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全球农化行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农业挑战,跨国公司通过新作用机制的探索、复配技术的优化、制剂性能的提升以及精准化策略的实施,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产品。这些新产品不仅在应对抗性问题、提高防效和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还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农药行业将继续朝着绿色化、精准化、复合化、智能化、生物化和法规引导的方向发展,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将从创新方向、产品特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维度,对2024年全球各大农化巨头所登记/上市的农药产品进行全面及深度的剖析,以此洞察全球农化产品的创新策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创新方向:多领域突破,应对复杂挑战
(一)新作用机制的探索:应对抗性挑战
随着全球病虫草害抗性的日益严重,开发具有新作用机制的农药成为行业的首要任务。在杀虫剂领域,巴斯夫的创新杀虫剂Cimegra®(溴虫氟苯双酰胺)和Efficon®(嗪虫唑酰胺)分别针对小菜蛾和刺吸式害虫,展现了全新的作用模式,与现有产品不存在交叉抗药性 ,被视为理想的杀虫剂抗药性管理工具。先正达的PLINAZOLIN®技术(异噁唑虫酰胺)和Verdavis®产品(异噁唑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也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克服了抗药性挑战。这些具有新作用机制的产品不仅为害虫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也为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除草剂领域,富美实公司研发的新型除草剂Isoflex® active(二氯异噁草酮Bixlozone),被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HRAC)归类为第13组,已在巴西、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和印度等多个国家获得登记,为不同作物提供了新的杂草防控选择。科迪华推出的NovaGraz™(2,4-D+氯氟吡啶酯)成为业内首个能够在实现广谱杂草防除的同时保护白车轴草和一年生胡枝子的产品,为长期困扰畜牧生产者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这种选择性除草效果的实现标志着除草剂开发进入了更精细的阶段。
(二)复配技术持续优化:全面提升产品性能
纵观全球,各大公司在产品复配方面持续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活性成分的选择和配比上,更体现在复配产品的协同效应和综合性能的提升上。通过复配,不仅可以实现增效作用,还能延缓抗性的产生。
在杀菌剂领域,先正达在印度推出的Miravis® Duo(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和Reflect® Top(苯醚甲环唑+吡唑萘菌胺),通过合理的复配设计,不仅扩大了防治谱,还提高了持效性。特别是Miravis® Duo在防治白粉病、炭疽病和叶斑病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效力和持久性,显著降低了施药次数。巴斯夫的产品组合更加丰富,包括Aramax™ Intrinsic®(吡唑醚菌酯+灭菌唑)、Melyra ®(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Keyra®(氯氟醚菌唑+丁苯吗啉)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通过不同作用机制的组合,既提高了防效,又降低了抗性风险。
在除草剂领域,复配技术的创新同样引人注目。先正达在加拿大推出新型谷物除草剂Axial® Maxx(唑啉草酯+氯氟吡氧乙酸+溴苯腈+氟吡草酮),可应对杂草抗性问题。拜耳的除草剂Vios™ FX(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噻酮磺隆),通过两种作用机制产品的结合,可有效防治包括抗性野燕麦、狐尾草和科奇亚在内的多种顽固性杂草。科迪华的除草剂Resicore® REV(乙草胺+硝磺草酮+二氯吡啶酸乙醇胺盐),则通过三种成分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75种以上顽固杂草的有效控制。此外,混配技术还考虑了产品的兼容性和施用便利性,如拜耳的Vios™ FX具有良好的罐混灵活性,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三)制剂技术的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与用户体验
