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与农业密不可分,农药需求来源于农业的发展,每年农药市场表现如何,与当年的农业政策息息相关,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农业政策的取向决定着农药市场走向。


从今年的农业政策来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了″两持续、四着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尤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刚刚召开的两会也聚焦发力三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作为″压舱石″″稳定器″,″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这个目标被报告写在了2025年的预期目标中,关于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报告作了″稳中有进″的工作部署。要稳住粮食播种面积。这个稳,既要″稳″耕地,还要″稳″预期。等等利好为农药发展和市场繁荣带来新机遇。但未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对我国农药市场受的影响很大,很多专家通过会议、媒体等进行了预期,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象雾象雨又象风的说法,让人琢磨不透!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农药市场?在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背景下,今后农药市场走势如何?2025年的农药行业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农药业能否在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勇力潮头?在持续增强保供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农药企业应该怎么办?笔者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同仁。


一、对我国农药市场的整体回顾


作为与农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农药行业在近年来经历了市场的风风雨雨。尤其是2024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努力克服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化解各种风险与挑战,促进了我国经济总体上的平稳健康发展,确保我国经济依然稳中向好、充满活力。农药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2024年农药工业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效益、改善运行质量,保持了总体向好发展局面。在党和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采取一系列有利农业发展的利好影响下,我国农药工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克服各种困扰、在一系列困难挑战交织中转向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农药年产量达300多万吨,为世界农药生产大国。2024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增至367.5万吨 同比增长22.2%。其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综观我国农药市场,整体上呈现如下特征:


(1)农药市场总体低迷,农药产品销售价格总体以降为主。2024年价格基本上处于下滑的态势,有些产品、品种仍然是一个较快的下降速度,出现了一降再降。从总体情况来看,常规品种的价格基本低于上年水平,大部分品种产品价格下降了近30%。


从品种来看,杀虫剂价格下滑,除在水稻褐飞虱发生期间,部分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农药品种有所抬头,如吡虫啉类、毒死蜱等。除草剂、杀菌剂价格有所下降。进口农药价格有升,幅度在1%左右。从作物来看,与油料作物有关的农药产品有所下降,与水稻相关的农药产品有小幅上升。


从农药市场销售价格指数来看,一季度偏低,自3月份市场稍有启动后,农药的价格才有微升迹象,春耕备货,市场稍热,4月中下旬达到上半年的最高价位水平,其中农药价格变化较明显,调升的农药企业较多,产品销路好于前期。但总体价位水平仍较低。春耕一过,市场就凉,5、6、7月份农药价格处于跌跌不休,下半年以来改观不大,国内市场需求依旧低迷;冬天,按理说是″冬储″备货的时间节点,可下游的采购热情并不高。到12月底,农药原药价格指数又降到了73.07点,同比下跌了9.78%。全年下来,有65%的农药价格都在下跌。如曾被誉为跨世纪杀虫剂之一的″吡虫啉″,在1996年刚出道时,原药身价达百万之多,然而,今天原药价格已回落至7.4万元左右,平均降幅近40%。


(2)市场总量过大,供求矛盾突出,结构严重失衡,产能严重过剩。目前,全国农药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体上呈供大于求、结构失衡的状态。从供应量来看,我国目前农药生产企业约有1000多家,化学农药原药产量达到300多万吨,堪称世界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从市场需求来看,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保持在23--25万吨左右,市场供应远远大于需求,同时需求结构发生改变,传统制剂过剩,而一些高效低毒品种与新制剂供不应求。农民对高效、低毒、无公害新品种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8%左右,而对普通杀虫剂的需求比重下降了12%左右。与此同时,农民对除草剂及敌杀死等价格适中的进口农药较为青睐。


(3)内卷严重,竞争加剧。中国农药市场已出现了供求不和谐与结构性矛盾,出现了市场供应增长过快,而需求不同步;出现了高效、生态、无公害新品种农药短缺,而传统农药产品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加剧,降价成为重要乃至主要的竞争手段,从而推动价格水平下降,在有些地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农药市场硝烟弥漫,产品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内卷现象严重。从总体上看我国农药市场现状令人担忧。


综上所述,总体上看2024年农药市场大盘不稳,量价变化剧烈,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产能过剩、价格低迷、供求、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内卷严重,价格跌到谷底。那么,今后我国农药市场未来走向何方? 


