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 发生面积9.16亿亩次
日期: 2019/7/16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7月11-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江苏苏州召开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水稻主产区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栽培条件和气候因素等综合分析,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9.16亿亩次。其中,稻飞虱、纹枯病偏重发生(4级),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3级),三化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至偏轻发生(1-2级)。
一、早稻和单季中稻前期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上半年,水稻重大病虫害在主产区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发生面积3.36亿亩次,同比减少6.2%。其中虫害发生2.60亿亩次,同比减少2.3%;病害发生7576万亩次,同比减少17.4%。发生特点如下:
稻飞虱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重于上年。其中,华南稻区偏重发生(4级);江南和西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3级),西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轻发生(2级),全国累计发生面积9275万亩次,略高于上年。据各地监测,今年稻飞虱迁入期比上年早20天左右,迁入峰次接近常年,迁入虫量偏高。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294个水稻病虫监测站点统计,截至7月5日,稻飞虱迁入总量是上年同期的2.3倍,比近五年均值增加4.5%。其中,白背飞虱、褐飞虱迁入量分别是上年同期的2.5倍、1.6倍,比近五年均值分别增加1.8%、18.2%,褐飞虱比例明显高于常年。从各省稻飞虱迁入情况看,福建、海南、江西迁入总量是上年同期的7-11倍,广西、贵州、湖南、浙江迁入总量是上年同期的2-5倍。田间虫量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华南和江南早稻区前期虫口密度低,中期增长快、发生重,后期因及时防控,大部稻区田间虫量回落至防治指标以下,但部分漏防田块虫量仍较高,广西、广东等省区个别地方出现“冒穿”田块。
稻纵卷叶螟总体中等发生(3级),重于上年。其中,华南西部偏重发生(4级),华南东部、江南和西南稻区中等发生(3级),长江中下游稻区偏轻发生(2级),全国累计发生面积5267 万亩次,同比增加21.6%。据各地监测,今年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比上年早10天左右,迁入蛾量明显偏高。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294个水稻病虫监测站点统计,截至7月5日,迁入总量是上年同期的2.5倍,是近5年同期的2.2倍。从各省迁入情况看,浙江、海南、江西、安徽是上年同期的5-10倍,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是上年同期的2-3倍。田间幼虫量高于上年同期,卷叶为害重于上年,卷叶率一般为0.5%-7%,高的为15%-25%,福建福清、古田,广东阳春、新兴等地严重田块高达40%-70%。
二化螟总体中等发生(3级),其中江南稻区偏重发生(4级),与上年持平。全国累计发生面积7785万亩次,同比减少11.3%。据全国病虫测报网294个水稻站点监测统计,截至7月5日,灯下诱蛾总量同比减少21.0%;从各省来看,江西、湖南灯下诱蛾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0.1%和4.7%,其他省份诱蛾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一代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鞘株率一般为1%-5%,高的为10%-15%;枯心率一般为0.5%-3%,高的为4%-7%,江西赣南漏防田块高达65.9%。
纹枯病总体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轻于上年。其中,华南稻区偏重发生(4级);西南、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长江下游和江淮稻区轻至偏轻发生(1-2级),全国累计发生面积5434万亩,同比减少16.2%。华南和江南早稻区发病流行期与去年相近,5月下旬进入流行盛期,此后发生面积迅速上升,发生程度不断加重,6月底早稻定案调查,病丛率一般为15%-30%,高的为35%-60%。
稻瘟病总体偏轻发生(2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轻于上年,全国累计发生面积982万亩次,同比减少10.9%。其中,华南、西南、江南东部稻区局部感病品种偏重发生(4级),田间病叶率一般为2%-12%,高的为30%-70%,广东、福建、江西、四川局部严重田块出现“坐蔸”;田间病穗率一般0.5%-2%,高的15%-20%,广西中部、江西东部个别田块高达9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和江南稻区轻发生(1级),病丛率一般低于1.2%。全国累计发生面积15.7万亩,同比减少41.9%。
二、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一)水稻虫害
稻飞虱偏重发生(4级),重于上年,发生面积2.79亿亩次,需防面积2.03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72.8%。其中,白背飞虱在南方稻区中等发生(3级);褐飞虱在华南、江南、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偏重发生(4级),江淮稻区中等发生(3级)。
