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专家详细介绍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范
日期: 2019/4/24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趋频繁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各种农业害虫传播扩散的几率越来越大,一种名为草地贪夜蛾的迁飞性害虫,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以及我们的亚洲邻国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引起广泛关注,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8年8月发出全球预警。本期节目邀请全国农技中心病虫测报处的有关专家,详细介绍这种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范。
主持人:了解到两位刚刚从云南回来,先来说说这次的调查情况吧。
专家(姜):对,这次情况紧急,我们接到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测报科李亚红科长的电话,并通过发来照片,初步判断为草地贪夜蛾幼虫,谨慎起见,我们赶赴图片发自地云南省普洱市宝藏镇实地调查核实确认,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幼虫已侵入我国。
主持人:那么,草地贪夜蛾这个害虫有什么危害特点,目前在世界上的分布和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专家(刘):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是重要的农业害虫。该害虫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自2016年以来在非洲、亚洲呈快速蔓延态势,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8年8月发出全球预警。与我国相邻的印度于2018年5月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10月已蔓延至印度的6个邦,12月又在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发现其为害,侵入我国的风险日益增大。为防范生物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防范工作。
主持人:这个草地贪夜蛾危害确实挺大的,并且可以说已经“直入国门”,那么目前是如何组织各地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防范工作的呢?
专家(刘):我们主要要求各地,特别是我国南方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邻近周边已经发生国边境的省(区),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加强监测防范工作。
1)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防范工作重要性。草地贪夜蛾为迁飞性害虫,专家分析其成虫可直接由缅甸迁飞到我国云南等地,且华南、西南和江南大部地区为其适生区,可在这些省(区)周年繁殖,并随季风向北迁飞到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我国与周边发生国家有大量的人员交流和货物往来,草地贪夜蛾有可能随贸易传入我国。草地贪夜蛾可取食玉米、水稻、小麦等80余种植物,一旦传入定殖,将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侵入危害的严重性,着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将防范工作列入植保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及早安排部署,强化属地责任,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强化监测,确保履职守责到位。我国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等邻近发生国边境的省(区),以及与美洲、非洲发生为害国贸易频繁的其他省(区、市)的近港口地区,是草地贪夜蛾传入高风险区,应设立重点监测点,严密防范其入侵定殖。各监测点应设置高空测报灯和黑光灯,全年开展灯诱成虫系统监测。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四省(区)可在玉米、水稻、烟草、番茄、马铃薯等寄主作物生长季开展性诱监测,全国农技中心近期将联合攻关,研制配发一批性诱监测设备,支持各重点省(区)启动监测工作,相关监测点要指定专人负责。同时,各地要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群测工作,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
3)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和应急防控预案,坚决遏制其蔓延危害。国外防控草地贪夜蛾实践证明,化学防治是目前多种作物上应急控制的最有效方法。多杀菌素、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杀虫剂都有较好防治效果,生物药剂可选用白僵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在防控时间上,可结合虫情监测和田间普查,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时期,选择在清晨或黄昏施药。要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治早、治小、治了。
4)加强指导,建立应急报告制度。全国农技中心将联合科研单位和主要发生风险区的专家成立技术指导组,及时开展草地贪夜蛾入侵风险评估、监测防控技术研究,密切跟踪其在世界各地的发生蔓延趋势,及时进行虫情会商,提出有效防控建议。近期还将组织有关单位专家赴重点省(区),进行现场调查和技术指导。各地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报告制度,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大田普查,一旦发现疑似虫情应立即报告。联系人:全国农技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姜玉英,010-59194520;病虫害防治处,杨普云,010-59194542。
主持人:听了刘杰前面的介绍,广大听众朋友们和我一样,可能也想了解这个草地贪夜蛾到底长什么样,它一旦传入我国,我们在田间如何识别它?另外草地贪夜蛾是怎么危害农作物的,它的生物学特性是什么呢?我们如何调查和防治呢,这个问题请姜老师介绍一下。
专家(姜):刚刚刘杰提到草地贪夜蛾也叫秋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叫它秋粘虫,大家自然想到我国普遍发生的重大害虫普通粘虫(我们俗称的行军虫),从迁飞特征、群体扩展性、取食为害等特性的确类似。
其实,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是当地重要的农业害虫。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草地贪夜蛾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几乎所有的44个非洲国家。在亚洲,是2018年5月中旬在印度首次被证实在卡纳塔克邦的希莫加地区发生,10月已迅速扩散至泰米尔纳德邦、特仑甘纳邦、安得拉邦、西孟加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6个邦相继发现,前5个邦为危害玉米,后一个邦危害甘蔗;11-12月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相继发现已侵入,我们国家近临缅甸是11月见幼虫危害,而正如科学家预测的、2019年1月11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植保技术人员田间普查到幼虫危害玉米,经专家核实确认,草地贪夜蛾已入侵我国,其蔓延速度出乎预期,这是我们非常不希望看到的。
主持人:姜老师,给草地贪夜蛾定义的是重大害虫,真的这么严重吗?叫它秋黏虫,那它和黏虫的危害情况一样吗?
