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土壤修复行业将迎来首部法律。由环保部起草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议稿)》已经基本形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并将于今年年底上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由环资委征求各方意见后,再上交国务院法制办。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副处长丁敏表示,根据时间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了解、熟悉土壤污染和防治的有关知识、情况、技术等,2015年着手起草和修改法律草案。预计2016年底完成草案的修改和完善后,报送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7年以后,环资委将配合人大常委会完成审议。
据介绍,这部法律非常重视土壤环境的保护,在基本原则里面规定了保护优先,并制定了专章“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立法迫在眉睫
今年4月,环保部会同国土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的超标率高达19.4%。继水源、大气等之后,如何保护和修复土地已摆在政府的眼前。
当前关于土壤污染和防治的主要法律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污染防治法》。同时,环保法提出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较为具体的规定见于国家颁发的许多单行法规之中。然而,这些法规条例并没有形成我国有效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与管理体系、风险评估标准体系、监测监控体系、土壤修复技术体系等。直到去年10月,土壤污染防治法被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中国五年立法规划,该项法案由环资委牵头起草。今年年初,环资委正式委托环保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建议稿)》。
行业将获法律保障
据悉,《建议稿》总共为八章。其中包括总则、土壤环境监督管理、土壤环境保护的规划和标准、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污染土壤的修复、保护责任的界定以及污染土壤修复的监测措施八项内容。
《建议稿》十分注重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土壤的分区分类管理方式。据介绍,环保部门首先对农地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然后进行分区分类管理,对于确实有污染的农地,先控制起来,避免造成更大的污染,对于比较好的土地进行保护,对于有风险的农地,则需要指导农民改种其他经济作物,避免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在立法目的上,对于保护农业用地各方也有分歧。到底是应该保证土壤环境质量还是应该保证土壤中农产品的质量。如果土壤污染超标但是农产品污染不超标,这种情况算不算作土壤污染?就这一问题,业内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企业是否需要承担终身责任,是否承担无限责任,现在都在商讨之中。同时,在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审议通过之前,对企业造成的污染如何追究其责任,这些在法律中也要体现出来。
编辑整理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