二、对今年我国农药市场的基本判断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就是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全国粮食产量和重要农产品的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从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三个方面对全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农药在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中作用重大。


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和病虫害发生程度。我国农药工业能否获得大发展和农业关联度极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农业的兴旺,才会带来农药工业的繁荣。因此,我国农药市场的未来走向和当前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农业经济息息相关,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农业形势。


202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到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2其中,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5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如果2025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GDP增长仍然可以保持在5%或者接近5%的水平上。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2025年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将继续前行。这将为农药工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和较为宽松的环境。在健康发展的宏观经济的作用下,我国农业呈现良好的复苏态势。


2024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一系列发展农业的优惠政策,如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良种补贴、肥料补贴、购置大型农机补贴等,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农业增长速度速度保持了3.7%的增长;2024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90亿亩,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增长0.3%,连续5年保持增长。农民增收大幅度提高,人均纯收入保持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目前,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发展形势很好,继续保持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形势下,2025年我国农药市场的未来走向将会如何呢?


一是农药供应总量充足,供过于求。今年将继续保持稳价波动的基本态势。预计今年和前几年相比,降价幅度略有放缓,但反弹高度有限,以稳为主,因价格一降再降、基本降到底部。2025年农药需求总量与2024年相比,将稳中稍增。其中,杀螨剂需求保持增加的趋势;除草剂需求将继续增长;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略有增加。杀虫剂、杀菌剂市场机会增加,杀鼠剂需求基本持平。因为2025年小麦、水稻、玉米等粮油作物的病虫害将比2024年更严重,发生面积预计达到34.5亿亩次(来自权威部门预测)。


对未来我国农药市场的总体预测为:2025年种植业农药使用总量将稳定在25万吨左右。其中,化学农药用量有望保持下降趋势,以杀虫剂用量下降为主,除草剂和杀菌剂的用量则保持上升趋势,生物农药用量也会略有上升。


从农药使用品种结构看,除草剂用量将稳居第一,杀虫剂第二,杀菌剂第三,三大品类占比将是主流。未来农药市场总的发展趋势是农药供应总量增大,但需求下降、增长有限,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局面将会进一步加剧;由于全国各地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生态环境差异很大,对农药的需求表现各异,因此不同的区域,其农药市场的供求也不相同。不排除局部地区某个时间段可能出现稳中有旺,蓄势向好,价格总水平稳中微升的势头。


二是农药市场发展的机会将会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国家扶持农业政策的落实、农民种田积极性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农药市场的需求。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保供成为重中之重,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首先解决的问题。要保障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恶供给,政府仍要坚持和完善鼓励农民种粮政策,才能大大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些地区过去只种一季稻,今年将改种两季稻,复种指数提高。这些因素都促使用农药量的增加。


专家测算,在去年增产的粮食中,有70%来自种植面积的增加,30%来源于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增加。随着扶持农业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我国农村对农药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提高。2025年敌敌畏、石硫合剂、辛硫磷、吡虫啉、吡蚜酮、苏云金杆菌、噻虫嗪、三氟苯嘧啶、甲维·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等杀虫杀螨剂品种使用量将较大;硫酸铜、多菌灵、代森类、甲基硫菌灵、戊唑醇、三环唑、百菌清、咪鲜胺、稻瘟灵、三唑酮、氟环唑、氟唑菌酰羟胺、丙硫唑、丙硫菌唑、叶菌唑、吡唑醚菌酯、噻唑锌等杀菌剂品种用量较大;草甘膦、乙草胺、莠去津、草铵膦、丁草胺、灭草松、异丙甲草胺、2甲4氯、丙草胺、二甲戊灵、吡唑喹草酯、氟砜草胺、三唑磺草酮、苯唑草酮、苯唑氟草酮、环磺酮、砜吡草唑、啶磺草胺、环吡氟草酮等除草剂使用量较多;


乙烯利、多效唑、甲哌鎓、矮壮素、赤霉酸、噻苯隆、烯效唑、芸苔素内酯、胺鲜酯、单氰胺、三十烷醇、冠菌素、调环酸钙、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值得关注,以及大丽轮枝孢等免疫诱抗剂将使用较多。今后,国家″三农″政策的还将陆续出台,将对农药需求构成长远的利好。


三是未来我国农药市场的发展方向将会是:生态、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农药将会在农药市场走俏,绿色农药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目前,国外农药生产正朝着生态、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而我国高效、低毒或无毒、低残留农药的市场缺口很大。

农业农村部宣布,自2024年6月1日起,将撤销含氧乐果、克百威、灭多威、涕灭威制剂产品的登记,并禁止其生产。此外,自2026年6月1日起,这些高毒农药也将被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我国全面禁止高毒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预计到2026年底现有产量中约有9-10万吨高毒农药将退出国内市场,而国际市场的禁用也将进一步降低高毒农药的出口总量。有人估算,高毒农药退出将给国内农药市场留下100亿元的缺口。


