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4月18日,中农立华、广康生化和长青股份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业绩表现如下:
中农立华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9,581.8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619.70万元,增加 1.30%;实现营业利润 30,147.32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393.23 万元,减少 4.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337.74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2,146.36 万元,减少 9.55%。
从分行业情况来看,农药流通仍是公司主营业务,占比营业收入的 99.77%;从分产品情况来看,农药制剂产品销售收入相较上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农药原药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51%;分地区情况来看,境内外业务销售收入相较上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市场拓展 :在国际市场,公司秉持自主品牌输出策略,加速推进国外市场产品登记工作,2024 年共获得 306 项产品登记,包括 17 项自主产品登记。国内市场方面,公司加快品牌战略落地,优化升级产品及作物解决方案,推出 ″中农鼎粮柱″″中农花果三宝″ 等多款作物解决方案,深受农户好评。同时,公司聚焦服务品牌建设,携手当地合作伙伴共建 ″立华为农社″,借助县级服务网点,将本地化的作物健康解决方案以及专业的植保技术服务输送至基层。
研发创新 :公司围绕绿色农药,不断提升产品研发水平。公司设有农药应用研发中心,同时设立植物保护技术中心和产品开发部,每年开展近 6000 场试验示范,对产品药效和安全性等进行评价。2024 年承担了两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免疫诱抗剂的制剂研发与应用技术以及生物制剂田间药效探索的研发。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共有 19 项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授权。
未来展望 :中农立华董事长苏毅在年度报告‘董事长致辞’部分提出,2025年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农化行业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推进供应链智能化升级;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新产品应用与技术创新壁垒;响应国家″农业新质生产力″战略,推广生态友好型产品,聚焦粮油作物单产提升,优化农业服务网络,打通农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广康生化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2,348.08 万元,同比上升 46.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468.13 万元,同比上升 15.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305.21 万元,同比下降 11.45%。
市场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规模实现显著增长,销售额达到约 7.23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15%。在巩固原药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启动了″原药与制剂协同发展″的业务布局,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设立下属制剂销售公司——广东融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包括甜菜除草剂、联肼系列杀虫剂、克菌丹系列杀菌剂在内的 12 个核心制剂产品。此外,公司还启动了 64 个制剂产品的登记工作,为公司未来在制剂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加快了重点产品的全球登记与布局,成功完成甲氧虫酰肼原药的欧盟等同登记,公司在巴西、墨西哥、加拿大和柬埔寨的原药和制剂登记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中。
研发创新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合计为 3,882.94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 5.37%。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计获得 19 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 15 项,此外尚有 7 项发明专利正处于申请流程中,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知识产权储备。在专利申请与授权方面,公司报告期内取得显著进展。自主研发的两项核心技术——″一种叶菌唑的合成方法″与″一种联苯肼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
2025 年度经营计划 :聚焦核心产品、产业链建设和降本增效,持续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的增长,实现公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1、生产基地建设与优化:在湖北生产基地,公司将全力推进配套公用工程、罐区、废水处理装置、废气处理装置的建设工作,确保所有车间完成安装并具备调试条件,力争首个车间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在韶关生产基地,公司将按计划完成克菌丹产能提升项目和噻呋酰胺生产车间的建设工作,力争噻呋酰胺生产车间于 7 月份正式投产。在英德生产基地,公司将完成厂前区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制剂生产车间和氯气仓库的建设工作,确保其按时投入使用。此外,公司还将完成部分杀虫剂、除草剂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重构与环保深度治理等技术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2、生产管理与安全保障。3、技术研发与创新突破:构建″技术研发—工程适配—生产应用″三位一体的创新闭环体系。4、市场开发与营销拓展:2025 年,公司将全力聚焦核心产品,打造全链条产品矩阵,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长青股份
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352,436.01 万元,同比下降2.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95.36 万元,同比下降 264.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533.21 万元,同比下降 246.08%。
生产管理 :报告期内,积极有效组织生产,结合市场变化合理调配产能,制剂产能利用率得到明显提升,2024 年共生产制剂 15,939.40 吨,同比增长 38.49%。2024 年,公司积极推进长青南通精异丙甲草胺车间、长青湖北噻虫嗪车间的生产调试;沿江厂区重点围绕腾退搬迁新装置的生产调试开展工作,截止报告期末,沿江原厂区已全面停产,新厂区车间陆续投入试生产为公司未来的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场拓展 :2024年,公司积极规划海外重点制剂市场的销售,并加快海外市场登记步伐,2024 年自营出口实现销售 122,081.02 万元,同比增长 8.56%。
2025 年度经营计划:公司将继续专注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研发、生产和销售,加快国内外市场布局,推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和技术升级,培养和扩大专业化的营销队伍,强化多层次、差异化、特色化的品牌体系建设,纵向延伸产品服务的深度,实现业务规模、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增长。公司确定 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预算为 40 亿元,较 2024 年增长 13.50%,实现扭亏为盈。公司 2025 年将通过全力推进沿江厂区腾退搬迁项目产能的有效释放,促进提质增效,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销售额,抢抓节本降耗,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年度利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