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调查和专家会商研判,2014年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加重发生趋势,预计发生面积36.8亿亩次,比上年扩大10%左右。对此,农业部10日要求各地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防控措施,全力打好病虫防控攻坚战,实现“虫口夺粮”。
 
受境内外越冬基数偏大及华南稻区春季降水偏多影响,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其中,稻飞虱在华南、西南、江南、长江流域等稻区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4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北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7亿亩次。玉米粘虫冬前基数高于常年,食源条件丰富,东北、华北、黄淮和西南等玉米产区偏重发生,涉及面积约9000万亩。如遇降雨集中等异常天气,局部可能出现暴发危害。
 
同时,流行性病害具有偏重流行风险。由于冬前菌源充足,作物抗病性普遍较差,以及感病期遭遇多雨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小麦条锈病在川、甘、陕、鄂等常发区偏重流行,预计发生面积3000万亩,比上年增加30%;小麦赤霉病在长江流域、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流行程度重于2013年,需实施预防控制面积约8000万亩。稻瘟病在西南、江南、东北部分稻区存在大面积重度流行的可能,发生面积约7000万亩次。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西北、华北等主产区继续保持重度流行态势,发生面积约3500万亩,与上年相当。
 
暴发性病虫也呈区域重发态势。预计小麦穗期蚜虫全国发生2.5亿亩,比上年增加6.4%。在黄淮海麦区大发生,在西北麦区偏重发生。水稻螟虫全国发生2.5亿亩次,比上年增加14.7%。在江南北部、长江中游、西南中北部、江淮西部稻区偏重发生。玉米螟全国发生3.7亿亩次,与上年持平。在东北、黄淮海等玉米主产区大部偏重发生,在东北中北部呈大发生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