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重于上年,发生面积1.65亿亩次,需防面积1.40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84.8%。其中华南东部、江南东部、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4级),华南中西部、江南西部和西南西北部中等发生(3级),西南南部和江淮稻区偏轻发生(2级)。
二化螟中等发生(3级),轻于上年,发生面积1.03亿亩次,需防面积983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5.4%。其中江南西部、西南北部和长江中游稻区偏重发生(4级),华南北部、江南东部、长江下游、江淮和东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3级),华南南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稻区轻至偏轻发生(1-2级)。
三化螟偏轻发生(2级),轻于上年,发生面积700万亩次,需防面积377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53.9%。其中,华南、西南和长江中游稻区偏轻发生(2级),江南、江淮稻区轻发生(1级)。
大螟、稻秆潜蝇、粘虫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5200万亩次。
(二)水稻病害
纹枯病偏重发生(4级),与上年持平,发生面积1.83亿亩,需预防面积1.85亿亩。其中,华南大部、江南、西南北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4级),江淮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3级),西南南部稻区偏轻发生(2级)。
稻瘟病中等发生(3级),重于上年,发生面积5600万亩次,需预防面积9665万亩次。其中,西南、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和东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3级),华南和东北北部稻区偏轻发生(2级),但局部老病区和感病品种种植区局部偏重发生(4级)。
稻曲病中等发生(3级),与上年持平,发生面积4400万亩,需预防面积6900万亩次。其中,江南东部、西南东北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东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江南西部和东北北部稻区偏轻发生(2级)。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西南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轻至偏轻发生(1-2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轻于上年,发生面积300万亩。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1900万亩。
三、预测主要依据
(一)病虫基数具备中等以上发生条件
当前,稻飞虱在华南、江南中稻和西南单季稻区上升速度快,虫口密度高,百丛虫量一般300-1200头,高的2000-5000头,其中广西资源县是上年同期的12.4倍;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百丛虫量30-200头,其中湖北是上年同期的2倍。稻纵卷叶螟在华南、江南中稻和西南单季稻区亩幼虫量明显高于上年同期,一般为1000-4000头,高的为1万-3万头,其中福建、湖南亩幼虫量是上年同期的1.5倍。二化螟在华南北部、西南北部和江南稻区亩幼虫量一般为300-1500头。稻瘟病在南方稻区发病点多面广、发病品种多,纹枯病常年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
(二)水稻品种及栽培管理对病虫发生总体有利
中晚稻水稻品种以优质稻为主,主栽品种抗病性水平较低,且部分品种抗性退化或丧失,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的流行。其中,华南、江南稻区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利于水稻迁飞性害虫和螟虫辗转为害;长江中下游稻区单季稻生育期不整齐,为水稻迁飞性害虫提供了优越的食料条件,同时增加了稻瘟病、稻曲病易感生育期与阴雨天气的相遇几率,有利于水稻病虫害发生。此外,高水肥栽培使水稻田间生长量大、郁蔽度高,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三)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我国东部地区有两个主要多雨区,其中南方多雨区覆盖华南东部和南部、江南中东部、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南部,华南东南部、江南东部降水较常年偏多2-5成,有利于上述稻区水稻迁飞性害虫的发生繁殖和流行性病害的扩散蔓延;北方多雨区覆盖东北大部稻区,其中东北地区东南部降水较常年偏多2-5成,对该区域的稻瘟病和稻曲病发生比较有利。今年9月华南稻区适温多雨,利于水稻迁飞性害虫、稻瘟病等病虫的发生发展。此外,今年下半年(7-12月)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为6-7个,接近或略多于常年,个数前少后多,强度整体偏强,对我国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有利于该区域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同时也增加了南方稻区“两迁”害虫发生的不确定性,易造成局部稻区集中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