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农业加速列车的舵手 - 缅甸贸易工会联盟CTUM
日期: 2018/5/28
在了解缅甸农业之前,先来了解一些数字。
农业在缅甸占有36%的GDP, 46%的出口总值,全国5290万人口当中,有接近2500万人口直接务农为生。全国有20%的国土为农业用地,相当于12万6千平方公里,略大于于福建省面积(121,400平方公里)。缅甸目前的水稻栽培面积为900万公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缅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输出国,二战后的1977/78和1985/86年间,国家曾提出 “Whole Township Paddy Production Program”的振兴计划,此绿色革命的主要工作在于提升水稻的产量,在当时将每公顷的水稻产量从1.8公吨提升到3.1公吨。目前缅甸的水稻产量水平在每公顷3-4吨(中国平均5.8-6.0吨/公顷)。在和越南争夺东南亚最大米仓的现状来说,缅甸拥有几个优势:
第一、栽培面积(含潜在开发面积)是越的3倍;
第二、缅甸国内河流多,灌溉水源更加丰富;
第三、劳动力成本相较越南来低(越南劳动成本因为工业化脚步快已相对迭高);
第四、缅甸的水稻栽培品种较越南的品种佳,销售单价也更有竞争力。
在东南亚国家当中,作物的产量仍需高度依赖肥料。在2016年的一份国际调查报告当中,东南亚各国单位面积肥料的使用量当中,以缅甸和柬埔寨最低,其中每公顷在50公斤以下,而相对最高的印度尼西亚的平均水平在300公斤以上,显示肥料的投入和作物的增产,仍有很大的正比关系且上涨空间。另一份数字显示,缅甸单位面积的肥料投入量和水稻的产量有着几个相当趣的现象。在靠自然降水的区域,水稻每公顷的肥料投入量低于50公斤,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为2吨/公顷。在有灌溉条件的区域,此数字分别提升到150公斤和3-4吨/公顷。而在和中国、越南交界的区域,此数字可达到300公斤,产量也可增产至6吨/公顷,因此,缅甸在肥料的需求不但前景广大,因邻近国家的前车之鉴,新政府也更加注重肥料的效率和其对环境的危害。
缅甸单位面积肥料投入和稻水产量关系
缅甸贸易工会联盟(CONFEDERATION TRADE UNION OF MYANMAR)是缅甸国内最大的工会联盟,主管的事务包括各阶层如工厂、运输业、农民的劳工的工作权益和劳动福利。以农立国的前提下,协调农民劳工相关工作权益更是CTUM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CTUM拥有自主的管理渠道,可下沉至农民直接发挥末端影响力。在新的政府上任后,农业单位对于新农业科技的引进求才若渴。CTUM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和NGO组织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作管理方案。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直接引进新技术外,教育农民使用新的技术和提升知识水平,也是CTUM的工作重点。因此,有意进入缅甸的农资业者的路数,不应单纯产品引进,能扮演好教育训练和技术根留在地的做法,会更受当地政府的青睐。在前述的数字当中,也可看出和中国交界的区域,缅甸水稻投入和产出是符合国际水平的,显示中缅交界因为技术、品种或是农资等的交流便捷,有助于当地的发展。在新农业引入的纲领下,缅甸也期待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作为中南半岛最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国家,加上和中国比邻的优势条件下,缅甸显然不想走因为无节制化肥使用所导致的土壤恶果。目前除水稻以外,经济作物的发展仍在起步当中,小部份的玫瑰、芒果、牛油果、西瓜等经作的栽培已开始导入先进的产品。今年一月份,马来西亚绿丰集团(Greenfeed Agro) s已和CTUM负责人对接,双方在产品和低投入可持续农业(LISA)的教育训练上签订合作备忘录。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绿丰集团已为CTUM下辖的区域提供了十数场的作物管理讲习,并深入至田间了解其栽培水平并提供合适的LISA产品。双方秉持合作的终极目的,就是减少中间环节,提供农民知识和产品,以快速拉高耕作水平。农民在缅甸,仍深深的主掌国家发展的前途,在百废待兴的迷雾中找到正确舵手一起掌握发展契机,也是各方英雄好汉在中南半岛上加速上演的剧码。
缅甸CTUM和来自东盟的马来西亚绿丰集团签订LISA合作备忘录
国外企业在缅甸各地展开农业教育训练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