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3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发生,河北南部、山东中南部等地达偏重程度,预计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次。为做好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技术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玉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二、防控策略
以保障夏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以控害减灾保产为目标,大力推广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技术,提倡科学用药、局部用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确保玉米生产质量安全和田间环境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以麦茬夏玉米田为主,小麦收获后田间麦秸和麦糠覆盖厚的田块为重点。重点防控时期是在麦收后到夏玉米6叶期前。
(二)主要技术措施
1. 农业措施
深耕冬闲田:四月初结合棉花等春播作物的播种,对前茬为棉田、豆田等冬闲田且没有秋耕的地块进行深耕,破坏二点委夜蛾越冬幼虫栖息场所,减少虫源基数。
播前灭茬或清茬:小麦收割时在收割机上挂旋耕灭茬装置,粉碎小麦秸秆;同时在麦田施用秸秆腐熟剂,既可恶化害虫生活环境,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危害,又可提高玉米播种质量,达到齐苗壮苗。也可结合当地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将小麦秸秆清理到田外, 集中回收再利用。
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根据二点委夜蛾幼虫隐蔽怕光的特点,可在玉米播种机上加挂带秸秆清理装置或人工借助钩、耙等农具,局部清理播种沟的麦秸和麦糠,露出播种沟,使玉米出苗后茎基部无覆盖物,消除二点委夜蛾幼虫隐蔽危害的适生环境。
2. 物理防治
麦收时开始到玉米6叶前利用诱虫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大面积诱杀,按每30-50亩一盏灯布灯诱杀成虫,减少夏玉米田间落卵量,降低虫源基数,减轻为害。
3. 化学防治
播后苗前喷雾:秸秆未做处理且有二点委夜蛾发生可能的地块,在夏玉米播后出苗前,要借助于高压喷雾器喷药防治打透覆盖的麦秸,杀灭在麦秸上产卵的成虫、卵及幼虫,同时兼治从小麦上转移为害的其他害虫。使用药剂可选用毒死蜱、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避免单独使用菊酯类农药。
苗后喷雾:在玉米6叶期前,对大龄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地块可局部喷药防治,手压式喷雾器要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淋根茎部,直接毒杀大龄幼虫。
毒饵诱杀:用毒死蜱、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或辛硫磷配置毒饵,于傍晚顺垄放置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不要撒到玉米上。
撒毒土: 用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等制成毒土均匀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围棵保苗,毒土要与玉米苗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产生药害。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物理诱杀技术
在麦收时二点委夜蛾成虫羽化期,统一组织,利用诱虫灯、性诱剂等大面积诱杀二点委夜蛾成虫。
(二)播前灭茬技术
在小麦收获时在收割机上挂上旋耕灭茬装置,粉碎小麦秸秆于夏玉米播种前,破坏二点委夜蛾的产卵和栖息场所。
(三)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
在玉米播种机上加挂苗带秸秆清理装置,清除播种沟上的麦秸和麦糠,消除二点委夜蛾幼虫隐蔽危害的适生环境。
五、关键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根据二点委夜蛾的发生特点,黄淮海夏玉米区在小麦收获前应开始利用测报灯监测二点委夜蛾成虫动态,夏玉米出苗后及时进行幼虫数量以及玉米被害情况调查,及时发布二点委夜蛾发生趋势,指导防治。
(二)搞好宣传指导。二点委夜蛾是新发害虫,具有隐蔽为害性,防治关键期短,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现场培训会、印发明白纸、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二点委夜蛾的识别特征、危害特点和科学的防治技术,真正实现防控技术进村入户。
(三)开展统防统治。二点委夜蛾隐蔽性强、具有群居性和暴发性,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玉米的严重损失,为此,要求按照“治早治小,灭虫保苗”的原则,抓住玉米6叶前低龄幼虫期的关键防治环节,开展统一防治,同时要做好效果调查,及时查漏补缺,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