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飞科技CEO:无人机是开启智慧农业的钥匙 未来任重道远
日期: 2019/11/5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随着一架架无人机在农田里腾空飞起,或是播种水稻,或是为棉花喷洒农药,智慧农业已悄悄靠近,传统的农业与新潮的科技开始碰撞出火花。
智慧农业的兴起,也让农田里的科技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9中国科创资本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论坛演讲嘉宾——国内主要农业无人机企业极飞科技的创始人、CEO彭斌。
彭斌认为,在农业里做科技,是十分稳健的,面对的需求也是最迫切的。智慧化在农业管理环节的普及不到1%,而这1%大部分是无人机撑起来的,无人机只是开启智慧农业的一把钥匙,未来任重而道远。
记者注意到,农业无人机的落地,也涌现了一批以此为创业平台的年轻人,他们不再往城市里跑,而是回到农村成为“新农人”。彭斌认为,科技天然的“性感”属性给了年轻人很多想象的空间,科技成为了年轻人手里的“武器”。
农业大数据尚未达成共识
NBD: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农业是个巨大且又保守的行业,对于具备创造性和颠覆性的科技而言,科技在农业中的机会体现在哪里?
彭斌:在农业里做科技,十分稳健,做得好的话是一个可以做几十上百年的生意。科技在农业中的大机会,主要有三个:农村人口减少、老龄化、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提高。这就意味着需要有大量的自动化工具和机械设备去取代人,并且还能保证甚至提高农产品质量。
在大机会中,哪些是适合极飞科技的小机会呢?一是农业自动化设备,利用无人机等设备进行精准播种、喷药、施肥等;二是农业物联网,能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三是农业的人工智能,如利用AI评估产量、开具处方图等。这三个小机会本质上是取代人的过程,分别取代人的手(执行)、眼睛(感知)和大脑(决策)。
目前,智慧化在农业管理环节的普及不到1%,而这1%大部分是无人机撑起来的。无人机只是开启智慧农业的一把钥匙,未来任重而道远。
NBD:对传统农业进行智慧化改造,要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彭斌:农业非常大,但每一个农户的每一块农田的产出非常低,因此他们对成本十分敏感。让每一块农田都实施数字化或者自动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有成本的,但还要去满足农户的需求,这就是科技在农业里面的困难。
因此,农业科技公司需要找到农业里因为不精准、不科学所浪费的东西,例如农药、种子、肥料等。如果能让节约的成本和花费的成本达到某种平衡,那科技一定能用。
成本的开销在哪里?以前往往只有农民自己知道,他甚至认为就应该那样,但很多时候是不应该那样的。这需要农业科技公司深入农业,用科学去说服他们。虽然综合来讲,农业人口的学识要窄一些,对科技的接受和认知程度要弱一些,但他们是最迫切的。他们一旦认可了科技,就会义无反顾地去使用。所以,说服他们需要一些时间。
NBD: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建设工作,提出发展数字田园、智慧养殖、智能农机等。农业大数据应该如何使用?
彭斌:对于农田大数据的使用,行业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每个企业都像瞎子摸象一样一步步往前走。但有一个目标是确定的,那就是以数据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未来,基于大数据的农田处方图会成为农田里重要的标准化操作逻辑。就像人看病需要医生诊断、开具处方一样,农田的除虫害、施肥可以通过由大数据生成的处方图,指导无人机进行按需喷洒,区分哪里需要喷农药而哪里不需要喷、哪里需要多喷而哪里需要少喷,减少农药使用。
农业科技赋予人想象空间
NBD:农业无人机的落地化使用,让农村里涌现了一批专门为农户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的年轻人。从这个角度看,农业科技如何赋能年轻人?
彭斌:科技是年轻人最好的创业平台和创业基础。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他一定要做很酷的事情,他不可能墨守成规,拿着锄头和犁,做这类很辛苦但没有吸引力的事情。
科技带有的天然的“性感”属性就会吸引很多年轻人,给人很多想象空间和创造性。当年轻人拿起科技的工具和武器回到农业当中,与传统的农业从业者相比,逻辑是不一样的。他们接受新概念,理解新思想,没有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通过年轻人的对接,最终就能将新的知识、新的科技带进传统农业中,而无人机等农业科技产品就是这些年轻人手里的武器。
NBD:随着近几年无人机植保服务的竞争加剧,植保飞手们也面临着仅靠收取服务费、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作为农业科技厂商,应该如何促进用户的可持续发展?
彭斌:当用户看到自己只能提供单一服务时,厂商应该带给他们更多未来的思考。我们需要告诉用户,农业里面不只有打农药,不能认为你只是无人机的飞手。如果用户认为自己是无人机飞手,那就只是一个帮助农户飞行的人,可替代性很强。而如果能成为农业管理的“专家”,给农户提供专业的农业解决方案,他们就不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于是,我们无人机的广大用户开始走分岔路:把自己当飞手的,要么被淘汰,要么到别的行业里当飞手;把自己当做农业里面的“新农人”的,已经开始融入这个行业,为农户提供种植的优化方案,如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给农户提供农药的解决方案,提供植保服务的同时也多挣了农药的钱。
NBD:未来的农田,会是怎么样的场景?
彭斌:未来会有更多的农田机器人出现,但它们不是狭义的类人机器人,而是各个“感官”如听觉、嗅觉、视觉等都分散开,各自执行任务。例如,农田边上的传感器就是机器人的眼睛,还会有轮子可以在田间行走,有执行的手臂,相当人的手和脚,但它的大脑其实是在云端,中间的连接就是物联网,而物联网连接的基础就是4G和5G。