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企业紧″盯″国际标准
日期: 2018/1/15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中国农药产量位居世界首位,销售额仅占全球农化市场销售额的7%~9%,在质量提升的压力下行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1月6日从无锡召开的首届中国农药行业质量研讨会上传来最新消息:今年JMPS会议(农药标准联席会议)上即将审议的28个新申请FAO/WHO产品标准中,有16个产品来自中国的11家企业,这也是中国首次占据50%以上的评审产品席位。
FAO/WHO农药产品质量标准是农药国际贸易的敲门砖,和《FAO/WHO农药标准制定和使用手册》及CIPAC(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方法一起一直在世界农药质量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JMPS会议完成的26个新申请FAO/WHO产品标准中,只有10个产品来自中国的农药企业。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总农艺师季颖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农药原药质量整体上升,草甘膦、草铵膦、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多菌灵、甲霜灵、戊唑醇等部分原药质量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2010~2016年,中国共有21家企业申请了26个FAO/WHO产品标准,其中19个产品通过了评审。2017年6月,FAO/WHO对全球33家企业提交的48个农药产品标准进行审定,包括13家中国企业递交的14个产品标准,而在2010年前,国内企业对此几乎不感兴趣。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上海办事处吕聪主任解释说,农药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申请国际标准成为了行业的大势所趋。作为质量的通行证,成功申请国际标准的企业获得了切实的好处。目前数十个由跨国公司申请的国际标准已经过期或面临过期,但外企更新标准的积极性不高,建议国内企业利用这一时机抓紧申请。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从三个角度剖析了行业的质量现状。第一,农药行业从过去供应不足转变为部分产品供过于求,大量产品用于出口的局面,这些新变化提醒行业要关注品质;第二,农业部提出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对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即从关注有效成分、含量、效果外,还要延伸到农药对环境、作物及农户的影响。第三,农药行业监管新规也对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出了新要求。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主办,英国标准协会(BSI)商学院、先正达中国区、陶氏益农、杜邦农化中国、安道麦中国区、拜耳作物科学、纽发姆等单位的质量负责人也分享了各自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