制剂技术的创新表现得尤为突出,各大公司通过先进的制剂技术提升产品性能,改善使用体验。安道麦自主研发的Asorbital® 制剂技术是公司创新实力的典范,被广泛应用于多款产品中,如Maxentis®,Forapro®,Maganic®和Avastel®等。这项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显著提高了药剂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传导性能。
先正达在巴西市场推出的新型杀虫剂产品INZAK® ZEON(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采用创新的ZEON®微胶囊技术,通过缓释技术实现活性成分持续释放,兼具速效性和高残效性,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有效防治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的刺吸式害虫。
巴斯夫在加拿大推出的一款新型的玉米除草剂Surtain™(苯嘧磺草胺+砜吡草唑),采用首创的固体封装除草剂技术,能够在田间提供持久的残留效果,广谱防治包括抗性品种在内的关键阔叶和禾本科杂草。
UPL的BATALIUM®除草剂通过创新的制剂技术,成功将四种活性成分(氟唑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2甲4氯异辛酯+辛酰溴苯腈)完美结合,既保证了各组分的协同作用,又确保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便利性。
科迪华的Linear®除草剂(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氯氨吡啶酸)采用新型制剂技术,则使产品在不同施药方式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效果。此外,新型制剂技术还注重降低产品的毒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科迪华的Salibro®杀线虫剂(三氟咪啶酰胺)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小,体现了环境友好性的趋势。
(四)区域化策略的践行:因地制宜满足特定市场需求
各大公司根据不同地区的作物结构、病虫草害特点和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广产品。
在亚洲市场,特别是印度,多家公司推出了针对性强的产品。巴斯夫的Efficon®(嗪虫唑酰胺)专门针对印度的刺吸式害虫问题;科迪华的Salibro®(三氟咪啶酰胺)填补了印度杀线虫剂的市场空白;先正达在印度推出的Miravis® Duo(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用于番茄、辣椒、花生和葡萄等作物的白粉病、炭疽病和叶斑病等病害防控。此外,先正达在印度推出的Reflect® Top(苯醚甲环唑 + 吡唑萘菌胺)是专为水稻设计的杀菌剂,能有效防御稻瘟病,确保长期病害控制。
在南美市场,特别是巴西,产品创新主要集中在大豆、甘蔗等主要经济作物上。科迪华的Linear®(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氯氨吡啶酸)专门针对巴西甘蔗种植中的杂草防控需求。UPL在巴西市场推出了一款特效除草剂Eximia(磺草灵),专为甘蔗作物设计,以应对难以控制的杂草问题。UPL的Prez (啶虫脒+联苯菊酯)则针对巴西牧场中的沫蝉(Deois flavopicta)问题。安道麦的Gales®(吡虫啉+联苯菊酯)专为防治甘蔗象鼻虫(Sphenophorus levis)而设计。这些产品的开发都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种植特点和病虫害发生规律。
在欧洲市场,产品创新更注重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安道麦在欧洲推出的系列谷物杀菌剂,科迪华在德国推出的ProClova®除草剂(氯氟吡啶酯+酰嘧磺隆),都体现了对环境影响的深入考虑。
(五)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提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开发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影响小的农药产品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2024年的产品创新普遍体现出对环境友好性的追求,这一趋势在产品设计、配方优化和应用技术等多个方面得到体现。
科迪华的新型杀线虫剂Salibro®(三氟咪啶酰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环境因素,该产品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小,可与有益的土壤生物和大型土壤动物和谐共存。安道麦的除草剂EDAPTIS®(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采用精炼菜籽油配制成油分散剂型,不仅提高了产品性能,也降低了环境负担。先正达的多个新产品都强调低剂量、高效率的特点,如在印度推出的Miravis® Duo(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就因其高效性而可能减少喷洒次数,既节省了资源,也减少了环境影响。巴斯夫的新产品开发同样注重环境友好性,如其在澳大利亚推出的Cimegra®(溴虫氟苯双酰胺)就强调与现有产品不存在交叉抗性,有利于可持续使用。拜耳的Interrupt 240 SC(螺甲螨酯)杀螨剂采用环保型配方,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新型活性成分的开发也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性,如住友化学的Epyrifenacil除草剂,以其高效性和低毒性受到市场关注。
