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津巴布韦农民代表团体近日表示,为了提高津巴布韦的生产力,振兴纺织和服装工业,政府必须考虑让农民种植转基因Bt棉花。Bt棉花利用了苏云金芽孢杆菌,能产生出一种天然化学成分,对棉铃虫等昆虫有毒性。
津巴布韦尚未采用转基因作物技术,但在2006年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管理局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运输、进口、生产、安全操作、及转基因产品的利用进行监管。在2012年3月发布的该国第二个科学、工艺和创新政策中,津巴布韦政府确认生物技术是提高粮食生产率、加强社会健康福利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工具之一。
津巴布韦农民联合会的Berean Mukwende表示,“我们的农民因棉铃虫问题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尽管对生物技术我们还有所顾忌,但为了帮助农民减少产量损失,并提高他们的收入,津巴布韦应该开始考虑种植BT棉花。”
该联合会的Garikai Msika先生则说,“我们在利用农业技术帮助受困于高农药消费和产量持续损失的农民方面非常落后。转基因技术在增强棉花生产力和实现津巴布韦经济目标上是很有利用价值的。”
为了增强小农场的棉花生产力,非洲国家马拉维在2013年1月份开始种植BT棉花。但其还未商业化BT棉花。
据马拉维农业研究服务部副主任Ibrahim Benesi博士表示,该国政府不想阻碍科学的发展,希望能促进需求导向的科学研究,“我们希望促进农业科学的发展。人民能在生物安全规定和规章下获得这种技术带来的裨益。”
近年来,因农民面对价格竞争,投资费用高等问题,津巴布韦的棉花产生量迅速降低,从2012年的283000吨降到了2013年的不足200000吨。而历史最高产量为353000吨以上,为该国带来2亿美元左右的产值, 为大约200000个人创造了就业。
生物技术在非洲很多国家仍处于争议阶段。研究人员对产权、市场、转基因污染和监督等问题仍存有疑问。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