专家(姜):草地贪夜蛾是我国新侵入的害虫,它像其他鳞翅目夜蛾科一样,是以幼虫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根茎、生长点、果实等植物组织。国外文献记载,草地贪夜蛾取食叶片可造成落叶,取食植物生长点造成植株死亡,以切根方式切断种苗和幼小植株的茎,钻入孕穗植物的穗中为害,取食番茄等植物花蕾,并钻入果实中。种群数量大时,幼虫如行军状,成群扩散。
在玉米上,1~3龄幼虫通常在夜间出来为害,多隐藏在叶片背面取食,取食后剩下叶表皮、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力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此外,高龄幼虫还会蛀食玉米雄穗和雌穗进行取食为害。由于其食量大,尤其是到高龄期具暴发性,且吃光一地块还可成群结队迁移到周围作物田继续危害,可见其危害的严重性。
云南普洱江城植保技术人员调查总结的经验,在处于苗期(七至九期)至大哈喇口期的玉米田调查,首先目测是否有呈“窗孔”状或大小不等孔洞叶片,发现此类叶片后,再仔细拨开玉米生长点,即可见不同龄期的幼虫,3-4龄幼虫一株内可见2-4头,5-6高龄幼虫一般一株只有1头。
成虫远距离迁飞性、幼虫暴发食和迁移扩散性是与粘虫相同的,但田间表现的“窗孔”状或孔洞叶片,明显不同于粘虫,后者造成叶片边缘呈缺刻状。
主持人:姜老师,请您介绍一下怎么识别这种害虫?
专家(姜):好的。准确、快速识别是做好防控的第一步,必须掌握它的形态特征。我们知道,草地贪夜蛾为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要经过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
——知识介绍——
【成虫】翅展32~40mm。雄虫前翅深棕色,具黑斑和浅色暗纹,翅痣呈明显的灰色尾状突出,这是该虫成虫区别于其他种类最明显的特征;雌虫前翅灰色至灰棕色。后翅灰白色,翅脉棕色并透明。雄虫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缘刻缺。雌虫交配囊无交配片。
【卵】卵呈圆顶型,直径0.4mm,高为0.3mm,卵上有鳞毛覆盖,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
【幼虫】分6个龄期,个别有5个,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初孵时全身绿色,具黑线和斑点,头呈黑或橙色;生长时,或继续保持绿色,或变为浅黄色,并具黑色背中线和气门线。老熟幼虫多呈棕色,也有呈黑色或绿色的个体;体长35~50mm,头部呈黑色、棕色或者橙色;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黄色,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黄色纵条纹,条纹外侧依次是黑色、黄色纵条纹;头部具黄白色倒Y型斑,黑色背毛片着生原生刚毛(每节背中线两侧有2根刚毛),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这是幼虫的主要辨识特征。
【蛹】蛹呈椭圆形,红棕色,长14~18mm,宽4.5mm。老熟幼虫落到地上借用浅层(通常深度为2~8cm)的土壤做一个蛹室,形成土沙粒包裹的茧;亦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雌穗上化蛹。
主持人:了解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我们还要知道它的生物学习性,姜老师,您再来说说这方面。
专家(姜):好的,草地贪夜蛾具有寄主广泛性、暴食为害性、生态多型性、适生广泛性、迁飞扩散性等。
首先,草地贪夜蛾为多食性昆虫,已记载危害的植物共计186种、42属,以取食谷类和禾本科牧草为主,可为害80余种作物,最易为害玉米、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粟、甘蔗等作物,以及黑麦草和苏丹草等牧草;也为害十字花科、葫芦科、锦葵科、豆科、茄科、菊科植物等,棉花、花生、苜蓿、甜菜、洋葱、大豆、菜豆、马铃薯、甘薯、苜蓿、荞麦、燕麦、烟草、番茄、辣椒、洋葱等作物,以及菊花、康乃馨、天竺葵等多种观赏植物,甚至对苹果、橙子等造成为害。所以说寄主广泛。
主持人:为害严重,这也是一方面。
专家(姜):对,为害严重性。从目前已发生国情况看,草地贪夜蛾以为害玉米最为严重。据统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可造成玉米减产20%。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其为害损失更为严重,比如在中美洲洪都拉斯、南美洲阿根廷和巴西可分别造成40%、72%和34%的玉米产量损失。2017年9月,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个玉米种植国家中,其为害可造成年均玉米减产830万~2060万吨,经济损失高达24.8亿~61.9亿美元。因此,有的专家称其为毁灭性或危险性害虫。
主持人:刚才姜老师还提到生态多型性,怎么理解?
