖是解决肥料田间定殖不稳的关键。
总结
中国单位播种面积化学肥料用量过高,生物肥料正在成为″绿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政府各部门扶持生物肥料产业发展,生物肥料被列为生物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生物肥料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对纳税人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生物有机肥免征增值税,对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微生物菌剂按3%增值税税率简易征收等。
重视微生物菌种资源的保藏与挖掘,加快筛选及推广应用新的功能菌种,降低优异菌种资源进口依赖度。统筹完善菌种资源数据平台及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充分激活农业微生物产业资源,扩大生物数据库国际影响力。创新微生物发酵工艺,提高发酵及放大效率。
强化基础研究战略性技术布局,提升基础研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是加强国际合作,突破″卡脖子″领域前沿技术。二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专业的科技服务机构,调动科技人员对微生物肥料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积极性,加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跳出″科技研发-产品生产-产业转化″直线型技术转化链条,根据终端市场需求逐步形成微生物肥料新产品、生产过程新工艺、技术转化新体系三位一体的科技转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