在农药品种结构方面,不合理现象有较大的改善,化学农药占比下降,生物农药占比上升。2025年高毒、高残留农药用量会大幅度下降,生态、高效、低毒农药需求量则会大幅增加。例如拟除虫菊酯类、吡啶类、嘧啶类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因稻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抗性的产生,此类药剂的需求继续下降,用于防治稻飞虱的噻嗪酮(扑虱灵、稻虱净)、敌敌畏、异丙威(叶蝉散)等农药的需求明显增加。蔬菜、果树类生物农药用量会显著上升,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甲维盐、春雷霉素、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枯草芽孢杆菌、赤霉素、乙基多杀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看好。因此,高毒农药替代品种以及生物农药的开发势必将成为我国农药研究开发的热点,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如今年以来,一些高效低毒品种与新制剂供不应求,高效低毒新品种、新制剂以及除草剂、杀菌剂的销售较好,生物农药用于蔬菜、果树类、茶叶等的量不断加大。


四是未来我国农药出口基本态势将会是:国际农药市场价格趋稳,市场止跌趋稳,需求将出现关键转折,连续两年下滑后逐步转强将会是大概率事件,这将会促进我国农药的出口。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4年6月13日发布的《粮食展望》报告初步预计,2024年全球粮食进口费用将增长2.5%,超过2万亿美元。报告预计2024至2025年全球大多数主要粮食商品供应充足,但认为,极端天气、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政策突然变化等因素都可能打破全球供需平衡,影响食品价格和全球粮食安全。


还有专家认为,近年来,国际主要粮棉豆农产品连续出现当年产不足需、库存持续下降的局面。粮食库存的下降和价格的上升,将为国际农药需求的增长创造良好的基础。进入2025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将导致玉米等种种面积的扩大,美国玉米和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增加,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2025年全球粮食产量将继续增长,对化肥和农药的需求量也将增长。但由于国际上农药新装置投产有限及开工率不足,预计2025年全球农药产能增长趋缓,国际农药市场仍有机会(全球作物保护市场达700亿美元)。


从国际看,与我国经济联系较为密切的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回升较快,有利于农药工业出口稳定增长。近年来,发达国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缓慢,生产成本增高和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要求等各方面原因农药工业出现缩减态势,与此同时,成熟市场承压,新兴市场潜力凸显,有些发达、发展中国家(美国、巴西、印度等)农业发展对农药产品的需求加大。特别是世界经济正在步入经济复苏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农药需求将在2025年有所表现。自今年入春以来,一部分国家对农药需求有所增加,供给缺口将会扩大。总之,如果国际农药价格高于国内,将会促使国内农药出口增加。


三、我国农药行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今年是农药企业风险与机会并存的一年。2025年农药市场整体充足供应,不会出现供应紧张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但由于国内农药产能严重过剩,农药市场继续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价格内卷、品种竞争仍将十分激烈。但要在看到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等给我国未来农药市场带来美好前景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我国农药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一是增本降利的挑战。人力、产品销售费用、原料、电、油、运等成本增加得不到缓解,这成为农药成本的一个重要增本因素。特别是人工成本、销售费用、天然气价格、国内油价的影响,使农药成本难以降低。还有一些政策以及政策外因素让农药企业面对种种增本降利的难题。


二是结构调整的挑战。农药市场上传统的农药产品出现饱和甚至过剩,生态高效低毒新品种、新制剂仍存在相当缺口。传统农药虽然满足了病虫害防治的需要,但产品结构不合理,生态绿色农药比重有待继续提高。随着绿色农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已被人们普遍关注,去年以来,农民对高效、低毒、无公害新品种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的需求比重不断上升,高效低毒农药需求不断上升(生物农药成为新农药登记主流,登记数量逐年增加),部分地区生态高效低毒农药出现缺口,导致生态高效低毒农药进口大幅增加。


三是市场混乱的挑战。农药市场混乱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根治,农药市场竞争无序。多年来农药市场改变很大,数智农药平台等迅速成长,已占据农药市场很大份额,厂商利用″直销″优势和移动互联网,积极参与竞争,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农资店、农资网店、农资个体经营等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使竞争秩序更加混乱。同时个别地方仍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有些农药有效成分含量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还有的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生产农药,假冒、伪造、无农药登记证的农药产品时有出现。


四是国际冲击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农药使用大国,一直是外国农药公司所期望拥有的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国外各大农药公司都看好中国,已先后进入我国农药市场,一场抢夺农药市场的争夺战早已悄悄的展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外公司将进一步抢滩国内农药市场,包括分销系统的介入。由于新冠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世界贸易增长明显下降,加之中美贸易战与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抬头,国际经济结构的加速重组主要发达国家力量的消长变化,特朗普新一届政府上台,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等众多原因,出现了国内农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乏力,国外农药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却日益严重。