(六)数智融合:开拓创新边界
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农化产品的研发模式。从分子设计、配方优化到应用方案制定,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提升创新效率,拓展创新边界。基于大数据的靶标发现、AI辅助的配方设计、智能化的药效评价等新型研发模式,正在加速农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此外,各大公司在产品开发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考虑将其与智能喷洒系统、精准施药技术等数字解决方案相结合。这种趋势表明,未来农药产品的开发将更多地考虑与数字农业技术的融合。
这些创新突破展现了农化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系统性进展。通过多维度协同创新,行业正加速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为全球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二、产品特色:高效、精准、可持续
(一)创新除草剂:高效性、持久性、选择性与环境友好性
2024年,各大跨国公司纷纷推出了多款具有创新性的除草剂产品,这些产品在高效性、持久性、选择性、环境友好性等方面表现出色,为农业杂草管理带来了新的突破。
1. 高效性与持久性,减少施药次数
新型除草剂普遍追求快速且长效的杂草控制能力,以减少施药次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巴斯夫在阿根廷市场推出的除草剂Voraxor®(苯嘧磺草胺+三氟草嗪),适用于多种作物,表现出快速且持久的杂草控制效果。科迪华在巴西市场推出的Linear®除草剂(氨氯吡啶酸+三氯吡氧乙酸+氯氨吡啶酸),针对甘蔗田中的顽固杂草,提供了全年的杂草管理解决方案。拜耳的新型除草剂Vios™ FX(噻酮磺隆+氯氟吡氧乙酸),有效防治了包括抗性杂草在内的多种顽固杂草,展现了卓越的除草效果。先正达在加拿大推出的新型谷物除草剂Axial® Maxx(唑啉草酯+氯氟吡氧乙酸+溴苯腈+氟吡草酮),提供高效的广谱杂草控制,并应对杂草抗性问题。
2. 选择性与作物安全性
除草剂的选择性和作物安全性是产品开发的关键要素。为了提升对特定作物的安全性,新型除草剂通过优化配方、添加安全剂等手段,实现了更高的选择性和作物保护效果。例如,科迪华在西班牙市场推出的Hector®除草剂(烟嘧磺隆+砜嘧磺隆+麦草畏+双苯恶唑酸),通过添加安全剂isoxadifen-ethyl(双苯噁唑酸乙酯),显著增强了产品的选择性,同时有效保护了玉米作物免受药害。此外,科迪华在加拿大市场推出的Extinguish™ XL除草剂(氟氯吡啶酯+2,4-D),专门针对小麦和大麦中的阔叶杂草,具有广泛的施用窗口和稳定的除草活性,确保了作物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的安全性。
3. 抗性管理
抗性管理是除草剂开发的关键方向之一。例如,科迪华推出的Tolvera™新型除草剂(Tolpyralate+溴苯腈)采用双重作用机理,能够有效对抗耐药性杂草,为种植者提供了可靠的抗性管理方案。富美实的Isoflex® active(二氯异噁草酮)已在多个国家获得登记,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种植者提供了新的抗性管理工具,能够有效控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此外,富美实在印度推出的Ambriva®小麦除草剂(二氯异噁草酮+嗪草酮),专门针对对多种化学除草剂产生耐药性的小虉草,为印度农民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应对耐药性杂草的挑战。
4. 环境友好性
新型除草剂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性。例如,科迪华的Enversa™除草剂(乙草胺)在美国市场推出,采用封装乙草胺技术,有效控制杂草的同时,确保了作物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此外,住友化学在阿根廷市场推出的Epyrifenacil除草剂以其高效性和低毒性,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二) 新型杀虫剂:新作用机制、多功能性与环境友好性
2024年,各大跨国公司推出了多款具有创新性的杀虫剂产品,这些产品在作用机制、多功能性和环境友好性方面表现出色。
1. 新作用机制,应对抗性挑战
新型杀虫剂普遍采用独特的作用机制,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抗性问题。巴斯夫的创新杀虫剂Cimegra®(溴虫氟苯双酰胺)和Efficon®(嗪虫唑酰胺)分别针对小菜蛾和刺吸式害虫,展现了全新的作用模式,与现有产品不存在交叉抗药性 ,被视为理想的杀虫剂抗药性管理工具。先正达的PLINAZOLIN®技术(异噁唑虫酰胺)和Verdavis®产品(异噁唑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也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克服了抗药性挑战。
