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分析预测,2013年全国玉米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明显重于常年,预计发生面积11.3亿亩次,虫害发生8.3亿亩次,病害发生3.0亿亩次;将影响全国约3亿亩玉米的安全生长。其中,玉米螟、大斑病在东北、华北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和黄淮等地中等以上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一、发生趋势
(一)玉米虫害
玉米螟发生3.5亿亩次,其中,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北部偏重发生,东北其他大部地区、黄淮海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6亿亩;二代玉米螟在东北中南部、华北北部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亿亩;三代玉米螟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00万亩。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和西南等地中等以上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遇适宜的气候条件,部分地区大发生的风险较高,全国发生面积可达1亿亩次。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3000万亩。蚜虫在华北、西北大部偏重发生,发生8000万亩。蓟马在黄淮海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5000万亩。棉铃虫在黄淮海、西北西部中等发生,发生5000万亩。地下害虫在东北、华北偏重发生,黄淮、西北、西南中等发生,发生9000万亩。双斑萤叶甲、叶螨、土蝗等在东北、华北、西北等部分玉米产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
(二)玉米病害
大斑病在东北、华北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8000万亩。小斑病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发生5000万亩。褐斑病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4000万亩。灰斑病在东北北部、西南偏重发生,发生3000万亩。粗缩病在黄淮中南部中等发生,发生1500万亩。丝黑穗病、弯孢叶斑病、纹枯病、锈病、顶腐病、瘤黑粉病等病害在部分玉米产区有一定程度发生为害。
二、预测依据
(一)玉米病虫基数维持较高水平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2012年冬前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黑龙江为124.9头,吉林、安徽、辽宁、新疆分别57.9头、50.1头、44.7头、43.6头,河南、山东、湖北和内蒙古为30余头,河北、山西和天津约为20头,北京、陕西、四川、宁夏在10头以下,其中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湖北和陕西常年值偏高,其他省份一般偏低20%以上。2012年东北、华北三代粘虫重发,残留数量较大,2013年在江淮、黄淮麦区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将得到有效放大。据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等6省2012年冬前调查,二点委夜蛾越冬基数普遍低于2011年,一般虫量每平方米不足0.2头,种群数量总体有所回落。但河北存在每平方米达9头的高密度区域,且2012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部分夏玉米区发生区域扩大,越冬基数分布较为广泛。玉米大斑病等玉米病害田间菌源分布广、基数大。
(二)玉米种植制度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东北主栽品种对大斑病、黄淮海主栽品种对褐斑病抗性普遍较差;大部地区生产品种对玉米螟抗性差。东北春玉米多年大面积连作,黄淮海主产区实行小麦-玉米两熟制和春、夏玉米混作,各地普遍采取密植、免耕、秸秆还田、高肥水管理和机械跨区作业等措施,均有利于玉米病虫源积累、传播扩散,加重病虫发生。
(三)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较为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3年春季气温,黑龙江、吉林大部、内蒙古东部较常年同期偏低,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黑龙江东部、吉林大部、辽宁东部、山东大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吉林东部降水偏多2~5成;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以上气候条件将有利于东北和黄淮地区玉米螟的化蛹和羽化,也有利于一代粘虫在江淮、黄淮麦区的发生危害。夏季,如遇降水偏多天气,将有利于粘虫、二点委夜蛾、大斑病、褐斑病等病虫害发生危害;如降水少、气温高,则有利于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危害。
一、发生趋势
(一)玉米虫害
玉米螟发生3.5亿亩次,其中,一代玉米螟在东北北部偏重发生,东北其他大部地区、黄淮海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6亿亩;二代玉米螟在东北中南部、华北北部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2亿亩;三代玉米螟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00万亩。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黄淮和西南等地中等以上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遇适宜的气候条件,部分地区大发生的风险较高,全国发生面积可达1亿亩次。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3000万亩。蚜虫在华北、西北大部偏重发生,发生8000万亩。蓟马在黄淮海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5000万亩。棉铃虫在黄淮海、西北西部中等发生,发生5000万亩。地下害虫在东北、华北偏重发生,黄淮、西北、西南中等发生,发生9000万亩。双斑萤叶甲、叶螨、土蝗等在东北、华北、西北等部分玉米产区有偏重发生的可能。
(二)玉米病害
大斑病在东北、华北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8000万亩。小斑病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发生5000万亩。褐斑病在黄淮海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4000万亩。灰斑病在东北北部、西南偏重发生,发生3000万亩。粗缩病在黄淮中南部中等发生,发生1500万亩。丝黑穗病、弯孢叶斑病、纹枯病、锈病、顶腐病、瘤黑粉病等病害在部分玉米产区有一定程度发生为害。
二、预测依据
(一)玉米病虫基数维持较高水平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调查,2012年冬前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黑龙江为124.9头,吉林、安徽、辽宁、新疆分别57.9头、50.1头、44.7头、43.6头,河南、山东、湖北和内蒙古为30余头,河北、山西和天津约为20头,北京、陕西、四川、宁夏在10头以下,其中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湖北和陕西常年值偏高,其他省份一般偏低20%以上。2012年东北、华北三代粘虫重发,残留数量较大,2013年在江淮、黄淮麦区繁殖一代后,种群数量将得到有效放大。据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等6省2012年冬前调查,二点委夜蛾越冬基数普遍低于2011年,一般虫量每平方米不足0.2头,种群数量总体有所回落。但河北存在每平方米达9头的高密度区域,且2012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部分夏玉米区发生区域扩大,越冬基数分布较为广泛。玉米大斑病等玉米病害田间菌源分布广、基数大。
(二)玉米种植制度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东北主栽品种对大斑病、黄淮海主栽品种对褐斑病抗性普遍较差;大部地区生产品种对玉米螟抗性差。东北春玉米多年大面积连作,黄淮海主产区实行小麦-玉米两熟制和春、夏玉米混作,各地普遍采取密植、免耕、秸秆还田、高肥水管理和机械跨区作业等措施,均有利于玉米病虫源积累、传播扩散,加重病虫发生。
(三)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较为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3年春季气温,黑龙江、吉林大部、内蒙古东部较常年同期偏低,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黑龙江东部、吉林大部、辽宁东部、山东大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吉林东部降水偏多2~5成;全国其余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以上气候条件将有利于东北和黄淮地区玉米螟的化蛹和羽化,也有利于一代粘虫在江淮、黄淮麦区的发生危害。夏季,如遇降水偏多天气,将有利于粘虫、二点委夜蛾、大斑病、褐斑病等病虫害发生危害;如降水少、气温高,则有利于蚜虫、叶螨、双斑萤叶甲、棉铃虫等害虫的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