四、应对农药市场变化与挑战的对策


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我国进入2025年后的新形势、新变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当前的形势和问题,既要看到前景以增强信心,又要看到诸多风险以正确应对。但最为重要的是:在当今形势下,我国农药企业如何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说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农药结构调整升级转型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农药产品和市场结构,推动农药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随着双碳以及环保标准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存在的污染问题已引起业界关注。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残留超标,不仅造成人畜中毒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高毒农药的替代产品、新型生物农药的开发和生产迫在眉睫。

如微生物杀虫剂、印楝素农药、芳姜黄酮、多粘类芽孢杆菌P1、贝莱斯芽孢杆菌C17271、贝莱斯芽孢、BT制剂、井岗霉素等。食物安全和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虽然带来了双重挑战,但也给我国农药行业的大规模、历史性的升级换代带来了机遇。为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解决农药工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生产新型生物农药产品及农药制品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坚持发展和淘汰相结合,以加快先进工艺的发展促进落后工艺的淘汰,借鉴外国农药工业产品质量控制策略与措施,尽快把我国农药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


所以,要抓好我国削减高毒农药结构调整工作。通过调整不断优化农药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最终使农药市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使新型生态高效低毒农药和特种农药的生产达到一定的比例,以满足生态高效低毒农药的市场需求,从宏观上为提高农药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时机。各级政府和农药主管部门必须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管理,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并对各类农药经营者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以确保农药市场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是以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为目标,以参与国际竞争为目的,以竞争力提升为突破,积极深化企业改革,建设农药强企。我国目前农药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数量多,分布面广,规模小,缺乏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众所周知,企业的集团化有利于增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可以更广泛地利用经济资源和市场空间,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国外资本有可能投入国内新农药领域。亟须高质量发展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扶持,以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和竞争能力。


如果我们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整个区域乃至于全国的资源配置为出发点,逐步实现农药工业的规模经济,组建区域性的农药强企,形成强有力的联合舰队,那么在国际竞争中就能处于有利地位。同时要搞活中小农药企业,通过内部改革、创新机制等形式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为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药企业的发展,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把资本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做强我国农药产业。


三是切实加大农药业开放力度,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多渠道、多举措,促进我国农药出口。当前,我国农药产品出口遍布世界各地,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其中,对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实现增长。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2024年中国农药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高达85%(但因为2024年国际市场价格也在下滑,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厉害),我国农药产品出口增长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部分销往东南亚、欧盟、南美等市场。但是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农药产品需求结构。如去年上半年我国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的出口比例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结合国际市场情况,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农药工业产品外贸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潜力,趋利避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我国农药工业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结构的低级化问题。农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再加上花色品种陈旧跟不上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也较低下。比如农药产品尽管出口数量大,可由于农药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同国际市场的价格差距明显过大。其次是农药企业的经营机制不够灵活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渠道,对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反映迟钝,同时缺乏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外贸人才等。


因此,必须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要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是未来我国农药工业产品出口的前景所在,同时还要在包装规范上下工夫;要建立国际农药市场的销售网络,开拓国际农药市场;如与国外公司联合在国外注册产品可互相扬长避短,既能保证较大利润,又降低了投资的风险;还要在国际农药产品名牌上下工夫,树立起世界级的国际农药名牌;如直接在国外注册产品和在国外注册分公司。同时,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不放弃传统市场的同时灵活运用多种贸易形式开拓新市场。


此外,实现规模经济是我国农药工业产品出口潜力的重要因素,注意培育大企业集团。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农药协会要积极帮助企业认真开展反倾销工作,继续加大对农药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和加强农药市场秩序的整顿工作,引导农药企业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同时从农药企业自身来说,要切实提高企业的营销水平,进一步加快市场部、数智平台、营销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数智为手段,线时线下联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掌握市场变化规律和趋势,加快营销创新步伐,以企业的管理优势和优质的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来巩固市场,占领市场,扩大市场。 


展望2025年,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为我国农药工业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等将极大利好农药工业与市场,可以预见,今年农药市场与行业的机会将远远大于2024年。但农药行业仍然任重而道远,行业风险动荡起伏仍不可回避。只要我们把握趋势,趋利避害,我们就一定迎来农药工业的春天的到来! 


(作者:韩永奇)


注:本文参考了国家农村农业部、国家海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发布的报告数据及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考文献:


1.李 强 . 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13日 第01 版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经济日报,2025年2月24日第01 版

3.张安宇 孙海天.会内会外话发展——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直通两会).人民日报,2025年03月07日03 版

4.赵同录  魏锋华  张毅等.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国家统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2024年主要经济数据.经济日报,2025-01-18

5.邹多为.2024年我国对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增长.中国日报,2025-01-31

6.刘琴.第38届中国植保双交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发布农药使用量较大品种.农资导报,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