2. 多功能设计,提升防效
多功能性成为杀虫剂产品设计的重点。例如,先正达的Verdavis®产品(异噁唑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不仅具有叶面喷施功能,还配备了"抗性破坏器",能够有效控制顽固性害虫。此外,巴斯夫的Cimegra®(溴虫氟苯双酰胺)作为理想的杀虫剂抗药性管理工具,展现了高效性和持久性。
3. 针对性强,注重环境友好
新型杀虫剂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性,同时保持高效的防治效果。例如,科迪华在印度推出的新型杀线虫剂Salibro®(三氟咪啶酰胺)在印度市场推出,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小,可与有益土壤生物兼容。先正达在巴西市场推出的新型杀虫剂INZAK® ZEON(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采用创新的ZEON®微胶囊技术,通过缓释技术实现活性成分的持续释放,提高了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巴斯夫的Efficon®(嗪虫唑酰胺)杀虫剂针对印度刺吸式害虫问题,对蚜虫、叶蝉、粉虱等害虫多个生育期有效,速效性好、内吸传导和长效残留控制特性突出,能快速控制害虫种群增长,减少害虫危害。
(三)新一代杀菌剂:多元复配、靶向精准、持久广谱
新一代杀菌剂通过针对性解决方案、多元复配、多功能性以及优异的持效性和适用性,满足了全球农业生产中多样化、复杂化的病害防控需求。
1. 多元复配,增强广谱性
多活性成分组合已成为杀菌剂开发的主流方向。通过结合多种高效活性成分,杀菌剂的广谱性和防效得到了显著提升。巴斯夫推出了多款复配杀菌剂,如Aramax™ Intrinsic®(吡唑醚菌酯+灭菌唑)、Melyra ®(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Keyra®(氯氟醚菌唑+丁苯吗啉)及Belyan®(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等产品。这些产品通过合理复配,显著增强了广谱性和防效。
先正达在印度推出的Miravis® Duo(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和Reflect® Top(苯醚甲环唑+吡唑萘菌胺)通过合理的复配设计,不仅扩大了防治谱,还提高了持效性。
科迪华在巴西推出的三元大豆种子处理剂LumiTreo™(氟噻唑吡乙酮+啶氧菌酯+种菌唑),这一三元复配技术不仅增强了产品的防治效果,同时也为耐药性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此外,住友化学在巴西推出的新型杀菌剂Pladius®结合了吡唑甲酰胺类Inpyrfluxam、苯醚甲环唑和啶氧菌酯三种活性成分,针对棉花叶斑病提供了高效的防治方案。
2. 靶向精准,提供特定方案
针对性解决方案在杀菌剂开发中备受重视,为特定作物和病害提供了精准的防控手段。例如,巴斯夫的Melyra®(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专门针对巴西柑橘种植的病害防治,为世界柑橘生产大国提供了先进的作物保护解决方案。巴斯夫在巴西推出的杀菌剂Keyra®(氯氟醚菌唑+丁苯吗啉),针对大豆叶斑病和锈病,提供了高效的防治效果。针对大豆解决方案平台,巴斯夫还推出了Belyan®(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和Blavity®(氟唑菌酰胺+丙硫菌唑)两种创新杀菌剂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其大豆作物解决方案产品线。
在中国市场,巴斯夫推出了新型水稻杀菌剂锐收丰泰®(氯氟醚菌唑)。这是中国近20年来登记在水稻上的最新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水稻稻曲病。
三、绿色化、精准化、复合化、智能化、生物化和法规引导将继续主导未来农药发展方向
未来农药行业将呈现绿色化、精准化、复合化、智能化、生物化和法规引导的发展趋势。绿色化方面,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将成为主流,新型活性成分和制剂技术的开发也将成为重点。精准化趋势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农药的使用将更加精准,包括针对特定害虫、病害或杂草的专门化产品开发以及精准施药和智能防控系统的应用。复合化方面,多功能、多靶标的复合型产品将成为主流,综合防控策略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结合也将更加紧密。智能化趋势中,数字技术将深度融合,从智能配方设计到智能施药系统,再到基于物联网的病虫害预警系统,技术创新将贯穿农药使用的全过程。生物化方面,生物农药和新兴生物防控技术(如RNAi技术、信息素技术等)将与化学农药协同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解决方案。法规引导方面,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贯穿农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原料选择到生产工艺,从施用技术到包装设计,法规将推动更安全、更环保的替代品开发,加速高毒、高风险农药的淘汰。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