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螟丹原药不宜盲目扩产
日期: 2015/8/19
由于2007—2008年草甘膦原药价格疯狂飙升,草甘膦产品丰厚的利润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草甘膦扩产大战在国内打响。2007年国内草甘膦生产企业42家,到2010年底超过100家、产能超过80万吨,而全球草甘膦总需求不过70万吨,市场供求严重失衡。产能快速扩张为草甘膦产业健康发展埋下了祸根。
利益驱动往往会变成一个产业的杀手,草甘膦原药就是一个例证。可是,人们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甚至伤疤未好就忘了疼。如果再不泼几漂冷水,杀螟丹原药就会成为“草甘膦的难兄难弟”。
杀螟丹起源于日本住友株式会社,我国企业在仿制过程中开发了杀虫双、杀虫单,成为其系列产品。辉煌时期,全国曾有30余家企业生产,经过市场的充分竞争和淘汰,到2012年止,全世界产量90%以上集中在中国,其中湖南昊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天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又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2012年,世界杀螟丹需求量达到峰值为12,000吨,我国当年出口11,666吨,出口值为5,234万美元,出口均价为4,687美元/吨。2013年,我国出口杀螟丹9,405吨,同比下降15.77%,出口值为4,342万美元,出口均价为4,617美元/吨,同比下降1.7%。以后需求接连下跌,目前全世界的需求量约为:杀螟丹8,000吨/年左右、杀虫单5,000吨/年,主要市场在亚洲的水稻产区,其中印度、巴基斯坦、日本的杀螟丹需求量占全球总需求量的70%左右;45%左右杀虫单在国内销售,55%左右的杀虫单市场在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杀虫双主要在国内销售,但销售量从高峰期的近20万吨/年减少到不足3万吨/年,目前严重过剩,已成为制约杀螟丹、杀虫单正常生产的主要障碍。因为杀虫双无法消化,就要影响杀虫单的生产,杀虫单供应不足,就要影响杀螟丹的生产,这条产业链关联度极高。
从国内产能分析,湖南昊华、天容股份、安徽华星、湖南国发、重庆农药等主要企业杀螟丹、杀虫单、杀虫双现有年产能共计已分别达11,000、22,000、50,000吨,到今年9月,预计安徽锦邦新增杀虫单、杀虫双产能2,000、6,000吨。均属于供大于求,行业景气度不容乐观。
从实际产量分析,2012—2015年(截止6月底)杀螟丹总产量分别为7,950、7,840、7,200、4,850吨;杀虫单总产量分别为4,677.5、4,848、4,090、2,982.5吨。2012、2013年,实际产量接近市场需求量,供求基本平衡,价格稳定,市场运行平稳;2014年供小于求,市场供应紧张,导致销售价格上扬;2015年具有产能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目前市场供大于求,销售价格在逐步下降,各厂家库存也在逐步增加,价格下跌趋势明显,并有提速迹象。
杀螟丹之所以出现千载难逢的“2014现象”,主要原因为:一是产量下降,导致年初销售旺季缺货,造成进口商抢货,推动了价格的快速上扬;二是天容股份和安徽华星搬迁后产量下降,加上湖南昊华存在搬迁的预期影响,使得经销商和进口商提高库存,造成货源紧张的压力;三是安徽华星和湖南昊华由于新加坡港口实行新的规定,途经新加坡港口的货物,要进港转装,加上货物在途的时间,进一步加剧目的地货源的紧张。
由于江苏天容、安徽华星等搬迁,造成供不应求的假象,杀螟丹原药价格在2014年疯狂上涨,一度创下超过8万元/吨的天价。逐利效应打响了杀螟丹扩产大战,在不到一年时间,新增产能3,000吨,现有装置总产能超过15,000吨,出现产能过剩。据了解,打算扩产的企业不在少数,这是一个十分威胁的信号。
目前,江苏天容、安徽华星已经恢复产能,今年二季度开始,杀螟丹原药价格逐步回归理性,各进口商较大幅度减少进货,7月份开始几乎没有订单,各厂都有较大库存,价格已开始回落,目前除湖南昊华外,其他企业均已停产,湖南昊华也将于8月中旬停产,以期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的目的。
据调查分析,以下几大因素将直接影响杀螟丹原药的盈利水平:
一是产能过剩。杀螟丹已处于市场的成熟期,在市场上已使用多年,不可能有较大的增长。据预测,杀螟丹原药的市场需求量在未来5年基本维持在8,000吨的水平,波动区间在上、下2%,而目前我国总产能已高达15,000吨。
二是是环保压力增大。新环保法自今年1月1日实施以来,各地配套出台了更加严厉的监管与处罚措施。环境标准的提高,生产企业摊入的环保成本将大幅提高,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如湖南昊华2015年度将新增环保成本800余万元,副产的杀虫双,由于缺少市场,企业必须自行消化,不得不进行环保处理,仅此一项预计损失收入1,000万元,两项合计较往年增加总成本达1,800万元以上。
三是相关产业影响。由于国家对一些严重过剩的基本化工实行关停,如一些氯碱化工企业的关停,导致产能下降,价格回升,杀螟丹原料成本有较大幅度上涨,还将保持上涨的态势。
四是替代产品压力增大。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由于杀螟丹销售价格上涨至78,000~80,000元/吨,短期的价格上涨虽然为其生产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但也给一些替代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提高了机会。杀螟丹的高价格使其失去了制剂性价比的优势,相比之下,氯虫苯甲酰胺和四氟虫酰胺等更具有性价比的优势,已经在许多区域市场快速取代了杀螟丹,成为主要的水稻害虫防治用药,这将使得杀螟丹、杀虫单的国内市场需求量减少,将严重影响生产厂家的效益,估计在今年下半年、明年初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经过各方面的分析,我们预测2015年下半年杀螟丹价格将会大幅度回落,价格大战不可避免,受此因素影响,杀螟丹原药2015年可能维持中等赢利水平。2016年下半年以后,随着新上产能的进一步释放,供过于求的形势会更加严峻,杀螟丹原药的赢利水平将进一步回落,极有可能进入微利期。
目前,杀螟丹价格上涨引发了企业的开工潮,企业纷纷开足马力加大生产,部分企业开始酝酿新增产能,如果企业过分盲目扩大产能,我国杀螟丹产业有可能重蹈草甘膦产业之覆辙。
我国杀螟丹企业应该加强沟通协调,特别是在前段时间市场红火的情况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提高我国杀螟丹的价格控制能力,产业必须形成合力,抵制恶性竞争。
一哄而上必定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价格就会下跌。最后会导致杀螟丹产业无利可图,甚至一哄而垮。
对此,建议企业切勿盲目扩产,因为前期的货源紧张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并不是我国设计产能的总量不够,企业后期扩产需谨慎,严格控制杀螟丹产能,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