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制剂也有″冰山模型″ 如何利用隐藏制剂因子提高农药利用率?
日期: 2017/10/25
作者:银农科技 林太礼
冰山模型是1973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他根据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将其划分为裸露于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于水下的“冰山以下部分”的模型。“冰山以上部分”所呈现的是人的基础素质,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便于了解与测量。“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称作鉴别性素质,是人内在的、不容易测量的部分。前部分内容容易观察的到,可通过培训来获得改变和发展,后部分难以观察的到,想通过外界影响也不太容易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及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冰山模型常用于企业招聘用人时对人员素质的考察参考。其实,这个模型也适用于作为农药经营及使用中对产品品质优劣选择的评判标准。
农药制剂中也存在冰山模型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资经营人员,或从事于农业病虫害防治的科技工作者,对于农药品质优劣的评判通常是这么了解的:
① 这个农药是什么有效成分?
② 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多少?
③ 销售价多少?
④ 有的可能还会问到是什么剂型?
这类问题在农药制剂的标签上,或是销售价格展示帖上,是很容易看到的标识性信息。其展示的是农药制剂对于作用靶标的有效性和农药使用成本间的相关性问题。其实,农药使用的效果好坏,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农药利用率。
我们知道农药不同于人药。农药是被动吸收,是人将药剂喷施到作物以后,留在作物体上的那部分药剂对为害作物的有害生物起作用。留在作物体上的这部分药剂与喷施到作物上的所施药剂的量比就是农药利用率。同样药剂,喷施同样剂量,利用率不同,药效作用就不一样。
提高农药利用率,是我们都想要的。那么,要怎么做有效?
农药利用率
影响农药利用率的要素,就是农药制剂中隐藏于冰山以下的那部分东西,与农药原药纯度及杂质情况、助剂类别、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农药产品品质,其呈现出来的可用于测量的具体指标是:① 农药分散后有效成分粒径,② 制剂稀释后药液的悬浮率,③ 制剂对于作物的表面张力,④ 制剂与作物表面的接触角。
1 粒剂
粒剂是指不同粒径尘粒在全体粉尘中所占的百分数,又称粒径分布或分散度。如银农48%农精灵悬浮剂粒径D98≤3微米,表示占比98%以上的农精灵悬浮剂粒径在3微米以下。
粒径越小,药剂有效成分在作物上的分布就越均匀,药效越好,安全性也高。好比相同质量的一杯黄豆和一杯芝麻,如果倒在相似的一个平台上,哪一个平铺的面积大?肯定是芝麻,因为粒径小;把颗粒平铺假设成打药。可以看得出来,芝麻药剂对作物的保护面积会更广;那么,又哪一个平铺后在台面上出现的遮盖不到的空隙大呢?肯定是黄豆。粒径大,空隙也大,预示着用药后未着药的空白处多,要是打药,那这些地方药效就不够好了。
粒径越小,保持稳定越难。产品在久置之后,导致药效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粒径增大,而且这种增大是不可逆的。一些悬浮剂放多一些时间后出现分层、沉淀都与粒径变大有关。一个好的制剂,不仅粒径要小,很重要的是这种小粒径在保质期内要维持稳定。
2 悬浮率
悬浮率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剂等农药剂型的质量指标之一。即将这些剂型的农药用标准硬水(Ca、Mg离子342毫克/升)稀释配成悬浮液,在规定条件下静置一定时间(约30分钟),测定悬浮液中处于悬浮状态的有效成分的量占原样品中有效成分量的百分率。
在防治病虫害用喷雾器喷洒农药时,要求农药有效成分的颗粒在悬浮液中能较长时间内保持在稳定均匀的悬浮状态,而不是沉在喷雾器底部。
悬浮率高,表示有效成分粒子在药液中稳定性好,分布均匀,喷洒过程药液浓度保持一致,并均匀地沉积在靶标上,较好地发挥药效。
悬浮率低,表示药液中有效成分粒子分布不均匀。通常上层浓度低,中下层浓度高。这个结果会导致喷药时先喷出去的药液浓度低,其植物体上附着的药量偏少,防效降低;晚喷出去的药液浓度则有可能偏高,有造成对植物药害的风险。
考察制剂悬浮率好坏,可以在制剂兑完水后静置若干时间,比较其彼此间的乳化状况,看看稀释后的药液有没有分层或沉淀等现象出现。悬浮率高的产品,在兑完水后放置2年仍不见分层。我国对农药制剂稀释液的悬浮率要求在50%~70%之间,少数产品要求80%以上。悬浮液中悬浮率高低是农药制剂药效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3 表面张力
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特性就是使液面趋于最小。
农药喷施到作物上,药液对于作物表面就有表面张力存在。表面张力小,吸收就好;表面张力大,吸收就差。表面张力太大,容易引起药液在植物体表面的滚落。
农药药液表面张力大小与制剂的有效成分、助剂本身关系密切。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都小于水;无机液体的表面张力比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得多;水溶液中如果含有无机盐,表面张力比水大;含有有机物,表面张力比水小。分子量大则表面张力大,含氟、硅的液体表面张力最小,含氮、氧等元素的有机液体的表面张力较大。
液体表面张力还与液体所接触物体的介质有关。比如水的表面张力20℃时为72.8达因/厘米,同样的水滴在荷叶上的状态,与滴在木头、棉布上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水分子讨厌荷叶,结果滴在荷叶上的水滴是鼓鼓的水珠;水分子喜欢棉布,一接触水滴就浸入棉布之中。此外,表面张力与温度也有关,同一种液体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减小。
对于农药制剂,考虑到表面张力对施用效果的影响,通常会在助剂选择上下功夫。
4 接触角
农药药液喷施到作物表面后,由于药液、作物表面、以及作物与药剂之外接触到的大气,这3种介质的边界面相交于一点时,气-液界面的切线穿过液体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θ,是润湿程度的量度。
接触角θ<90°,则固体表面是亲水性的,即液体较易润湿固体,其角越小,表示润湿性越好;若θ>90°,则固体表面是疏水性的,即液体不容易润湿固体,容易在表面上移动。
接触角与表面张力实际上是关于农药展着性方面具体表现参数。接触角的大小与药液表面张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影响表面张力的相关因子,也同样会影响到接触角。
生产中的农药使用要确保安全(对作物、对环境、对食用者)和高效(对靶标有效、利用率高)。粒径小、悬浮率高的制剂明显有利于作物的安全和增加利用率,增强作用效果。表面张力小,接触角小的会减少农药使用中的流失率,便于作物吸收,对提高药效也很有帮助。我们对这些因素的关注,不仅是对提高农药利用率的追求,也是做到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