专家(姜):草地贪夜蛾分为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两种单倍体,前者主要取食为害玉米、棉花和高粱,后者主要取食为害水稻和各种牧草。这两种单倍体外部形态基本一致,但在性信息素成分、交配行为以及寄主植物范围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据报道,已侵入亚洲的为玉米型。了解其生态型,可针对性地调查受害作物种类、采用对路的监测技术。
主持人:除了刚刚提到的,还有什么?
专家(姜):还有适生广泛性。由于没有滞育现象,在原分布地美洲,草地贪夜蛾终年繁殖区南至秘鲁的拉潘帕、阿根廷,北界可达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德克萨斯州南部,由于草地贪夜蛾只能在气候温和的南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越冬存活,每年春季越冬地的成虫必须向北迁徙到达并危害温带种植区,在夏末其最北可迁至安大略和加拿大的魁北克地区。在气候、寄主条件适合的中、南美洲以及新入侵的非洲大部分地区,可周年繁殖。我国华南、西南和江南大部地区为其适生区,可在这些省(区)周年繁殖,并随季风向北迁飞到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因此,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南、北方广大玉米种植区都是其适合发生危害的区域,将对玉米等多种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主持人:一开始我们就提到草地贪夜蛾是重大迁飞性害虫,那么迁飞扩散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专家(姜):你说的没错,草地贪夜蛾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每晚可飞行100km。成虫通常在产卵前可迁飞500km,如果风向风速适宜,迁飞距离会更长,有报道称草地贪夜蛾成虫在30h内可以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加拿大南部,长达1600km。专家分析,非洲各国及东南亚地区主要是靠其较强的迁飞能力蔓延的。
主持人:其他还有吗?
专家(姜):成虫具有趋光性,一般在夜间迁飞、交配和产卵,卵块通常产在叶片背面。成虫寿命可达两至三周,雌成虫可以多次交配产卵,一生可产卵900~1000粒。发育适宜温度为11~30℃,在此温度条件下卵在2~4天即可孵化成幼虫;在28℃条件下30d左右即可完成1个世代,而在低温条件下需要60~90d。高龄幼虫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
主持人:草地贪夜蛾有如此严重的危害性,可见早发现,会争取防控的主动,我们如何进行监测和发现呢?
专家:我们可以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趋性信息素的习性采用灯具和性诱剂进行监测。灯具有高空测报灯和黑光灯两类灯具进行诱测,前者可以有效地监测到空中迁飞的成虫,指导大区域预报;黑光灯是生产上常用的诱测灯具,广泛应用。每天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灯下虫子的认别计数。而利用性诱剂是利用含雌蛾性信息素合成化合物制作成诱芯,配合合适的诱捕器,放到田间诱捕雄虫,具有专一性,只诱到一种虫子,适合广大群众使用,防治上也可以利用性信息素诱芯来干扰草地贪夜蛾交配和大面积诱杀,诱杀法在一些北美洲国家广泛应用。目前,我们已与有关科研单位制成性诱成品,已发往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南方地区开展监测工作。
我们也动员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深入田间,如目前南方种植生长的玉米田,进行大面的普查。注意察看田间作物受害状,察看叶片是是否出现前面介绍的半透明薄膜“窗孔”,不规则的长形孔洞,玉米生长点心叶破烂状,或玉米雌果穗受害等状况。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当地农业部门,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主持人:早发现、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用什么措施防治、应注意些什么事项呢?
专家:国外发生国防控的实践证明,化学防治是目前多种作物上应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最有效方法。多杀菌素、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氟虫双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杀虫剂都有较好防治效果,生物药剂可选用白僵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药剂拌种有一定效果,如用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处理大豆种子能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存活率;与药剂拌种相比,喷洒杀虫剂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更好。喷洒杀虫剂时要充分考虑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在合适的时期采用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喷洒。由于高龄幼虫会钻蛀在植物组织内部为害,喷洒药剂往往对它不起作用,为了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要在低龄幼虫时期及时喷洒药剂,此外,低龄幼虫通常在夜间才会出来取食为害,因此在清晨和黄昏时喷洒药剂防治效果更好,也建议各地要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统防统治治早、治小、治了。另据报道,在美洲的部分地区,草地贪夜蛾已经对氨基甲酸盐类、有机磷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除虫菊酯类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因此,应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还要根据农药使用说明书推荐的浓度和剂量进行适量喷洒,避免频繁用药,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