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企业竞争研究所(CEI)发布的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一些生物技术作物品种的专利即将到期,但相应的一些管理规定将阻碍非专利生物技术作物市场的发展。
在下一个十年里,将有二三十种最受欢迎的生物技术改造的植物性状产品面临专利到期,美国及全球的农民迫切希望能从中获益,获得低成本的非专利种子。但是,多数的这些到期专利性状将必须在每隔3年或5年取得再登记方能使用,这个程序要求登记者拥有原产品开发者持有的独家商业机密,这对非专利生物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设立了一个潜在的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非专利生物技术作物有未来吗?》一书中,作者解释了为什么再登记程序对保护消费者和环境安全无益。他建议取消在美国和重要海外出口市场的再登记要求。因为对于生物技术产品的销售者来说,在全球所有相关市场保持产品的登记状态是耗时耗力的。因此,再登记要求将仅仅是为了帮助那些品牌生物技术公司防止那些有可能成为非专利生物技术公司获利。
目前,代表了育种者和生物技术行业的贸易协会,正在与专利仿制育种者谈判,期望其可以支付开发者一定的数据信息费。这个协议的达成将是通往非专利生物技术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但是这也只是将深层的管理问题掩盖了。如果没有根本性的变革,管理者将迫使农民为非专利生物技术种子支付较高的价格。
毫无疑问,美国农业从生物技术的引入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在全球28个国家中有超过1500万农民也见证了生物技术带来的高产,环境兼容,单产提高等好处。但是,如果管理障碍未能被及时清除的话,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其他任何一个行业所能享受到的专利过期产品带来的惊人好处,将不可能发生在生物技术作物上。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